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吉溪

作者:深圳百科 来源:深圳百科 责任编辑:Gangan 2023-10-20 人已围观

类别名称:建筑物(群) 居民点
地名代码:44030700322100000108(大福村)
44030700322100000125(上下围村
44030700322100000069(简龙村)
44030700322100000087(简一村)
地理位置:吉溪属园山街道保安社区,包括4个自然村:大福村,东起大康河,西至大福工业区,南起对门山,北至横坪路;上下围村,东起沙荷路,西至桐基山,南起横坪路,北至大福村;简龙村,东、北起铜锣径水库路,西接简龙路,南起横坪路;简一村,东、南起简一工业区,西至沙荷路,南起简一工业区,北至横坪路。
 
 

地名概况
 
吉溪是大福、简一、上下围、简龙4个村曾经的合称。吉溪总占地约3.83平方千米。至2020年末,大福村常住人口11792人,其中户籍人口310人,非户籍人口11482人;上下围村常住人口2981人,其中户籍人口248人,非户籍人口2733人;简龙村常住人口4781人,其中户籍人口211人,非户籍人口4570人;简一村常住人口4698人,其中户籍人口85人,非户籍人口4613人。

 
 
地名沿革
 
吉溪村始建于清初,陈姓先祖率族人从今广东五华迁此。因村边有一条小溪,故取名吉溪村,曾用名溪上村。
 
清咸丰年间(1851—1862),福建等地移民迁至大福村建村,因地势好,命名为大福,取“大富”“大贵”之意,故名。
 
上下围村,因原有一村,名上围,另一村名下围,后两村合并,统称上下围。1949年左右起名,名称沿用至今,村民多姓陈、朱、邱、薛。
 
简龙村,清咸丰年间,福建简氏村民迁此建村。因原村建于龙形山麓,且此地村民以简姓为主,故名。
 
简一村,清咸丰年间,村中陈姓祖先由惠阳迁入此地。因其最早从简龙村分出,故名。
 
根据《深圳市地名志》(1987年版),横岗区有保安乡,包括13个自然村。土改时成立吉溪、坳背仔、保安3个小乡,1964年合并为保安大队,1984年改为保安乡,下辖大福村、上下围村、简龙村。
 
吉溪原为一个自然村,2004年农村城市化后,成为横岗街道保安社区的一个居民小组,包括现在的大福、上下围、简龙、简一4个自然村,现当地居民已不用“吉溪村”的说法,但仍会说“吉溪片区”。2016年起属园山街道。
 
▲吉溪大福老村陈氏宗祠,现为吉溪文化活动中心、吉溪老人活动中心。
 
▲大福老围存留建筑。
 
▲吉溪历史建筑旧景。
 
社会意义
 
吉溪村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就经常在吉溪大福的陈氏宗祠或简一村的学堂,发挥该联络站和队员培训基地的作用。活动在当地的游击队员和村民团结抗日,游击队员经常以山歌、快板、故事、小话剧等形式和村民一起联欢演出,村民们也长期把陈氏宗祠作为学校和文化活动中心。
 
这座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祠堂,由于年久失修,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为了抢救这座建筑,吉溪村的父老兄弟、吉溪籍的海外侨胞自发捐资,2002年重新修复了陈氏宗祠。传统民居还有建于咸丰年间的大福老围,2012年由龙岗区人民政府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吉溪人民不忘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自2003年起,村民自发创办了“吉溪文化艺术节”,乡亲们一致议定在每年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吉溪文化节,以此来保护族人世代相传的地域文化。每逢节日,客家人用特有的麒麟舞和客家山歌等充满喜庆的节目来庆祝,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了12届,成为横岗一带乃至龙岗地区和深圳市弘扬本土文化的一张名片。因吉溪是侨乡,历届吉溪文化节的盛况都通过光碟、互联网在海外侨胞中传播,更加激发了吉溪人的爱国爱乡情感。家乡的巨变让他们惊叹,他们纷纷回乡办厂创业。其中“嘉和鞋业公司”饮誉全球,侨胞已成为吉溪文化活动中的中坚力量。

参考资料: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深圳市龙岗区地名志[M].深圳:深圳出版社,2023.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