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扫码关注

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

作者:梁宪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2-01-20 人已围观

1982年,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中国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中国近海石油服务(香港)有限公司、黄振辉投资有限公司8家中外股东组建的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为核心,被授权全权负责开发赤湾,建设经营为外贸与华南地区服务的深水港口,以及为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服务的石油后勤基地。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诞生。
 
我当时在香港招商局研发部工作,参加了组建股份公司的前前后后,许多情景虽然已过去了30多年,但仍历历在目。
 
故事应追溯到35年前的一次国际性研讨会。1980年2月22日到23日,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召开了题为“香港与华南能源开发之关系”的国际性研讨会。发起单位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创办的《石油新闻》杂志社。参加会议的有130多人,但国内没有派员参加。会前,我们香港招商局集团公司的常务副董事长袁庚接到新鸿基主席冯景禧的电话,得知发起单位热情邀请招商局派员出席会议。袁庚便决定派2名专业人士赴会,我是其中之一。由于国内没有派员与会,我们是出席会议的唯一中资机构的代表,况且对会议意图、虚实一无所知,袁庚让我们只听情况,不作表态,“只带耳朵,不带嘴巴”。
 
其实,那是一次意图十分明确的研讨会,即我国南海石油开发在即,可为香港的中外企业界带来大量商机,特别是海洋石油开发,投资规模巨大,需要一个装备先进、服务良好的陆上后勤基地。如果香港能成为这样的基地,无疑得益匪浅,因此,无论会上会下,议题多离不开这个主题。多数人都讲述了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的优越条件,主张把香港作为南海石油开发的后勤基地。不过也有个别人认为,香港土地短缺,物业租金昂贵,经营成本过高,不利于吸引国际大石油企业进驻。令我颇为诧异的是,当时我们招商局的蛇口工业区,真正动工尚不到一年,竟已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与兴趣。记得汇丰银行执行董事牟诗礼,在报告中就曾提及中国是否会在蛇口建设深水港作为后勤基地的问题。研讨会结束后,即2月24日,会议主持者曾按自愿原则把与会者分成2组,分别考察广州炼油厂和蛇口工业区。前来蛇口者为数不少,研讨会的主要主持者、美国《石油新闻》杂志社董事长毛迈克也在其中。
 
会议一结束,我便把会议主要内容向我的顶头上司朱士秀主任和袁庚董事长作了口头汇报,他们对此等信息给予高度重视,并嘱我尽快写出报告。于是我连夜撰写了一期《情况反映》。有关信息很快便传递到了北京有关部门。
 
事隔不到10个月,1980年11月10日,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秦文采率领代表团出访各国后路经香港,特地前来招商局会见袁庚及其他领导。在座谈中,秦文采传达了国务院有意把蛇口工业区作为南海石油开发后勤基地之一的信息。袁庚不失时机地介绍了蛇口工业区建设的进展情况,一再强调有条件把蛇口建成为理想的石油后勤基地。秦文采一行对蛇口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甚表赞同。第二天,在由新华社香港分社经济组主持、秦文采率领的代表团和驻港各大中资机构代表参加的会议上,袁庚又再次讲述了利用南海石油开发促进内地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主张把石油基地放在蛇口,充分利用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内外结合,一定能为外国石油公司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这一观点又获得了当时新华社领导的认同。中银和华润的代表也表示,积极支持蛇口石油基地的建设。
 
自此开始,招商局和蛇口工业区便默默地为建设后勤基地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准备,特别对到底是以工业区已经动手兴建的港口作为基地,还是重新建设一个深水港作为基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讨论。我们在建设蛇口港的过程中发现,其实近在咫尺的赤湾,水深条件比蛇口一湾、二湾还要好。为何不利用建立后勤基地之机,把赤湾发展起来呢?经过一番研究,特别是咨询过不少建港专家之后,招商局领导层就形成了把赤湾建成为南海石油后勤基地的明确意向,并且做了不少实际的准备工作,包括修通了蛇口至赤湾的公路,收集水文、气象等资料,并开始地质钻探,为进一步作经济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做准备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