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场景五力视角下深圳数字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

作者:张晗 姚丽婷 吴洁 成果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8-11 人已围观

2023 年,“全民阅读”第 10 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以往“倡导全民阅读”到如今“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我国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日益成为人们的主流阅读方式,引领着全民阅读新风尚。《2021 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当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超过 5 亿,同比增长 2.43%,人均电子阅读数量达 11.58 本,有声阅读 7.08 本。数字阅读时间日益增长,覆盖人群日益拓宽,数字阅读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如何将优质的数字出版内容高效地传递到广大受众身边,实现供需平衡;如何提升数字阅读质量,满足用户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使得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借助数字化设备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如何激活全体国民数字阅读的积极性,是当前数字出版业和全民阅读事业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基于“场景五力”的城市数字阅读空间建构
 
“场景”一词原本为影视、文学用语,指空间中同质和异质的元素及其关系传递给受众信息和感觉。新芝加哥学派的特里·克拉克将场景引入城市社会的研究中,形成了“场景理论”,认为“场景”蕴含着文化与价值观,不仅包含物理空间等客观物质基础设施的存在,同时也在强调个体基于场景的主观体验。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将场景描述为移动时空的新维度,创造性地用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场景五力”技术系统搭建虚拟时空单位,“场景”一词也不再囿于物理空间的范畴,而是拓展为包含时间、空间和个人行为活动,新的场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人与信息的勾连,还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人与物品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人类社会运作的一个微观单元,连接成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字阅读场景也发生着深刻变革。数字阅读是传统内容行业与互联网展开深度融合后的全新产品形态2,通过场景分类、场景创设、场景赋权和场景分享,数字阅读的融合更加深入 3,阅读活动的焦点转向交流、对话和共享4,数字阅读服务出现内容融合化、服务场景化、体验个性化、阅读社交化、定价机制灵活化等趋势。5 在具体的城市数字阅读场景中,可依托移动设备,建设公共数字阅读平台,延展线上阅读空间;利用社交媒体的多元功能,搭建共在化的交互阅读场景;借助传感器采集读者数据,打造沉浸式的阅读场景;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定位系统,描摹读者画像,实现阅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智能阅读服务。场景技术的运用满足特定阅读场景下的适配性需求,推动数字阅读供给方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为城市全民阅读的发展赋能。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深圳始终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事业,并率先倡导以数字化技术推广全民阅读。深圳以数字媒介、网络空间和智能设备为载体,打造数字阅读终端产品,搭建公共数字资源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阅读活动,鼓励“阅读 + 科技”的新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不断挖掘数字阅读的发展潜力,助力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2021 年深圳市民的数字阅读接触率已实现 100%,深圳连续五年被评为“数字阅读十佳城市”,数字阅读已成为深圳市民生活方式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常态。
 
二、上线优质资源实现移动化场景

场景时代,人机互动对接的移动设备不仅可以识别和采集读者的基本信息数据,还可以作为移动终端,为读者提供场景服务。1 智能手机、联网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人都成为网络传播的节点。具体到数字阅读领域,移动设备汇集多样化的数字阅读资源,使读者的阅读行为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移动设备首先需要加载优质的数字内容资源。深圳图书馆联合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等在内的八家图书馆打造了一个集各成员馆藏资源的“一站式”数字文献中心 ——“深圳文献港”,支持移动端实现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进入文献港,市民可以轻松访问包括1186 万册(件)中外文纸本馆藏和 400 多个数据库在内的丰富数字资源。除了提供海量图书检索和全文阅读的在线功能,“深圳文献港”还提供图书资源下载和免费原文传递服务,便利市民离线阅读。
 
开发全民阅读 APP 也是行之有效的推广路径。最先开展移动化阅读场景建构的尝试当属深圳出版集团出品的深圳书城(掌上书城)APP。这是一款专门服务于实体书店的移动应用,使用“新零售”模式联动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书城,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一站式”文化消费服务。深圳书城 APP 集书城导航、书城优惠、书单定制、文化活动资讯于一体,整合了在线阅读、在线购书等多种功能,提供在线购书、送书上门服务及各类线上荐书讲读活动,将数字阅读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2016 年 5 月,深圳出版集团与“当当读书”共同推出全民阅读 APP,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 2020 实施方案》重点建设的全民阅读数字产品,被列入国家文产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在 50 万余数字资源背景下,以听书、影像、图文三重媒介承载全方位阅读资源,并整合深圳读书论坛、深圳晚八点、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讲书会等深圳品牌文化活动,联合国内大型电子书平台 —— 当当数字阅读频道,共同开发,共建数据库,拥有 50 万本电子图书,涵盖各类畅销书、首发书等海量正版资源,包括青春文学、历史经管、流行小说、社科教育、投资理财、旅游等 40 多个图书品类,为市民提供看书、听书、视频阅读等多样化阅读形式。
 
深圳的民间公益组织也积极开发移动阅读终端。阅芽计划 APP 是深圳市政府与民间基金会为推动儿童早期阅读发展而创建的阅读服务项目,致力于为 0—6 岁儿童家长提供如亲子共读、优质图书推荐等科学的早期阅读内容和服务,助力幼童早期教育。深圳全市有 0—6 岁孩童的家庭,不限户籍,均可通过阅芽计划 APP 免费获取集适龄图画书和早期阅读指导手册在内的“阅芽包”。目前该 APP 已累计服务 10 万个家庭,帮助低龄儿童建立科学、专业的早期阅读规划。
 
三、借助社交媒体实现交互式场景

正如穆尔在《赛博空间的奥德赛》一书中指出,人类已经移居到赛博空间当中。赛博空间中的社交媒体不仅是人类拥有的新工具,甚至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得以运转的环境和基底,1 各类社交媒体逐渐成为市民参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基于社交媒体的交互式阅读正成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读者可在阅读中实现与其他读者甚至智能机器的低延时或实时交流、对话,发表评论,在线分享阅读体验的互动式分享阅读。2 与此同时,市民的阅读活动走向泛化,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表现出随机性和自主性。
 
“共读”的实现需要整合多种技术形式,开发类似游戏、问答、剧情等交互体验功能,搭建互动的阅读场景,形成立体、动态、智能的数字阅读活动和产品,以破解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参与率低的难题。在数字阅读场景构建过程中,可以通过打造社交阅读账号,在内容推广中嵌入数字阅读入口。深圳图书馆则进驻微信公众平台,建立了“深圳图书馆 | 图书馆之城”公众号,嵌入 93 个数据库,共计 600 万册电子文献,为市民提供涵盖人文、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资源,馆外访问许可资源达到 97%,真正解决“无法到馆,难以访问”的难题。2020 年,深圳图书馆再次依托微信小程序移动端建立线上数字阅读平台 —— 深圳图书馆数字阅读图书馆,整合优质阅读资源,涵盖 MET 全民英语、QQ 阅读、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等 13 个数据库,收录了 22 万余个音频和近 3 万个视频资源。该小程序集合看书、听书、期刊、视频、讲书等多类别功能,囊括了视频、音频等在内的多样阅读产品形态,市民仅需使用自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即可在移动端开展看书、听书等多样阅读活动,满足了差异化的阅读需求。
 
与市民的在线交往互动也可提升共在化的数字阅读体验。深圳图书馆进驻微博客户端,对阅读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并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属性,发起了如“深小图荐书”“爱阅读爱深图”“寻找深图布克家族幸运儿”等微博抽奖话题,打造出“创建微博话题标签开启抽奖 —— 粉丝积极评论参与抽奖 —— 邮寄实体奖品 —— 收到奖品粉丝回流增加曝光度”这样一条互动式阅读推广生态链,通过与用户展开互动,增强用户黏性。截至 2023 年 3 月,深圳图书馆同名微博账号粉丝量已达 57.7 万,在各大城市图书馆微博号中排名靠前。
 
数字媒介环境中,传统的作者签名售书、阅读交流分享会等类型已无法满足市民对阅读活动实时化、在线化和交互化的期待。2019 年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上线“深圳读书月”小程序,联合民间阅读组织、打造了“手机阅读季”“阅芽计划”等数字阅读品牌活动,汇总读书月 700 余项活动预告、直播和线上打卡;设立“读书论坛”栏目,以时间轴形式整合读书月期间的读书论坛排期,方便市民查询。此外,小程序还以电子卡片的形式为用户推荐“十大好书”“十大童书”“重点推荐书目”等书单,给予用户更直观的视觉体验。读书月期间,市民通过参与线上阅读打卡活动,还有机会赢取读书月限定纪念徽章和价值 200 元的电子购书智慧卡。
 
四、综合技术优势打造沉浸式场景
 
沉浸化阅读场景通过综合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为市民提供沉浸式阅读文本或活动,淡化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物理隔阂和心理边界,使读者本身也成为阅读的内容之一,获得沉浸化的阅读体验。1 传感器是能输出测量和感受到的信息的检测装置,它的普及能够满足数据被实时捕捉、存储、传播、处理的需求,同时可以监测和控制相关参数,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2 传感器作为人感官的延伸,对传感器的应用能够勾连人与机器,实现人与机器互联。目前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在图像信息识别、感运动状态、识别指纹身份、守护安全等智能设备上。
 
沉浸化场景首先可以提升物理空间的阅读体验。比如大型书城和图书馆可通过传感器感知室内的温度、湿度,再与各类数字系统交互,从而控制馆内温度、湿度及灯光等要素,营造适宜阅读的场景。深圳书城中心城便通过智能终端感应器的连接,实时监控并展示智慧书城的能源态势,可以自动动态分配空调能量,动态调节灯光强弱,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3 使用智能设备还可实现用户信息的搜集,综合算法判断用户特征,从而推荐书籍,VR、AR 等交互传感器设备可以帮助用户综合视觉和听觉感官从而实现沉浸式体验。深圳书城中心城借助传感器等技术打造了听书瀑布屏、体感互动屏、拍照互动屏和触摸互动屏,市民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听书或与互动屏互动,获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作为市民主要出行交通工具之一的地铁,因其高度的移动性和人群聚集性,成为打造沉浸化阅读场景的极佳载体。早在 2018 年,第十九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了深圳地铁阅读季,探索“扫码听书”“地铁阅剧场”“带本好书坐地铁”等主题地铁阅读活动。借助地铁无线网络和手机设备,地铁引入数字有声图书馆,市民在地铁上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兴趣自主下载相关阅读资源。2019 年港铁(深圳)联合深圳市图书馆、QQ 阅读共同推出“M 地铁·图书馆”系列活动,汇集海量优质数字阅读资源。2020 年地铁阅读季期间,在书香专列上设置数字听书二维码,市民可以扫码即时免费听书,为市民沉浸式听书打造便利条件,推动阅读成为市民通勤时的一种生活方式。
 
深圳的数字阅读推广还借助网络直播、线上打卡、云书展等形式打造虚拟空间的沉浸式阅读场景。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上,深圳的 24 小时书吧、坪山区图书馆“星光书屋”、灯塔图书馆等开展了多场慢直播活动,如韩家英 × 毕飞宇、刘晓都 × 韩东等名家在线对谈,科技刻画人类读书论坛等,这一 24 小时亮灯的阅读盛宴,让市民在交互氛围中通过直播连线、实时弹幕等实现与名家、学者的交流对话。
 
为培养市民良好的阅读习惯,线上打卡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期间,盐田区推出“书籍里的星辰大海”沉浸阅读打卡活动,紧扣盐田区海洋文化特色,招募亲子家庭、青少年和成人,通过阅读或系统讲书等方式拍照或录制视频在微信小程序打卡记录,挑战连续坚持 21 天。读书月主办方还创新推出了“名家荐书马拉松”直播活动,邀请各领域读书人、爱书人在线上 24 小时不间断推荐好书,让市民在线上品味阅读盛宴,并在深圳读书月小程序和深圳主流媒体的移动应用平台进行了同步推广。
 
“云书展”是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的重点项目。它依托“深圳书展”小程序,满足了市民对线上阅读一站式、沉浸化服务的新期待。这一空间集书展导航、线上购书、活动直播、书单推荐等多功能服务,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逛书展、听讲座、看直播。其中“云直播”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展开,在主会场现场搭建直播间,联动中南博集天卷、磨铁图书、深圳出版社等线下参展出版机构,通过“全国新书首发中心”抖音号、视频号开展 5 天专场直播,与全国各地读者云上互动,让市民在线上品味阅读盛宴,使得更多市民能够在多样化的沉浸场景中开启数字阅读、悦纳数字阅读。
 
五、创新技术应用探索智能化场景

近年来,数字媒介呈现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等特征,大数据、定位系统等多种技术的叠加实现了全民阅读场景的便利化、个性化与智能化。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数字阅读推广的效率和质量,以海量数据支持智能阅读场景。数字阅读服务提供者可以有机结合用户个人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通过文本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对读者的借阅信息、搜索信息以及浏览轨迹进行记录并形成读者数据库,分析读者的兴趣偏好和行为指向,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服务。大型书城和数字阅读平台可收集不同时间段的阅读、浏览数据,探求线下和线上的阅读流量、阅读偏好和活跃规律,形成销售排行榜单,实现精准图书推广,优化馆藏资源配置。借助定位系统,还可以感知市民所处的物理位置与环境,记录其在某一区域停留的时间和经过的频率,为智能导航、智能咨询、智能座位预约等功能及定位打卡等互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虚拟数字阅读和传统实体阅读的勾连。
 
从“人找书”到“书找人”是全民阅读智能化的要义。智能大数据系统通过抓取检索历史、浏览轨迹、借阅情况等数据,提取读者阅读偏好,为读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在 2019 南国书香节暨深圳书展中,“人脸识别 AI 荐书”系统上线。这套智能系统可以从年龄、性别等维度展开个性化推演,进而在容量 300 种的精选书库中为体验者“量身”荐书,实现精准预测、个性荐书的智能服务。深圳的几款数字阅读 APP 也将智能阅读推荐纳入软件内置的重点板块。在全民阅读 APP 首页设有“全民阅读计划”入口,点击加入计划,市民可自行选择分众类型,从而挑选适合自身的阅读计划,按照预设的时间进度对计划书目进行有序阅读,在保证阅读科学高效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数字阅读习惯。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城等 APP 和小程序均会在首页醒目位置发布个性化的最新好书榜单,将热门书籍推荐融入日常阅读实践中。此外,2023 年 2 月,科大讯飞青少年阅读器联合深圳少儿图书馆发起了一场“把图书馆借回家”活动,读者可以借阅讯飞青少年阅读器开启居家智能阅读。
 
智能阅读导航还可帮助市民实现图书馆借书和实体书店购书的便利化。早在 2006 年,深圳图书馆就在全国率先运用 RFID 无线射频技术实现读者到馆自助借还书籍。依托大数据和定位系统,书店、书城可实现“人 — 场 — 货 — 物”的连接。市民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公众号的留言板上,通过输入会员、交通、停车、查书等字样,即可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阅读、出行、找书十分便利。在深圳政务服务移动端“i 深圳”APP 上线的“深圳图书馆”智能功能板块中,市民可以点击“发现”获取定位权限,从而知晓附近书城、书店的位置以及相应的图书资源,同时支持不同区位、不同图书馆类型的自助查询,精确定位图书馆地址和确定服务时间,方便借阅书籍,缩短寻馆、索书的时间。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的现场,深圳打造的 24 小时无人智能书店,可以实现 30 秒自助购物,市民仅需打开小程序就能第一时间搜寻到附近的书店资源。

深圳书城龙岗城改造阿布 e 智慧书店,成为全国第一座全方位、多维度的高端智能书城,以 AI 人脸识别互动、无感支付、智能水吧与门禁系统、无人值守的开放购书环境实现公共阅读空间智能阅读场景搭建。深圳书城中心城也进行了改造升级,设立大数据智慧屏,实时滚动更新书城场内客流量、人气图书榜单及实时停车位空余数量等数据,设立 AI 互动屏,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根据读者特征、浏览记录及历史购书纪录为读者智能推荐合适书目等。除此之外,深圳本土 APP 掌阅科技与深圳像素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制作了阅读推广虚拟数字人“元壹梦”,在首期推荐中,“元壹梦”为市民带来了东方玄幻小说《武映三千道》。
 
 

六、场景时代全民阅读城市的发展愿景

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深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民阅读城市作为全民阅读的一种文明样态,体现了一种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城市阅读推广活动体系。全民阅读城市的建设目的是希望阅读能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培养市民对文化、知识的感知力,获得内在驱动力,实现个人进步;是希望阅读能成为城市的文化形象和气质,塑造城市精神,反映城市文明风貌;是希望阅读能成为国家发展中文化凝聚力、文化软实力的来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借助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无远弗届的数字场景中实现真正意义上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绘就“人人能读、人人皆读、时时可读、处处能读”的文化景观。
 
(一)加大阅读素养培训投入,实现“人人能读”
阅读素养是个人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强调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的获得,更强调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综合素质的习得。纷繁复杂的数字阅读环境对市民的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需要掌握数字技术,使用数字资源,判断信息真伪,区分价值对错,理性开展数字内容创作,培养全方位的数字阅读技能。家庭、学校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不同阅读目的、阅读材料、阅读要求的阅读活动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社区、图书馆、公共阅读场所等应提供优质的资源供给与充足的阅读空间,为培养阅读素养提供知识保障和环境支持。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引导方案和实施策略,对阅读素养培训主体提供阅读素养指导,制定相对完善的阅读素养培养纲要,促使个体阅读素养的提高,打破“不能读、不善读”的能力壁垒,实现“人人能读”的社会愿景。
 
(二)扶持优质数字内容传播,鼓励“人人皆读”
“人人皆读”强调个体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在数字媒介勃兴、数字阅读方式多样的背景下,营造“人人皆读”文化氛围,彰显崇尚知识、享受阅读的城市风貌,必须通过扶持优质数字内容及其传播来激励市民参与全民阅读、享受阅读的数字文化权利。出版社要发掘、培育优质内容生产者,积极打造数字阅读精品,推动内容生产差异化发展。媒体的推广辅助也必不可少,一方面,各单位主体要打造全媒体宣传矩阵,做大做强宣传阵地,以多元策划、多样呈现的方式对优质数字内容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主流媒体的力量扩大优质数字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以数字技术营造智慧阅读空间,加强与视频、音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实现阅读内容的可视化传播,建构阅读场景,丰富阅读体验。
 
(三)建设全民阅读移动平台,保障“时时可读”
“时时可读”强调突破阅读的时间限制,帮助市民实现想何时读就何时读的自由。目前的实体公共阅读空间很难满足市民“时时可读”的需求,而数字阅读场景可以为市民提供随时在线的阅读服务。全民阅读的公益性移动平台建设应以“场景五力”为技术支撑,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或打造全新的集资源整合、服务开发、交互使用为一体的移动平台,进一步丰富数字阅读的场景,并实现与微信、微博、QQ 等平台的账号互联,提升阅读的社交性和体验感。实体阅读空间和设施也可通过线上场景的打造起到吸引客流、实现转化、提高坪效的作用。
 
(四)创新阅读推广手段方式,达成“处处能读”
“处处能读”强调的是全民阅读服务提供的普惠化,市民因普及、便利的阅读服务而能随处可读。达成“处处能读”的目标,需要创新阅读推广手段方式,吸引市民积极参与。在掌握数字阅读行为关键节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形式新颖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年轻群体。还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原有的社区书吧、图书阅览室等基础上,改造或新建搭载互联网、计算机、电子屏幕等设备的“社区数字书屋”,使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书香城区建设的重要窗口。在加强传统媒体和户外广告宣传的同时,利用新媒体强化宣传效果,长期策划开展阅读活动宣传,做出全民阅读推广的爆款作品,进一步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阅读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多样的阅读服务促进知识普及,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在社会形成崇尚阅读的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明风貌。阅读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城市精神、丰富城市文化底蕴、激发城市创造活力。在促进文化软实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城市竞争力、影响力与吸引力,为实现城市文明积累和创新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未来如何结合自身城市的文化底蕴、市民需求和特色优势,推动建设阅读服务更精细、供给更平衡、内容更丰富、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的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数字阅读推广,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