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巷中总见一身影:冬至上街图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9 人已围观


主街将密密麻麻的民居分为东西两面。这些小巷,最是生活之地。我走进去,绕绕停停,如入迷魂阵。小房子大多一人多高,挂着“蚝三旧村六巷”“七巷”之类的蓝色小牌。墙体上莫名其妙有一道一道灰黑,被惨白的洋灰底色反衬着,好像老年斑。蹒跚的老人从两堵墙之间走过来,阴影笼罩着她。我站在阳光里,面对面看着她,她仿佛从另一个时光走向我,走向我。那一瞬间,我感觉应该迎过去扶住她。但当她终于走到我身边,披上阳光时,我下意识地躲开了,仿佛怕被那坚硬的时光刮蹭到。
 
小巷也就是一米宽,推开门,可以直接顶到对面的墙上去,所以门只好往里开。里边还真有人住,有的门是敞开的,两三个男人光着膀子在聊天,路人不免误以为自己走到别人的家里了,要快走几步,逃离之。但怎么逃离呢,前面一家也敞着门。
 
在一条稍宽敞的道路上,门口坐着三位中老年妇女,都瘦,戴着帽子、口罩。皮手套,手里捏着刀,在撬蚝壳。每人面前放一个红色塑料盆,内盛半盆水。她们把软塌塌的蚝肉扔进水盆里,蚝壳抛入旁边的圆筐中。蚝壳拳头般大小,壳内的白和壳外的黑形成鲜明对比。外壳上还沾着好多算盘珠大小的蚝。未成器的小蚝,没来得及长成便给大蚝殉葬了。时不时有苍蝇站在上面,不停地搓手。风来,一股浓烈的腥味儿。
 
这些成排的低矮的旧房子旁边,已不可避免地盖起了一些楼房,所谓的“农民楼”是也。墙上是八九十年代非常时兴的那种外贴瓷砖,或白,或棕,或红,瓷砖上布满下水管道或者燃气管道。这些农民楼又窄又瘦,每层好像只能有一两个房间,但是坚韧不拔地向上蹿去,可以盖到五层、六层,甚至更高。它们的生猛让低矮者更显老旧,绝似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站在一起。
 
农民房破坏了整体的旧,带着暴发而向上的姿态。其实它们也无安全感。有的农民房上画了一个圆圈,里面一个触目惊心的“拆”字。有的已经拆完,四四方方的地面上堆满了乱瓦和残砖。灰尘偶尔扬起。
 
与破败的内地老城不同,巷子里并非都是老人,还有数不胜数的年轻人,他们染着黄毛,嘴里叼着烟,骑着摩托一掠而过,复制老一辈人的车辙。她们烫着卷发,口红鲜艳,低头刷手机。旁边拄着拐发呆的老太太,或许就是她们的未来。这个地方没被抛弃,深圳土地面积总共不到两千平方公里,哪里舍得浪费一寸土地。一代一代的人将在这里繁衍生息,重复,或者创造想法和价值。

巷子里面还有一些标志性建筑。其一为龙津石塔,乃深圳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塔不显眼,不高大,加上底座总体不过两米。下为方形竹节角柱须弥座,上为缵尖塔顶。塔身正面为浮雕半身佛像,两侧镌刻双手合十、仗剑除妖形象以及佛经咒语,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样。旁边立一个石碑,碑文显示,此塔“南宋嘉定年间盐大使建桥于沙井东北,桥成之日,风雨骤至,波涛汹涌,若有蛟龙奋跃之状,因立塔镇之”。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