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传统美术:面塑(张氏)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4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面塑,又称“捏面人”“江米人”,是民间传统艺术,汉代即有文字记载,迄今已 2000 多年。中国的面塑技艺源起山东菏泽,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黄河流域,古时菏泽人为祈求风调雨顺,面塑猪羊代替宰杀牲畜,用来供奉神灵,此后菏泽面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20 世纪 20年代更是走遍东南亚。面塑(张氏)为家族世代传承。
第一代传承人李俊兴(生卒年不详)。
第二代传承人张万臣(生卒年不详),20 世纪菏泽有名的面塑师傅。
第三代传承人张广森(1944—)。
第四代传承人张民忠(1968—),一级民间工艺师,菏泽牡丹区吕陵镇楚庙村人,对家族面塑艺术耳濡目染,7 岁起跟随爷爷(张万臣)和父亲(张广森)学习面塑。从和面、调色、造型等基本功学起,在祖辈培训下,技艺突飞猛进。2001 年,33 岁的张民忠来到深圳,历经辗转在民俗文化村、街道社区等场所拥有专属艺术空间,他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将现代人物和动漫形象融入作品中,并帮助该技艺成功申报南山区非遗项目。
第五代传承人张保文(2001—)、马振军(1973—)、马淼(1987—)等,师从张民忠。
项目特征
面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历经五代人传承创新,面塑(张氏)作品造型简练生动、形象逼真传神、比例夸张适当、色彩艳丽单纯,具有浓厚民间风味,民俗特征、艺术特征和手工特征明显,为民俗、雕塑、美学等研究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一)民俗特征
我国岁时节令及喜庆场合,诸如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等,面塑都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于人生各节点仪式中有不可取代地位。题材以传统典故、传统人物、市井民俗、花鸟鱼虫为主,将各种不同的造型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
(二)艺术特征
面塑是一种高艺术性的民间工艺,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外形整洁概括,内蕴饱满丰富。面塑匠人将材料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点、切、刻、划等,塑成身、手、头、面,披以发饰、衣裳,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即可诞生。面人体积小、便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
(三)手工特征
所有流程均为纯手工完成,手工技术要求高。面塑创作具有独特的原创性,采用揉、搓、捏、压、挑、擀等多种方法,造型风格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多用整块颜色。一般有传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人物、民间信仰人物、现代卡通动漫人物等造型,兼具民俗特征、玩具属性和表演性质。
(四)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面塑源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俗艺术愈发被大众喜爱,面塑逐渐市场化,每逢节庆以及一些大型公益活动以及校园活动中,面塑均有参与,活跃气氛,甚至一些城市已将面塑引进到学校教学中。面塑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在国外展览中展示时,深受外国友人喜爱,同时,吸收外来文化养料,并进行创新,使其具有重要文化价值。面塑艺术在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所作为,具有一
精编访谈
主持人:面塑,又称“捏面人”,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柔软的面团在巧手捏塑下幻化为栩栩如生的大千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圳面塑。这门手艺是不是有很多年历史了?
张民忠:是很多年了,有传说起源于三国“七擒孟获”,在此以前都是砍人头为祭,后来诸葛亮开恩,提议用馒头代替人头做祭品。
主持人:咱们的作品有哪些题材?
张民忠:题材非常广泛。黄河流域有很多说唱大戏人物,如三国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戏曲传说,如京剧贵妃醉酒。人物的眼珠都是用工具铲出来的,头花都是自己画的,一幅作品差不多要两天才能完成。
主持人:真不容易。
张民忠:是的,像这些鞋子和纺线、纺车作品偏民俗化,纺车和人的高度没把握好,导致拉的穗扬不起来。作品来源于生活,人物造型比例必须写实。村里过年、过节、唱大戏的时候,爷爷他们会做一些关于八仙过 海、 福 禄 寿 题 材 的 作
品,后来我自己就尝试捏捏,捏得有点儿像了之后就开始喜欢这一行了。
主持人:您是 2001 年来到深圳的吗?您的面塑作品是如何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的?
张民忠:是的,有 20 年了。在深圳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不少难题,这些我都一一解决了。第一,在材料上下功夫;第二,深圳机会比较多,政府搭建的平台比较好,会有进社区、进学校的培训。以前,城管对摆摊管得比较严,我人还在这头捏着面塑呢,那边的箱子就没有了。后来在白石洲碰到民俗村的领导,他们说这么好的东西在街上摆摊太可惜了,让我到民俗村试一下。试了半个月后,感觉挺不错,就做了两三年,然后才离开民俗村去做家教。因为很多家长喜欢这个,所以我可以直接去家里教学。
主持人:这个效果比摆摊好多了,收入也好一些。有没有进学校里搞教学呢?
张民忠:我曾经在深圳的两三个小学里教学,后来因为疫情,暂停了。我现在主要依靠面塑谋生。
主持人:所以对您来讲,它是一项传统手艺,从责任上来讲,您觉得有必要传承它。同时从谋生的手段上来讲,您也需要靠它来养活自己和家人。您都用什么方式来推广它?
张民忠:有很多展会,像深圳文博会。区里领导很关心、支持这个,他们经常帮我,哪里有活动我就去参加。
小小的面团,大大的世界,这项北方特产的民俗工艺在第四代传承人张民忠手里,经过不断创新,演变成适应南方气候的艺术品。近年来,张民忠不断将面塑市场化,在多所学校、多家社区开设非遗课程,还多次受邀到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参加展会,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形象,对外输出,让国外友人们也感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在将来,他能够继续向海内外播下非遗的火种,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了解、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主持人:您带徒弟吗?
张民忠:带了不少,也有几十个吧,不过坚持下来的没几个,因为赚不了多少钱。
主持人:那您怎么坚持下来的?
张民忠:就是喜欢吧,已经离不开它了。疫情期间,我忽然闲下来了,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坐着捏点面,就能静下心来。主持人:看来成就感是其次,更多的是您赋予了面塑人物以生命,它跟您之间有了情感连接。
张民忠:是。现在区里面给了咱们进校园教学的机会,以后还要陆续开展这种培育课,想让孩子们记住我们的老手艺。
主持人:小小的面团,大大的世界,长长的历史。面塑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传承活化
小小的面团,大大的世界,这项北方特产的民俗工艺在第四代传承人张民忠手里,经过不断创新,演变成适应南方气候的艺术品。近年来,张民忠不断将面塑市场化,在多所学校、多家社区开设非遗课程,还多次受邀到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参加展会,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形象,对外输出,让国外友人们也感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在将来,他能够继续向海内外播下非遗的火种,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了解、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很赞哦! ( )
上一篇:传统美术:木刻画
下一篇:传统美术:麦秆画(聂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