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巷中总见一身影:冬至上街图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9 人已围观
另有一曾氏大宗祠。同古庙一样,“文革”期间遭到一定程度的毁坏,粤人宗族观念极强,重视祠堂,于是重修宗祠,也是对过往的一种修正。石碑上刻着的捐款名单来自本村和港澳等地,可见影响之广。祠堂里面的字基本都是“忠孝仁义”“源远流长”“三省吾身”之类。还有一些对联,如“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温暖的老话,至今仍有意义。能修正过来就好,可不要再毁掉了。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事不过三”。
主街的西面,亦是一条一条的小巷,两边的房檐已经挨上,大高个儿进去,得低着头走。这里住满了人,生活气息更浓。有人在炒菜,油烟窜到巷子里,有点呛,有点香。听他们讲话,均本地口音。传言深圳发展几十年,本地人都发财了,要么成为包租公包租婆,要么开公司办工厂,为何还拥挤在陋巷中?我不相信是因为他们热爱原始的方式。毋宁说是“不得不”。总有一部分人疏离于洪流之外,他们的爱恨情仇被挤压到地面上,以致只会抬头的人看不到他们。
在一个小店中点了一碗馄饨(本地称云吞),静悄悄地吃。周围食客叽里呱啦地说着粤语,忽然感觉自己很陌生,像个闯入者。在深圳,这种情况极少见了。一个饭桌上,大家互相自我介绍时,都说你是那个省的,我是这个省的,“凤毛麟角”的本地人自动调整成蹩脚的普通话模式。而我在这里,想调整成粤语模式却不可能。听不懂也不会讲。他们是无可置疑的主流,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母语”。我一辈子都融入不了他们。想想,为什么要融入呢。有必要进入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吗?各自过自己的日子,大家都开开心心,偶尔彼此观望一下,一辈子都这样,也挺好。
高大的榕树投下斑驳的阴影。它的气根又粗又长,像鞭子一样,准备抽打谁似的。走过的人,熟视无睹,感受不到威胁。
在老街逛了一天又一天,所见所闻,若走马观花,可以全部忽略掉。和其他地方路边的风景没什么大区别。大城市的浩瀚和博大,瞬间就把它淹没了。如果走进去,沉入其中,每一个细小的事物都放大来看,便觉其深邃。深不可测。但远处的高楼大厦早晚会蔓延过来,这些巷子是跑不掉的。它在反抗吗?我没看到。它在妥协吗?我也没看到。新和旧不免博弈和共融,日子不免一天接一天。我以我笔,记下它曾经的存在。将来是个什么样子,就由别人去记吧。而他们的记录,也会成为历史的……
很赞哦! ( )
上一篇:街巷志:立足于深圳的城愁
下一篇:米脂妹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