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投奔深圳 李兰妮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12-23 人已围观
1983年的初夏,我在省广播学校进修,学的是电台编辑业务。一天,我应邀去见深圳一家报社的头儿。此人正在广州招兵买马,他看过我写的小说,想聊聊,看我是不是一个合适人选。
这位头儿姓刘,又黑又瘦又高。说话知青大学生(我指的是77—78届大学生)味很浓,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那时候,“深圳热”还没有真正热起来,深圳的发展前景尚有些模糊。这位头儿在演说:特区的窗口作用,“开荒牛”的奉献精神,报纸的版面设想……我很想找个机会插话,告诉他,我从来没有办过报。
你能吃苦吗?他突然话题一转。
我愣了一下,说:“能啊,吃苦是我的强项。”
你想不想干一番事业?他用审视的目光盯住我。
那还用问吗?二十多岁正是一个渴望燃烧的年龄,有事业可干无疑是最大的快乐。
这位头儿瘦黑的长脸上绽开了晴朗的笑纹,他伸出手来握握我的手说:“我希望你来主持文艺版,欢迎成为深圳人。”
这么快就拍板了?我被这种深圳速度吓了一大跳。这报社算上我才八个人,平均年龄20多岁。
头儿说,我们的美编、摄影记者都是自学成才的,其他人刚从新闻系毕业,没有一个人正式办过报。我说:哇—,都不懂办报,还想三个月之内出周报,深圳人胆儿真大。头儿很自豪地笑,说,深圳正流行一句话:想做就去做!
深圳人活得真痛快,敢闯,敢搏,敢上天堂,敢下地狱,敢相信别人,敢相信自己。就冲着这种活法,也要赶紧去买车票,投奔深圳。
没等结业,我提前离开了广播学校。
坐在广深线的列车上,我很想认真想想今后,可是脑子空空的,好像处于半梦半醒中。我止不住对女列车员和她推的小车感兴趣,她在卖茶水,卖牛肉干,卖檀香扇,卖深圳土产云片糕。我在猜:牛肉干硬不硬?云片糕软不软?沿途小站的大姑娘、老太婆捧着盘子、篮子在我的窗边高声叫卖:有鸡肶卖—。烧—鹅肶啊。罗岗橙—包甜包靓。香蕉五蚊(元)一梳边个买—?
我最喜欢看烧鹅腿!那么诱人的光泽,油油的深蜜色,紧裹着一团神秘的欢喜,厚厚的好大一块肉,还冒着新鲜的热气,香得让人睁不开眼睛。我清晰地感到了馋的折磨。
那只是浅浅的令人愉悦的小折磨,胃液浓度在升高,胃里有扇小磨咿呀呀地转,上气与下气的衔接出现混乱。心里慌慌的,血管里的血在急速地流,烫烫地流,眼睛里有点湿,鼻子里干干的,喉咙、舌头、牙齿有点痛,手心红得有些痒,但是,远没到馋得不能忍受,非买不可的地步。后来在深圳,我多次有过类似的感觉,比如在名贵跑车、豪华住宅、意大利长裙、钻石手链、极品音响……面前,我都会小馋一阵、运用想象力享受一阵,欣赏的过程完了,馋的感觉也就云散烟消,仅在心里留下薄薄一层醉意。我不会为馋所苦、所伤,那一切对我来说,可要可不要,就像面对一园姹紫嫣红的玫瑰,真不必伸手去摘,静静地饱闻一遍已觉满足。
到达深圳火车站时,刚过正午。一下车就发现,深圳的太阳一个顶俩儿,一仰脸便晒黑一层皮,汗珠还没有冒出来,就被晒焦在毛孔里。街上看不到树,整个城市正在铺新路,盖新楼。不由得想起“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心里暗想:呀—这回竟捞了个前人当当。
报社的人一见我就说:你真有福气,昨天我们还在住草房呢,今天刚刚搬进瓦房。
其实,也福不到哪儿去。我一到报社就要跟着去偷电。
报社分到了两套房,一套作办公室,一套作集体宿舍。这片叫园岭的住宅区还没有盖完,两三个月之后才能通水通电。建筑工地上倒是有电但是好说歹说,人家硬是不让“借光”。
只能动手偷电。这叫逼上梁山。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我们倾巢出动,偷偷摸摸去捡人家工地上扔的旧电线和黑胶布,把线一节一段接起来。然后反复侦察、分析人家线路的走向,找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下手,把电引了过来。
报社穷,启动资金没到位,除了一辆人货车、三部自行车、几张桌椅外,没别的财产。我们常去工地上捡点小破烂,捡竹竿晾衣服,捡木板钉板凳,捡破布扎拖把,工地上的人直把我们看作小股丐帮。有时候,我们会到工地伙房讨一壶开水喝。多数时候,我们喝的是生井水。
生井水清亮清凉,水质软软的,有点甜味,很好喝,比汽水、茶水还解渴。这叫大菌吃小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与我同屋的女记者买了一包廉价橙粉,用生井水调成橙汁,喝的时候美得直咂嘴,说是比橙汁冰水还棒。不料夜里拉稀拉得死去活来,第二天脸青青,皮包骨,走路直打晃,就这样还嘴硬,还臭美,嚷嚷着要去申请专利,说是成功地创制了特效减肥水。
在另一个叫通心岭的住宅区,头儿与人合用一套暂住房。屋里几乎没有家具,但是浴室里有宝贵的自来水。每天晚饭后,报社全体人员在这里排排坐,等候洗澡,一边作当天的小结,一边敲着浴室的门起哄,扬言要破门而入。
洗完澡,散步走回报社。深圳夜晚的空气极新鲜,宝蓝色的天空像一块被海水刚洗过的美玉,沉静地发出温婉的光。深圳的昼与夜,就像一对配合默契的恩爱夫妻,昼越是急躁、狂放、热烈,夜儿越显得恬淡、含蓄、清幽。一路不见闲人,路边有小块的稻田和菜地,我们身上的香皂味在微甜的空气中飘飘散散,月朦胧,路朦胧,有暗香浮动。
有点像神仙过的日子,不会为昨天而痛苦,不会为明日而担忧,脑子里不必装柴米油盐、房子票子、输赢亏赚,有一分热自然会发一分光。满心相信天天都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想做就去做,想做就可以去做,想做就可以做得好好的。
报纸要拿去付印。周报,对开,四版。文艺版刊头有一幅美丽的照片: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的报纸要委托特区报印刷厂代印。出报的那天夜晚,我们守在排字车间里,调版补漏,校对打杂。那些工人是新手,我们也是新手,出活儿自然慢。
午夜时分,特区报的食堂里熬好了腊鸭粥。编辑室里,排字车间里,楼上楼下,人们伸着懒腰夹起碗,一溜小跑去排队打饭。只有我们这支小部队按兵不动,装聋作哑,木着脸,眼观鼻,学老僧入定,我们没夜餐可吃。
腊鸭粥香味绵绵从一楼香到楼顶,香遍了每一个角落。鸭香味与米香味一混合,魅力势不可挡,搅得人五脏六腑无一处安宁。我们实在坐不稳了,几个人咽着口水嘀咕了一阵,不就是讨碗粥喝吗?有什么敢不敢的?就当穷人去吃大户嘛。不给就抢。走,喝粥去!
拖着饿得有点哆嗦的腿走到食堂门口,一见售饭窗前还有十几个人在排队,忙往墙根暗处溜。嘴里还硬:不忙,等等再说。直到人家在喊:还有人要吃饭吗?没人就关窗了啊。赶紧一个箭步蹿进食堂,手插在衣兜里,眼睛到处看,心虚呢。人家又在喊:喂—你们几位是不是要吃饭?你们的夜餐票呢?啊—?还要夜餐票。本想浑水摸鱼,蹭碗热粥喝喝,这时心一慌。答成:不……我们……随便看看。话音未落,咣当一声,售饭窗关了。
好沮丧,好惆怅。
软手软脚,爬进那辆人货车。肚子是扇磨,躺倒就不饿。打个盹吧,省得上楼眼巴巴看排字工喝腊鸭粥。
不知是谁的手指触到了车上的音响键,突然迪斯科乐声汹涌而出,席卷寂暗,撼天震地,淹没了饥饿,淹没了软弱,淹没了沮丧和惆怅。很快,人心振奋,士气高昂,我们抢着跳下车,踩着强劲、奔放的迪斯科节奏手舞足蹈,大呼大笑。我们的第一张报纸就在迪斯科乐声中飘落在地,又像蝴蝶一样飞进我们的怀中。
午夜,星光点点,虚空澄蓝。快乐得想飞,年轻得想飞,很想就这样好好地活,美美地活。投奔深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这位头儿姓刘,又黑又瘦又高。说话知青大学生(我指的是77—78届大学生)味很浓,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那时候,“深圳热”还没有真正热起来,深圳的发展前景尚有些模糊。这位头儿在演说:特区的窗口作用,“开荒牛”的奉献精神,报纸的版面设想……我很想找个机会插话,告诉他,我从来没有办过报。
你能吃苦吗?他突然话题一转。
我愣了一下,说:“能啊,吃苦是我的强项。”
你想不想干一番事业?他用审视的目光盯住我。
那还用问吗?二十多岁正是一个渴望燃烧的年龄,有事业可干无疑是最大的快乐。
这位头儿瘦黑的长脸上绽开了晴朗的笑纹,他伸出手来握握我的手说:“我希望你来主持文艺版,欢迎成为深圳人。”
这么快就拍板了?我被这种深圳速度吓了一大跳。这报社算上我才八个人,平均年龄20多岁。
头儿说,我们的美编、摄影记者都是自学成才的,其他人刚从新闻系毕业,没有一个人正式办过报。我说:哇—,都不懂办报,还想三个月之内出周报,深圳人胆儿真大。头儿很自豪地笑,说,深圳正流行一句话:想做就去做!
深圳人活得真痛快,敢闯,敢搏,敢上天堂,敢下地狱,敢相信别人,敢相信自己。就冲着这种活法,也要赶紧去买车票,投奔深圳。
没等结业,我提前离开了广播学校。
坐在广深线的列车上,我很想认真想想今后,可是脑子空空的,好像处于半梦半醒中。我止不住对女列车员和她推的小车感兴趣,她在卖茶水,卖牛肉干,卖檀香扇,卖深圳土产云片糕。我在猜:牛肉干硬不硬?云片糕软不软?沿途小站的大姑娘、老太婆捧着盘子、篮子在我的窗边高声叫卖:有鸡肶卖—。烧—鹅肶啊。罗岗橙—包甜包靓。香蕉五蚊(元)一梳边个买—?
我最喜欢看烧鹅腿!那么诱人的光泽,油油的深蜜色,紧裹着一团神秘的欢喜,厚厚的好大一块肉,还冒着新鲜的热气,香得让人睁不开眼睛。我清晰地感到了馋的折磨。
那只是浅浅的令人愉悦的小折磨,胃液浓度在升高,胃里有扇小磨咿呀呀地转,上气与下气的衔接出现混乱。心里慌慌的,血管里的血在急速地流,烫烫地流,眼睛里有点湿,鼻子里干干的,喉咙、舌头、牙齿有点痛,手心红得有些痒,但是,远没到馋得不能忍受,非买不可的地步。后来在深圳,我多次有过类似的感觉,比如在名贵跑车、豪华住宅、意大利长裙、钻石手链、极品音响……面前,我都会小馋一阵、运用想象力享受一阵,欣赏的过程完了,馋的感觉也就云散烟消,仅在心里留下薄薄一层醉意。我不会为馋所苦、所伤,那一切对我来说,可要可不要,就像面对一园姹紫嫣红的玫瑰,真不必伸手去摘,静静地饱闻一遍已觉满足。
到达深圳火车站时,刚过正午。一下车就发现,深圳的太阳一个顶俩儿,一仰脸便晒黑一层皮,汗珠还没有冒出来,就被晒焦在毛孔里。街上看不到树,整个城市正在铺新路,盖新楼。不由得想起“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心里暗想:呀—这回竟捞了个前人当当。
报社的人一见我就说:你真有福气,昨天我们还在住草房呢,今天刚刚搬进瓦房。
其实,也福不到哪儿去。我一到报社就要跟着去偷电。
报社分到了两套房,一套作办公室,一套作集体宿舍。这片叫园岭的住宅区还没有盖完,两三个月之后才能通水通电。建筑工地上倒是有电但是好说歹说,人家硬是不让“借光”。
只能动手偷电。这叫逼上梁山。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我们倾巢出动,偷偷摸摸去捡人家工地上扔的旧电线和黑胶布,把线一节一段接起来。然后反复侦察、分析人家线路的走向,找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下手,把电引了过来。
报社穷,启动资金没到位,除了一辆人货车、三部自行车、几张桌椅外,没别的财产。我们常去工地上捡点小破烂,捡竹竿晾衣服,捡木板钉板凳,捡破布扎拖把,工地上的人直把我们看作小股丐帮。有时候,我们会到工地伙房讨一壶开水喝。多数时候,我们喝的是生井水。
生井水清亮清凉,水质软软的,有点甜味,很好喝,比汽水、茶水还解渴。这叫大菌吃小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与我同屋的女记者买了一包廉价橙粉,用生井水调成橙汁,喝的时候美得直咂嘴,说是比橙汁冰水还棒。不料夜里拉稀拉得死去活来,第二天脸青青,皮包骨,走路直打晃,就这样还嘴硬,还臭美,嚷嚷着要去申请专利,说是成功地创制了特效减肥水。
在另一个叫通心岭的住宅区,头儿与人合用一套暂住房。屋里几乎没有家具,但是浴室里有宝贵的自来水。每天晚饭后,报社全体人员在这里排排坐,等候洗澡,一边作当天的小结,一边敲着浴室的门起哄,扬言要破门而入。
洗完澡,散步走回报社。深圳夜晚的空气极新鲜,宝蓝色的天空像一块被海水刚洗过的美玉,沉静地发出温婉的光。深圳的昼与夜,就像一对配合默契的恩爱夫妻,昼越是急躁、狂放、热烈,夜儿越显得恬淡、含蓄、清幽。一路不见闲人,路边有小块的稻田和菜地,我们身上的香皂味在微甜的空气中飘飘散散,月朦胧,路朦胧,有暗香浮动。
有点像神仙过的日子,不会为昨天而痛苦,不会为明日而担忧,脑子里不必装柴米油盐、房子票子、输赢亏赚,有一分热自然会发一分光。满心相信天天都是好日子,好日子就是:想做就去做,想做就可以去做,想做就可以做得好好的。
报纸要拿去付印。周报,对开,四版。文艺版刊头有一幅美丽的照片: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的报纸要委托特区报印刷厂代印。出报的那天夜晚,我们守在排字车间里,调版补漏,校对打杂。那些工人是新手,我们也是新手,出活儿自然慢。
午夜时分,特区报的食堂里熬好了腊鸭粥。编辑室里,排字车间里,楼上楼下,人们伸着懒腰夹起碗,一溜小跑去排队打饭。只有我们这支小部队按兵不动,装聋作哑,木着脸,眼观鼻,学老僧入定,我们没夜餐可吃。
腊鸭粥香味绵绵从一楼香到楼顶,香遍了每一个角落。鸭香味与米香味一混合,魅力势不可挡,搅得人五脏六腑无一处安宁。我们实在坐不稳了,几个人咽着口水嘀咕了一阵,不就是讨碗粥喝吗?有什么敢不敢的?就当穷人去吃大户嘛。不给就抢。走,喝粥去!
拖着饿得有点哆嗦的腿走到食堂门口,一见售饭窗前还有十几个人在排队,忙往墙根暗处溜。嘴里还硬:不忙,等等再说。直到人家在喊:还有人要吃饭吗?没人就关窗了啊。赶紧一个箭步蹿进食堂,手插在衣兜里,眼睛到处看,心虚呢。人家又在喊:喂—你们几位是不是要吃饭?你们的夜餐票呢?啊—?还要夜餐票。本想浑水摸鱼,蹭碗热粥喝喝,这时心一慌。答成:不……我们……随便看看。话音未落,咣当一声,售饭窗关了。
好沮丧,好惆怅。
软手软脚,爬进那辆人货车。肚子是扇磨,躺倒就不饿。打个盹吧,省得上楼眼巴巴看排字工喝腊鸭粥。
不知是谁的手指触到了车上的音响键,突然迪斯科乐声汹涌而出,席卷寂暗,撼天震地,淹没了饥饿,淹没了软弱,淹没了沮丧和惆怅。很快,人心振奋,士气高昂,我们抢着跳下车,踩着强劲、奔放的迪斯科节奏手舞足蹈,大呼大笑。我们的第一张报纸就在迪斯科乐声中飘落在地,又像蝴蝶一样飞进我们的怀中。
午夜,星光点点,虚空澄蓝。快乐得想飞,年轻得想飞,很想就这样好好地活,美美地活。投奔深圳,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选自《人在深圳》,沈阳出版社1996年4月版)
很赞哦! ( )
上一篇:我和深圳 杨争光
下一篇:城市因阅读而美丽 王京生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