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扫码关注

持续打造“全域互联”城市一体化智慧图书馆平台背景及技术理念

作者:蔡晖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8-14 人已围观

一、案例背景
 
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基于单馆构建的智慧图书馆已难以为继,走向区域化、体系化是大势所趋。从当前国内城市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情况来看,上海以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为依托,建设基于 folio思想的本土化图书馆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图书馆智慧化管理;广东采用异构系统互联模式,依托“粤省事”平台对接“粤读通”系统,实现广东省“9+1”地市馆的统一办证;浙江采用数据采集模式,集中存贮全省各馆数据,推进智慧图书馆互联及政务平台“浙里办”的对接融合。
 
二、主要内容

深圳图书馆依托有多年技术积淀的“图书馆之城”统一技术平台,采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城一个平台的基础上,与大型政务(“i 深圳”APP 等)或企业平台(如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城市服务等)用户互通互认,读者通过平台门户入口,一键办证即可获取各馆服务及访问数字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包括资源互联、终端互联、城市互联、读者互联等在内的“全域互联”为主要特征的城市一体化智慧图书馆平台。
 
三、技术理念

(一)RFID(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资源互联
“全源互联”指图书馆包括文献、空间、座位、设备等全部实体资源的互联。2006 年,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深圳图书馆中心馆成为全国首家全面应用 RFID 技术实现文献资源智能管理的图书馆。2009 年起,随着“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的推进,市、区图书馆全面应用 RFID 技术,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采用统一的交互模式,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服务体验。在深圳的任何一个图书馆,读者都能享受几乎一致的自助办证、自助借还服务。图书馆实现精密排架后,读者不仅可在 OPAC(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上直接看到文献的位置,还可根据导航图指引获取文献。
 
随着近年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兴起,深圳图书馆中心馆虽先后尝试建设了爱来吧、创客空间、讲读厅等智慧型、沉浸式阅读空间,以及快递到家、新书直通等创新服务,但受早期设计影响,未能实现馆舍内规模性物联网技术的全景应用。
 
预计于 2023 年 9 月正式开放服务的深圳图书馆北馆(原名深圳第二图书馆)规划设计了包括大型智能立体书库系统、智能分拣系统、文献调阅系统、播种墙系统等在内的大型专业设备,实现大型场馆专业化物联应用。文献调阅系统支持读者在馆内提出调阅文献申请后,将各楼层、各库区的文献快速可视化地传送到指定楼层服务台,数十块电子信息屏实现全馆空间信息一体化揭示,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慧研究间,可为读者提供预约后使用的体验服务,基于二维码技术实现的座位管理,可有效解决座位资源紧缺的问题。“全源互联”将在深圳图书馆北馆初见雏形。
 
(二)移动技术拓展赋能用户与资源互感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让用户与图书馆资源的实时互感成为可能。
 
在读者服务感知方面,实时感知场馆在馆人数、场馆温湿度、活动现场、停车场车位等数据逐渐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标配功能,而在碎片时间智能化推送个性化文献资源更在读者和公共图书馆之间搭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智慧桥梁,将读者与资源紧密感知联系起来。
 
在馆员业务感知方面,不仅需要实时感知场馆在馆人数、服务运行状态,也需要随时感知包括借还人次、登录人次、数字资源利用人次等在内的各类服务数据,更加需要借助移动设备随时掌控服务状况。如在疫情趋紧时,紧急通过手机下调同时在馆人数上限,联动场馆预约系统与进出馆系统,实现场馆只出不进,在短时间内将场馆人数调整至规定区间。
 
(三)统一技术平台支撑城市公共图书馆互知
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依托统一技术平台,其核心和数字底座为“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简称 ULAS),从 20 世纪 80 年代文化部下达给深圳图书馆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 ILAS 逐步迭代发展而来,目前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基础借还服务仍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架构支撑,仅在线上服务方面为数据开放性需求采用开源框架等流行技术开发。智慧化建设不仅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信息化支撑,也必然需要一个行业的数字底座,平台作用是互联,底座作用是互知,互联容易互知难,因此ULAS 一直在持续升级、拓展和深化。持续升级过程中,深圳图书馆自有技术的价值不断显现,虽然技术并不流行,但高度的可控性、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行业契合度,是其他系统所不具备的。自有的专业化软件也会让未来向国产化操作系统、国产设备过渡,实现全信创更顺畅、互联更安全、互感更快速、互知更全面。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