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扫码关注

深圳变成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桥头堡

作者:段亚兵 来源:《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 责任编辑:kysia 2022-12-27 人已围观

实际上,四机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开始关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时间要追溯到更早。

改革开放后,大家看到了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电子工业发展方面落后的现实。我国急需引进先进技术,但遇到了“巴统”的严格封锁。“巴统”的全称是“巴黎统筹委员会”,其作用就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巴统”的限制对象。为了打破“巴统”的封锁,国家有关部委决定发挥深圳毗邻香港的优势,将集成电路的设计放在香港,将检测与封装放在深圳。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四机部于1979 年6 月21日下文兴建深圳爱华电子公司。该年的12 月8 日,爱华电子有限公司组建完成,是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有职工800 人。由于是电子工业的先行者,市政府在深南中路批给爱华公司96 亩土地(注:1 亩=666.7平方米)。当时这里满目荒凉,如今成为黄金宝地。新成立的爱华电子公司暂时没有自己的产品,就从事来料加工业务,为香港装配彩电,组装程控交换机和电脑等,在来料加工中学习先进的电子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行情。爱华电子公司算是深圳第一家重量级电子公司。

1982 年5 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合并组建电子工业部,张挺出任首任部长。新成立的电子工业部更是加大了对深圳电子工业的支持力度。1983 年12 月,电子工业部决定成立“电子工业部深圳办事处”,代表电子工业部管理部属企业在深圳、珠海、汕头兴办的合资企业与内联企业。电子工业部驻深圳办事处有“小电子部”的声誉,为深圳电子工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越有效的工作。时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的曾培炎评价说:“办事处对推动深圳电子工业的发展做了历史的贡献,起到了组织、推动与桥梁的作用。”1987年,电子工业部驻深圳办事处结束了“政企合一”的历史,实行政企分离,成功转制为深圳桑达电子实业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四机部的本意也是要充分利用深圳对外开放窗口的优势,迅速了解国际行情,引进技术和资金,争取与外商合作,将深圳作为中国的电子工业发展的桥头堡。从后来的发展看,四机部的这个目的达到了。

华强北街道辖区最西侧、靠着华富路的是中航技深圳公司,占地面积很大,有10 多万平方米。靠着深南中路这一侧能够看到的建筑物有上海宾馆、格兰云天大酒店和高大雄伟的世纪汇大厦等。这个区域内高楼林立,竞相拔高。高楼意味着更大的体量、更多的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地头上,使用面积就意味着财富。相比之下,上海宾馆显得十分低矮,好像是骆驼群里的小羊羔。曾经有人建议拆除上海宾馆,重盖一栋摩天大楼。幸亏这个满眼金钱的意见被否定了。上海宾馆虽小,却是最早建在深南大道边的楼宇,小而巧,造型美,不仅在深圳建设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筑艺术上也极有价值,享有“深圳坐标原点”的美称。


1984 年的上海宾馆和2012 年的上海宾馆

中航技深圳公司当年为什么能拿到这么一大片土地呢?因为中航技深圳公司有实力,且进入深圳早。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不久,中航技就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同时在深圳设立办事处。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的时间是1980 年8 月26 日。所以,与中航技人谈话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说:“中航技与深圳经济特区一起成长……”

中航技看好深圳的发展前景,有意在深圳施展拳脚。为此,航空工业部段子俊副部长亲自来到深圳找梁湘说:“如果能够得到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中航技可以为特区装扮一个亮丽的门面……”梁湘当然十分欢迎,同意划给中航技这片土地。从1981 年3 月开始,大型推土机开进这片土地,削平山头,填平沟壑,短短一个月时间实现了“七通一平”。同年9月,建成了4 栋牛毛毡的快装厂房和简易办公房,先后开办了南航电子厂、航空精密模具厂、深圳航空铝型材厂等。1982 年4 月,中航技深圳办事处升格为中航技深圳工贸中心,第一任总经理是李国富。中航技人实践了对深圳的承诺,在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中坚作用,成为深圳华强北街最早的奠基者之一。


1983 年的中航技

改革欲饮头啖汤,荒原草地摆战场。深圳早期有很多国家队伍进入经济特区创业。在华强北片区深南中路的马路两边,有兵器工业部的北方大厦、农业部的南方农垦大厦、核工业部的核电大厦、纺织工业部的兴华大厦等。再后来,华强北路(包括深南中路这一段)不但成为中国著名商业街,甚至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央企为什么会如此集中地来到深圳呢?饮水思源,这要感谢王震同志。

1978 年11 月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像春风一样吹绿了中国大地,从此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央和国家各部委、全国各省区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王震做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这次当然也迅速地行动起来。1979 年12 月,他率领国防工办主任洪学智以及国防工办系统的20 余位领导,来到深圳实地考察。新建立的深圳市委招待所条件非常简陋,食堂是用铁皮搭建而成,狭小的场地里最多只能摆设3 张饭桌。王震就住在这个招待所里,在铁皮房子里吃饭。

到达深圳的当天下午,王震就在招待所会议室开会,听取深圳市委书记张勋甫汇报工作。张勋甫汇报说,对新建立的深圳来说,搞好城市规划是最着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困难的是深圳非常缺乏专业人才。王震表示:“这方面我们可以支持你们,回去后就调规划设计人员来。”王震离开深圳一个月后,就抽调了100 多名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到深圳,帮助做好深圳的地质勘探、城市规划设计等工作。

王震这次带领20 多名部级领导到深圳,一方面调查了解情况,为深圳的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各部的领导,让大家认识到应该积极利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对外开放、内外交流,尽快将我国的国防工业、电子工业发展起来。可以说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王震副总理带头调研,最终在深圳出现了“央企八大金刚”到深圳各显神通的结果。其中贡献最多的可能要算四机部(后来的电子工业部)。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当年没有国家队伍来到深圳,就不可能有深圳的高起点、快速度发展。

如今的深圳已经成为国家一线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在上海和北京之后位列全国第三。深圳的电子产业发展极为迅速,实力极其雄厚,“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牌匾也挂在华强北。而深圳刚起步时,只是一个县城,没有大学,没有国家级的科研院所,没有最起码的技术队伍。深圳建市前全市只有一名中级工程师和两个技术员,无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时,国家没有资金投入,完全是白手起家。深圳经济特区面积327.5 平方公里,加上非特区的宝安县全市共1960 多平方公里。按照当年市委常委、秘书长邹尔康的说法:“深圳发展靠两皮,一是地皮,一是嘴皮。地皮是我们发展的唯一物质基础;靠嘴皮宣传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与外商洽谈投资办厂……”深圳就是要在一块荒地上创业,在一张白纸上写字。由谁来创业?怎么才能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事业要靠人才来干,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人才。万事开头难,有人才就不难。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深圳首先向国家各部委求援,求来国家级的队伍在创业中打头阵;而中央确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后,国家各个部委首先行动、做出表率,为改革开放做贡献,用实际行动支援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事业。由此,上下同心,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在深圳创业。正因为这样,深圳人从来都说,深圳经济特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深圳能有今天,是全国人民一致努力的结果。这绝对不是客气话。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