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深圳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年)(三):深圳教育改革与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作者:贾建国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6~2017年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8-03 人已围观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元年,也是国家、省、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集中发布的一年。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是一个国家(地区)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性文件。本部分试图通过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以及部分计划单列市部分重要规划指标的比较(2015年已完成的指标和2020年的规划指标),分析指出深圳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一)与国内部分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比较

一个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高等教育的程度。衡量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常用的相对指标有两个,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一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表明一个国家(地区)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所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率。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另一方面,每10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用来测度全体人口中高校在校学生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中未来拥有高级专门人才数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第一,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看,上海在2015年已经接近70%、北京在2015年已经达到60%(2020年将超过60)、大连在2015年也已经达到60.3%(2020年预期达到65%),均已经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相比较而言,深圳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2015年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到2020年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指标不适用于深圳实际,该指标在“十三五”规划中不再出现)。由于深圳以户籍人口为基数,口径要远小于其他城市(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354.99万人,常住人口为1138万人),所以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一指标上实际是远低于其他几个城市的。

第二,从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看,广州以8500人居于首位,北京6700人居第二,青岛4800人、上海4300人分别列第三、第四位。深圳如果以2015年常住人口1138万人计算,每10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仅为1000人左右;2020年常住人口如要控制在1100万人①,每10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仅为2000人左右,高等教育规模明显低于其他几所城市。

综上所述,从深圳与国内部分城市的两个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的比较看,2016年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虽然进一步提升,先后与100多所国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使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但与高等教育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2017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深圳应该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技术大学的筹建,力争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招生。同时,实施高校卓越发展计划,全面推进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这类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