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聆听中感受城市脉动 王 俊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12-23 人已围观
2009年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那端的人自称是“韩阿姨”,她说因为看了我写的深圳音乐史文章,想告诉我一件事:她的儿子—周峰,现在就在深圳!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直到我听了韩阿姨讲的周峰那些往事。过了两天,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34楼的空中花园,我见到了当年叱咤风云的深圳歌坛巨星周峰。在英国游历20多年的他,回到了他事业发端的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初,特区百废待兴之时,周峰的一首《夜色阑珊》,成为深圳飘向全国的第一首歌。随后他与张平合作,推出了《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这两首歌成为了深圳原创歌曲的闪亮发端。自此,依托于这里兴盛的歌舞厅文化和较早成熟的文化市场环境,一批有实力的歌手在这里崭露头角。这就是“中国流行音乐始于深圳”这一说法的由来。
周峰不只是周峰,他的背后,还有一长串响当当的名字。由于深圳的歌舞厅文化名冠全国,率先成熟的市场环境锤炼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流行歌手。吴涤清、李春波、黄格选、陈汝佳、戴军、陈明、潘劲东,这些日后赫赫有名的歌手,都在深圳得到了最早的音乐营养。自然,也留下了无数值得叙说的故事。他们相继从这里的小舞台走向全国的大舞台,深圳一度成为中国流行歌坛一线歌手的输送基地之一。
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一波高潮。经过在深圳歌舞厅里“久经沙场”的淬火历练,这一批台风成熟、魅力四射的歌手成为1994年前后中国内地流行歌坛勃兴的主力。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歌舞厅文化的转型,深圳流行音乐一度陷入低谷,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歌手更是凤毛麟角。
1996年,一首旋律优美、角度独特的《春天的故事》,把准了时代的脉搏,传递着中国的呼吸,体现了深圳音乐人高度的政治敏感与大局意识。从这首歌开始,深圳的主旋律歌曲创作呈现出“井喷”之势。《在灿烂阳光下》《走进新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又见西柏坡》《亲爱的中国我爱你》……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都有精心的策划与词曲作家的呕心沥血。蒋开儒、王佑贵、姚峰、唐跃生、田地,每一位创作者都有满腔的话在音乐中倾吐。这批唱响大江南北的主旋律佳作,令深圳音乐形成了第二波高潮,也奠定了深圳原创音乐的基础,形成了较具规模的词曲作者队伍。他们成为推动深圳歌坛不断创新的原动力。
我和蒋开儒老先生相识20多年,我一直认为,他是主旋律歌词创作的天才。我还没见过第二个人像他这样,对当下的时代脉动有着极其敏感的触觉,并能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这种发自心底的感动投注于笔端,而且具有天然的音乐性。当然,没有深圳这块热土,就不可能有蒋开儒的“老树开花”;但没有蒋开儒的热情与敏感,也不可能有后来深圳主旋律歌曲的遍地花开。
进入新世纪,深圳的新移民和城市新一代逐渐成熟,为音乐文化的衍生提供了更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深圳市音协与深圳电台音乐频率适时推出了“鹏城歌飞扬—原创音乐推动计划”,启动了音乐工程。有了这样的条件,周笔畅、陈楚生、唐磊、姚贝娜、徐千雅、刘力扬、凤凰传奇、因果兄弟等新生代音乐人和歌手全面崛起。何沐阳、秋言、张祖嘉等流行音乐作者和制作人也成为深圳音乐的中坚力量。
2002年的一个冬夜,我在深圳振华路的“老树咖啡”第一次听到唐磊的歌唱,那时他还没有成名。唐磊后来跟我说,当他背着一把吉他来到深圳时,只是一个理科专业出身的音乐门外汉。可是深圳没有因此漠视他的才华,他凭借自己的艺术特长考进了深圳水务集团,生存得到保障后,他又利用业余时间在深圳酒吧舞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深圳电台音乐频率率先发现了唐磊的才华,屡屡在电波中放送他的作品。
在电台主持人夏冰、刘洋等的鼓励下,2004年,唐磊把自己制作的一首简朴的情歌小样传到互联网上,优美动听而且朴实真挚的歌声很快赢得了网民的追捧。这首歌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丁香花》,它的点击下载量超过了1000万次,成为中国网络音乐的一个奇迹。如今,唐磊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然而他在与我的私下交流中还是由衷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深圳都是我的家。”
如果说唐磊是移民到深圳的音乐人的代表,“超级女声”亚军、如今已站上歌坛一线的周笔畅则代表了从小成长在深圳的本土原生音乐力量。周笔畅6岁时就来到了深圳,从小学到中学,她汲取着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营养,她的演唱才华也受到了很多师长的注意与鼓励。我去过周笔畅的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移民家庭。周笔畅的父亲周中展对我说:“深圳给了我女儿太多的机会,要不然她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从2005年开始,在各大流行音乐比赛和颁奖的星光大道上,走来了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在各大媒体上和大型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名单中也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深圳歌手的身影。凤凰传奇组合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年度亚军。酒吧歌手陈楚生获2007年“快乐男声”冠军。深圳女孩刘惜君获2009年“快乐女声”第五名。深圳流行音乐星光璀璨的态势令无数人瞩目称奇。
陈楚生夺冠的那晚,我正好在湖南卫视演播厅的现场,看到他披上“金色战衣”的那一刻,我心里激动难抑。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三波高潮。在这段时期内,深圳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渐渐走向平衡。从深圳走上歌坛的音乐人与歌手呈现出鲜明的城市特色:他们往往有着内向、笃定、从容淡定的性格,曾经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蛰伏多年,最初或许并不被人看好,依然把梦想坚持到最后,凭借独树一帜的气质和出众的音乐才华征服人们的耳朵与心灵。
2010年后,以“90后”为主力的“深二代”在深圳乐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杨胜、TooPhat为代表的说唱音乐人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铿锵节拍直抒胸臆;白天不亮、陆正为代表的电子音乐高手自成一家,在电脑上鼓捣出了惊艳众人的声音;而邹锦龙、孟瑞雪等音乐人则把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旋律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无间融合。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所接触的那些歌手、乐手、制作人。他们其中的不少人虽已是一线歌星和大牌音乐人,前呼后拥,时间金贵,但冲着对深圳的那份昔日情分,还是慷慨而耐心地接受了我的询问,细细还原当年。
我把歌声看成植物。在一片荒芜的河滩,与在一片生机勃勃的原野,它们的生长状态将是那样地不同。为什么偏偏在深圳这座传奇之城,歌声的生长竟能够那样茂盛?为什么在这块人们来往生息、行色匆匆的新土上,竟然也能沉淀下那样富有生机的声音?谁赋予了深圳这样的精神造化?谁让这座城市歌声满天?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直到我听了韩阿姨讲的周峰那些往事。过了两天,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34楼的空中花园,我见到了当年叱咤风云的深圳歌坛巨星周峰。在英国游历20多年的他,回到了他事业发端的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初,特区百废待兴之时,周峰的一首《夜色阑珊》,成为深圳飘向全国的第一首歌。随后他与张平合作,推出了《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这两首歌成为了深圳原创歌曲的闪亮发端。自此,依托于这里兴盛的歌舞厅文化和较早成熟的文化市场环境,一批有实力的歌手在这里崭露头角。这就是“中国流行音乐始于深圳”这一说法的由来。
周峰不只是周峰,他的背后,还有一长串响当当的名字。由于深圳的歌舞厅文化名冠全国,率先成熟的市场环境锤炼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流行歌手。吴涤清、李春波、黄格选、陈汝佳、戴军、陈明、潘劲东,这些日后赫赫有名的歌手,都在深圳得到了最早的音乐营养。自然,也留下了无数值得叙说的故事。他们相继从这里的小舞台走向全国的大舞台,深圳一度成为中国流行歌坛一线歌手的输送基地之一。
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一波高潮。经过在深圳歌舞厅里“久经沙场”的淬火历练,这一批台风成熟、魅力四射的歌手成为1994年前后中国内地流行歌坛勃兴的主力。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歌舞厅文化的转型,深圳流行音乐一度陷入低谷,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歌手更是凤毛麟角。
1996年,一首旋律优美、角度独特的《春天的故事》,把准了时代的脉搏,传递着中国的呼吸,体现了深圳音乐人高度的政治敏感与大局意识。从这首歌开始,深圳的主旋律歌曲创作呈现出“井喷”之势。《在灿烂阳光下》《走进新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又见西柏坡》《亲爱的中国我爱你》……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都有精心的策划与词曲作家的呕心沥血。蒋开儒、王佑贵、姚峰、唐跃生、田地,每一位创作者都有满腔的话在音乐中倾吐。这批唱响大江南北的主旋律佳作,令深圳音乐形成了第二波高潮,也奠定了深圳原创音乐的基础,形成了较具规模的词曲作者队伍。他们成为推动深圳歌坛不断创新的原动力。
我和蒋开儒老先生相识20多年,我一直认为,他是主旋律歌词创作的天才。我还没见过第二个人像他这样,对当下的时代脉动有着极其敏感的触觉,并能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这种发自心底的感动投注于笔端,而且具有天然的音乐性。当然,没有深圳这块热土,就不可能有蒋开儒的“老树开花”;但没有蒋开儒的热情与敏感,也不可能有后来深圳主旋律歌曲的遍地花开。
进入新世纪,深圳的新移民和城市新一代逐渐成熟,为音乐文化的衍生提供了更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深圳市音协与深圳电台音乐频率适时推出了“鹏城歌飞扬—原创音乐推动计划”,启动了音乐工程。有了这样的条件,周笔畅、陈楚生、唐磊、姚贝娜、徐千雅、刘力扬、凤凰传奇、因果兄弟等新生代音乐人和歌手全面崛起。何沐阳、秋言、张祖嘉等流行音乐作者和制作人也成为深圳音乐的中坚力量。
2002年的一个冬夜,我在深圳振华路的“老树咖啡”第一次听到唐磊的歌唱,那时他还没有成名。唐磊后来跟我说,当他背着一把吉他来到深圳时,只是一个理科专业出身的音乐门外汉。可是深圳没有因此漠视他的才华,他凭借自己的艺术特长考进了深圳水务集团,生存得到保障后,他又利用业余时间在深圳酒吧舞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深圳电台音乐频率率先发现了唐磊的才华,屡屡在电波中放送他的作品。
在电台主持人夏冰、刘洋等的鼓励下,2004年,唐磊把自己制作的一首简朴的情歌小样传到互联网上,优美动听而且朴实真挚的歌声很快赢得了网民的追捧。这首歌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丁香花》,它的点击下载量超过了1000万次,成为中国网络音乐的一个奇迹。如今,唐磊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然而他在与我的私下交流中还是由衷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深圳都是我的家。”
如果说唐磊是移民到深圳的音乐人的代表,“超级女声”亚军、如今已站上歌坛一线的周笔畅则代表了从小成长在深圳的本土原生音乐力量。周笔畅6岁时就来到了深圳,从小学到中学,她汲取着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营养,她的演唱才华也受到了很多师长的注意与鼓励。我去过周笔畅的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移民家庭。周笔畅的父亲周中展对我说:“深圳给了我女儿太多的机会,要不然她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从2005年开始,在各大流行音乐比赛和颁奖的星光大道上,走来了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在各大媒体上和大型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名单中也见到了越来越多的深圳歌手的身影。凤凰传奇组合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年度亚军。酒吧歌手陈楚生获2007年“快乐男声”冠军。深圳女孩刘惜君获2009年“快乐女声”第五名。深圳流行音乐星光璀璨的态势令无数人瞩目称奇。
陈楚生夺冠的那晚,我正好在湖南卫视演播厅的现场,看到他披上“金色战衣”的那一刻,我心里激动难抑。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三波高潮。在这段时期内,深圳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渐渐走向平衡。从深圳走上歌坛的音乐人与歌手呈现出鲜明的城市特色:他们往往有着内向、笃定、从容淡定的性格,曾经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蛰伏多年,最初或许并不被人看好,依然把梦想坚持到最后,凭借独树一帜的气质和出众的音乐才华征服人们的耳朵与心灵。
2010年后,以“90后”为主力的“深二代”在深圳乐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杨胜、TooPhat为代表的说唱音乐人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铿锵节拍直抒胸臆;白天不亮、陆正为代表的电子音乐高手自成一家,在电脑上鼓捣出了惊艳众人的声音;而邹锦龙、孟瑞雪等音乐人则把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旋律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无间融合。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所接触的那些歌手、乐手、制作人。他们其中的不少人虽已是一线歌星和大牌音乐人,前呼后拥,时间金贵,但冲着对深圳的那份昔日情分,还是慷慨而耐心地接受了我的询问,细细还原当年。
我把歌声看成植物。在一片荒芜的河滩,与在一片生机勃勃的原野,它们的生长状态将是那样地不同。为什么偏偏在深圳这座传奇之城,歌声的生长竟能够那样茂盛?为什么在这块人们来往生息、行色匆匆的新土上,竟然也能沉淀下那样富有生机的声音?谁赋予了深圳这样的精神造化?谁让这座城市歌声满天?
很赞哦! ( )
上一篇:我耳朵里的深圳 王 俊
下一篇:在这里种下歌声 王 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