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深圳赛格集团公司
作者:段亚兵 来源:《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 责任编辑:kysia 2022-12-27 人已围观
创办电子配套市场
发展电子产业,电子元器件特别是芯片是关键。
马福元认为:“电子元器件中的集成电路是电子技术的核心,是心脏。往往由于我们缺少集成的高技术含量的芯片,影响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对电子产业的发展来说,芯片的重要程度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我国的电子产业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没有掌握电子芯片这样的核心技术,因而处处受制于人。而且电子芯片还有一个特点,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按照戈登・摩尔研究提出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约18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由于电子芯片的这种神奇发展速度,后来的研究者很难追上先行者。
深圳当年发展电子产业遇到的芯片问题,在几十年之后仍然是制约我国电子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2018 年,美国对中兴通讯企业芯片的封锁差一点儿让我国排名第二的电子巨人倒下就是例子之一。
当时的深圳电子产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电子元器件不能配套,企业很难在深圳采购到电子器件。企业常常为了诸如电阻、电容之类的小元器件,不远千里前往北京或是上海购买。当时国内的交通与资讯不发达,如此远距离的采购,付出的成本极高。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势必极大地阻碍电子产业发展。马福元看得很清楚,这就是电子产业发展的瓶颈!寻找元器件进行配套是当务之急!
更何况,当时许多元器件我国还生产不出来,想买都没有地方去买。这样的元器件只能依赖进口,但是要想进口又谈何容易。最大的障碍是深圳的电子企业没有进口权。进口必须通过对外经济贸易部授权的国有进出口公司办理。而代理进口的手续极为复杂:提出申请后,经过多道手续,层层审批,没有几个月时间是不行的;批文好不容易下来了,还需要外汇指标,申请外汇指标也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然后由外贸公司进口。如果需要大宗进口元器件,外贸进出口公司也解决不了,只能通过全国电子元器件供销会想办法。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一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通过计划推进。电子工业部每年在北京召开专门的供销会议,对芯片和电子元器件这些专业而重要的产品,用“计划”的办法分配。开会前,全国各地的电子厂家根据生产需要上报计划数量,电子工业部有关部门汇总需求数量,然后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内的生产厂家,也有从国外请来的各种芯片元器件供应商。大家在会上见面谈生意,讨价还价。有一位经常参加供销会议的厂长评价说:“这个会议就像俺们北方农村春耕前的‘骡马大会’,农民们都要到集市上买牛买马买骡子准备下地耕地……”这句形象的话传开了,因此,行业内人士都将供销会议称为“骡马大会”。
生意谈好了,签下了订单合同。订单总数汇总起来,上报国家计委批准。红头文件下来后,企业才可以凭着批文,到有关部门申请拨款,到外汇管理局申请外汇指标,寻找有进出口权的公司代理进口电子元器件。办完以上这些事情,往往几个月时间就过去了。当工厂拿到急需的元器件,可能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候生产出来的电器产品,或者市场上已经大幅降价,赚钱的生产计划做成了赔本的买卖;或者市场已经淘汰了这一类电子产品,进口来的电子元器件没有用了,变成了废物锁进了仓库。
可见,电子元器件的供应与不配套的问题,不仅制约着深圳电子工业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着深圳的投资环境。建立一个对内、对外开放的电子配套市场,按供需要求公开交易,就成了赛格集团上百家成员企业的强烈要求,也成为深圳电子行业的共同心声。
根据企业的强烈呼吁,马福元下定决心,要办一个深圳的电子配套市场。马福元曾经率团去日本考察,专程到过东京秋叶原电器市场参观。他看到出售品种极其繁多的电子元器件市场,就像瓜果蔬菜市场一样热闹,当时就萌生了在深圳成立电子配套市场的想法。后来,他要让这个想法变成现实,让深圳拥有自己的“秋叶原”,在深圳创办自己的“骡马大会”。
今天在华强北做生意的许多年轻人,可能认为开办电子市场这样的事很容易。今天的华强北商业街上有多少个电子市场啊,不稀奇。但是,人们不明白在深圳经济特区创业初期,想干这样的事叫创新,想干成这样的事,那是太难了!究其原因,因为电子元器件是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必须纳入计划管理,管理权属于市政府的物资局。赛格集团只是一家企业呀,怎么能越权管理生产资料呢?但是当企业需要这些东西,找到物资局时,却被答复说:“钢材、水泥这些大宗生产资料我们都管不过来呢,哪顾得上电阻、电容这些芝麻小事呢?”企业没办法,又去找市工商局,也无济于事,他们也不管这些事。
既然大家都不管,事情又不能不做,只能靠自己了。马福元几易其稿,准备好了申请成立深圳电子配套市场的计划书。计划书上报后,得到了市委书记兼市长李灏的大力支持。李灏书记也去日本看过秋叶原电器市场,他明白这个市场是怎么回事。所以,他明确表态支持创办这样的项目。计划书上报后,很快得到市政府同意的批复。市领导积极的态度极大地鼓舞了马福元。1986 年7 月17 日这一天,赛格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电子器材配套服务公司,电子市场的筹建工作正式开始。
罗道义是电子器材配套公司经理,由她具体负责筹建工作。一开始,筹建办只有4 个人、4 张桌子、1部电话机(而且是个分机),办公室加上营业室共40平方米。虽然办公条件简陋,但是罗道义不怕。她明白万事开头难,任何事业都是从小到大发展的,关键是要敢于开拓。她积极了解企业需求,要求大家主动与全国许多元器件厂家联系业务,挑选质量好、供货正常的产品,帮助供应商来深圳为生产商进行配套。没有陈列柜摆放产品,她凭私人关系借来6 个柜子,摆放在营业室当展柜。展柜里摆满了第一批产品货样,其中有不同型号规格的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电阻、接插件等300 多种。虽然货品不算多,但重要的是深圳电子配套市场开张了。
1988 年3 月18 日,深圳电子配套市场正式开业。集团将办公楼的一层全部腾出来,作为电子配套市场的经营场地。整层1400 平方米的地方,设了保税仓、普通仓、会议室、洽谈室。其余地方,则摆满了铝合金玻璃条柜,一眼看上去颇显气势。来自内地的160多家厂商和10 家港商,进入了深圳电子配套市场。这是一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该市场的出现,标志着深圳的电子元器件供销打破了计划分配的模式,按市场供需要求开始运作了;标志着深圳在发挥“四个窗口”(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两个扇面”(辐射和吸引的功能)作用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个项目对促进深圳电子工业的发展,对深圳“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这是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组织生产资料配套供应的电子市场。电子市场采取了一系列完全不同于传统做法的管理方式:陈列柜不收费,实行免费展销;经营者的生意做成了,有了成交额,也不收取手续费;摆放在陈列柜里的陈列品如有丢失,管理方负责照价赔偿;电子市场里设立了保税仓,既方便香港等供应商展销时存放货品,也实现了海关监管;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实行代销制度,如果国内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厂没有力量派销售人员,就由电子市场派人帮助展销。结果,短时间里,与电子市场建立代销关系的厂家多达50 余家。罗道义带领销售人员走访了上海、香港、珠海、长沙等地的整机生产厂家,建立起供货关系,有时候哪怕整机厂只需要几个电阻、电容一类的小元器件,电子市场也帮助解决,甚至送货上门。
电子市场很快就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商在电子市场租一个柜台,不需要四处奔波找客户了;将电子元器件送进电子市场,由于供不应求很快便能销售出去;电器产品生产厂家来到电子市场,随时能够采购到自己需要的电子元器件,不用再到北京找关系、跑批文了。而且采购员们惊喜地发现,由于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多了,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不断下跌,降低了成本,对生产厂家十分有利。此外,电子市场在信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供销各方在这里直接见面,洽谈生意,随时能够了解到全球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最新信息和电子产品的最新市场行情。由于这里交流信息方便,能够做成生意,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进来,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火爆。当年年底,进入配套市场交易的国内外厂家已有200 余家,成交额400 多万元。
马福元创办电子配套市场时,目的只是为计划经济体制外的深圳电子企业搞一个自己的“小骡马大会”。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深圳的电子配套市场一开张,就吸引了全国的电子企业都到深圳来采购、销售、出口、做生意。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北京的“骡马大会”就取消了。虽然这种停办是整个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决定的,但也与深圳电子配套市场的开办为中国电子企业找到了一个新的采购、销售渠道有很大关系。马福元在总结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成功的经验时说:“市场带动技术,技术产生效益,效益促进发展,发展又带动市场。我们完全围着市场团团转,最后转出了一个大好局面。”
但是,对赛格电子市场的做法,也出现了一些议论的声音。有人说,电子市场上的许多芯片和电子元器件是从香港走私过来的,我们不应该提供销售市场;又有人说,马福元开办电子市场的做法是打擦边球,钻政策的空子。对这些议论马福元是这样回答的:“由于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特点,深圳的电子配套市场上确实有走私货,赛格电子市场也不例外。但是,私下交易时海关税和营业税,国家都收不到;而进入赛格电子市场后,起码还能够收到营业税,对国家有利。有人说我们打擦边球。打擦边球没有什么不好。能够控制小小的乒乓球擦个边,不出界,这既要靠运气,也要靠高超的技术。最关键的是裁判对这个球怎么判?擦边球,裁判会判得分,而不是丢分,这个才是硬道理。深圳的许多企业不属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像内地企业享受一些权利,如果不想办法一定会倒闭。因此,打擦边球得分,好过把球打出界丢分吧!”
1990 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第一次扩容,营业面积扩大到2300 平方米,年营业额增加到1000 万元。1993 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第二次进行扩容,营业面积增加到3300 平方米、展柜(铺位)增加到530 个,年营业额猛增到6000 万元。1995 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第三次进行扩容,营业面积增加到12000 平方米,展柜(铺位)增加到1200 个。
赛格电子市场出现后,不断有新的投资者仿效、复制,创办起一个个新的电子市场,这就为华强北转变成为电子一条街开辟了道路。1997 年1 月,位于华强北的万商电器城开业。同年,位于华强北路的大百汇商业城开业。这里逐步形成了以深圳电子配套市场为中心,东至深南中路统建楼路段,北至红荔路顺电家电广场的电子一条街。这条街上云集着12 家专业市场和商城,成行成市的营业总面积达4 万平方米,年营业额高达80 亿元。1998 年7 月,营业面积最大(38800 平方米)的华强电子世界在华强北路开业。国内外1000 多家厂商进驻,经营各类元器件以及各类高新技术产品。经过扩容,华强电子世界营业面积达43000 平方米,入驻商户3000 多家。1999 年之后,在华强北商业街中,中电信息时代广场开业,接着远望数码商城、太平洋安防通讯市场、都会电子城、新亚洲电子城等相继开业。至2004 年,深圳电子市场已发展到20 家,营业面积已扩大到近30 万平方米,年营业额增加到300 多亿元;形成以赛格广场为中心,东至深南中路统建路段两侧,北至红荔路的顺电家电广场和国美电器的一个庞大的华强北电子商业区,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一个最大的电子产品、技术集散地。2007 年底,深圳电子市场已达到35 家(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经营面积近60 万平方米,其中,各类电子专业市场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带动了IT、通信、数码、家电、光电、安防等产业技术不断更新,促进了数字化革命时代的到来。
2010 年,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 周年,深圳有关部门开展了“深圳经济特区30 年30 位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市民群众热情投票,马福元以深圳赛格集团原董事长身份当选为杰出人物之一。2012 年3 月24 日,深圳《晶报》发表了通讯员朱志强采写的一篇题为《赛格电子市场年交易额超300 亿元》的报道。文章中写道:“深圳赛格电子市场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电子市场……被誉为‘亚洲电子市场第一市’……经过20 多年的发展,赛格电子市场目前商铺数量有3000 余个,年交易额超过300 亿元。”这篇文章文字虽然不多,却给赛格电子市场20 多年的发展做出了总结性的评价。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者,最权威的评判官。历史证明了赛格电子市场的宝贵价值。无论是深圳电子产业一枝独秀的出色表现,还是中国电子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其中都有赛格电子市场立下的汗马功劳。
1995 年2 月,赛格电子配套市场被评为文明市场
图片来源:吴赛锋主编《华强北40 年影像记忆》
我与许多研究深圳发展历史的学者和专家们探讨过赛格电子配套市场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赛格电子配套市场成立这件事,不仅是深圳华强北发展的奠基石,而且是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里程碑,甚至对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也发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变成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桥头堡
下一篇:华强三洋合资公司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