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扫码关注

传统美术:木刻画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4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木艺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而木刻画则是一项在木艺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传承超过百年的工艺。

在技法上,木刻画在继承传统木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地吸收了版画和中国画工笔白描、彩色渲染等其他美术工艺技法,并采用画板外着色和内着色的传统手工木器油漆工艺,以刀代笔,用刀法、手法和心法来雕刻,用线条刀艺将人物山水花鸟融为一体。既具有木刻艺术美,又具有中国画艺术之风。

在内容上,木刻画讲究整体创意构思,作品题材中蕴含了大量丰富的民间图案,每个图案、每个题材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土民情。木刻画累积了许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通过研究木刻画,可对过去的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工艺发展历史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第一代传承人张发奎(1905—卒年不详),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竹下村一户知名的木匠家庭,擅长木质家具制作以及木工手工雕花,可谓是木艺世家子弟。

第二代传承人张丰棋(1929—卒年不详),张发奎之子,受家庭熏陶,15 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木艺,虽年纪轻轻但得到了父亲的真传,练就一手雕花好手艺。几年后他便成了始兴县城里城外出了名的木工雕花匠。

第三代传承人黄布龙(1950—),祖籍广东阳春。1969 年,凭着好手艺进入始兴县木器厂,拜张丰棋为师,学习并精熟家具木雕、木刻工艺。1992 年,黄布龙随家人定居深圳,把木刻画带入深圳,全身心投入木刻画的研究和传承工作。2014 年起,宝安区残联和新安街道新乐社区聘请黄布龙为木雕艺术培训师,大力扶持木刻画的复兴与传承工作,先后在宝安区残联、新安街道、福永、石岩和南山区等地陆续开设免费培训班。其学员陈永兴、梁科等经过刻苦的学习,水平突飞猛进。黄布龙因此先后获得“深圳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

第四代传承人陈永兴(1962—),深圳宝安人,宝安区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工艺美术品设计师,多年来积极协助老师黄布龙在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等地开展木刻画技艺授课培训。2016 年 2 月至 2017 年 2月在宝安区残联培训 50 多名残疾人学习木刻并掌握了木刻制作。2018年至今为宝安区新安街道残疾人培训木刻画技艺,培训了 80 多位残疾人,使他们掌握了木刻画制作技能,作品被多家企业和爱心人士认购,为残疾人增加收入。
 
 
项目特征

木刻画在继承传统木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地吸收了版画、彩色渲染等其他美术工艺技法,并采用画板外着色和内着色的传统手工木器油漆技艺,以刀代笔,用刀法、手法和心法来雕刻,用线条刀艺将人物山水花鸟融为一体,具有手工技法特征、民俗特征、艺术特征以及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等。

(一)手工技法特征

该技法流传数千年来,一直为手工制作,详细的制染技术记载资料极少,全凭师徒传授和实践经验积累,手传口授的民间手工技法特征明显。

(二)民俗特征

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孕育出不同人的审美,因此可以在当地流行的木刻画内容上看到其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感受到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宝安区新安街道新乐社区的木刻画多选取喜闻乐见的民俗题材,如锦鲤、花鸟、骏马等吉祥的图案,寓意着“年年有鱼(余)”“鲤鱼跳龙门”“花好月圆”“喜上眉梢”“马到成功”等人民的美好祝愿。

(三)艺术特征

木刻画用刀法、手法和心法来雕刻,用线条刀艺将人物山水花鸟融为一体,可谓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虽具备木刻版画之功法,又突破了版画的原版“只能印制,不能观赏”的单一性。木刻作品本身呈现出作者鲜活的艺术生命力,用刀的刻痕、上色,笔笔不同,刀刀鲜活,无论是原版观赏,还是覆纸拓印,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因此能多年来受到不同收藏者的喜爱。

(四)文化价值

木刻画是在继承传统木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吸收了木雕、木刻、版画、中国画工笔白描等工艺技法,把各技法融为一体,图案的选择、技法的使用、笔触的轻重等每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重要的文化价值,对研究过去的社会文化、色彩文化、民俗文化、工艺发展等提供了众多参考依据。

(五)历史价值

在我国,木艺是一种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民间工艺,积累了前人的经验与智慧,木刻画则融合木雕、木刻、版画、中国画工笔白描、彩色渲染等木艺技法于一身,每个图案、技法、材料、工具的使用,都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缘由,木刻画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六)经济价值

木刻画不同于纯粹用来观赏的木刻版画,它直接把作品刻画在高档的木板上,运用在家具和家居装饰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市场经济价值,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不仅雅俗共赏,还能流传百世。目前,电脑机雕的木刻作品在装饰行业广泛使用,而手工木刻作品少之又少,更显木刻画的珍贵和独特。

精编访谈

主持人:木艺是流传了千年的中华传统手工艺,而脱胎于木艺的木刻画在现代社会也日渐流行,那么它有怎样的故事呢?木刻画有多少年历史了?
陈永兴:木刻画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深圳,我们重新把它创新,讲究整体画面,再雕刻上去。
主持人:明白了,木刻画首先需要对木头进行处理吧?
陈永兴:首先是选料。基本上普通的雕刻都用椴木,质地会比较好。选好了木材,再进行渲染,木板要渲染颜色后,才能进行雕刻。然后选图,再通过刀具刻画题材,刻完还要打蜡,做好防潮等各方面的保护,因为广东地区比较潮湿。
主持人:木刻画刻完后,好好保存的情况下,能保存多久?
陈永兴:一般几十年、上百年都没事的。以前的木刻画以年画为主,比较简单。我们对它进行创新,使它变得多元化。我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方面的题材和年轻人喜欢的题材相结合。
主持人:您带了很多的木刻画来,我们给大家看看。这幅画是什么?
陈永兴:是“很棒”的意思。这是鼓励,我是残疾人,我了解残疾人,我想给残疾人信心、鼓励,才去创作这幅画。
主持人:这幅作品做起来需要多长时间?
陈永兴:这一幅比较简单,我一个上午就能完成。
主持人:真的吗?我看到这幅画的时候,觉得非常感动。这幅画我开始以为是照片,因为我看到手纹、指纹都很清晰,甚至能看到螺纹。所以您说这幅画一个上午就能完成,让我觉得您的水平很高。
陈永兴:这幅画的意义在于鼓励,给残疾人信心。
主持人:您一直在宝安吗?
陈永兴:1980 年我 19 岁时来到深圳,一直在宝安。刚来的时候在观澜,一个工作人员介绍我到花艺厂工作,从 1983 年到 2003 年出交通事故前,我一直在花艺厂工作。出交通事故后,在床上躺了三四个月,两条腿都不方便了,光学走路就学了一年多。
 
 
主持人:然后您就离开那个工厂了?
陈永兴:对,干不了了,当时情绪很低落。因为家庭负担很重,两个小孩要上学。
主持人:现在看到您的时候,我很难想象您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这 5 年您在做什么?
陈永兴:做康复运动,做不了什么工作,孩子读书都是社区资助的。
主持人:2008 年您就进了职康中心?
陈永兴:对。2014 年 2 月份,黄布龙老师来到新安职康授课,因为我对木刻画比较有兴趣,所以第一个报名跟他学。很小的时候,我叔公是做木匠的,他给别人做婚床时,会在婚床上雕刻图案,我跟他学了一点儿。
主持人:就是说您对木艺不陌生?
陈永兴:不陌生,我很喜欢做手工艺品。一见到黄布龙老师,就想让老师把这个技术传给我,老师满口答应,毫无保留地把这手艺慢慢地传给我。
主持人:您现在也带学生了,对吗?
陈永兴:对,主要在残联带,因为我的单位在残联。而且我是残疾人,我的手艺首先要传给残疾人。
主持人:跟您学的残障人士多吗?
陈永兴:有精神缺陷的、肢体缺陷的,身体各方面残障的都有。只要他愿意学,到了我的工作室我都会教。我也不要求他们刻出什么作品,而是想通过木刻画打开他们的心扉,了解他们的想法,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有助于他们各方面的康复。我们也创作、设计了一些摆件,当作礼品销售,来增加收入,也增加他们自强不息的骄傲感。
主持人:我觉得社会应该大力支持。
陈永兴:希望爱心企业,还有其他单位可以支持我们残疾人。
 

 
主持人:除了木刻画,残联还有没有其他艺术类培训?赵宝忠(新安街道职康中心主任):有,除了日常的康复服务,还有庇护工厂进行就业技培,他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工,赚取一点点手工费。第二就是木刻班,只要他们有兴趣,老师没有外出培训的情况下,我们每天都能够举办木刻画培训,这些都是常态化的。另外我们还为他们安排了插花、书法、舞蹈、烘焙等活动,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我们都会不定期开展。
主持人:明白,尤其是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载体来传承这种爱心,它本身也有了很大的社会意义。
赵宝忠:是的,学习木刻画,第一个是一种康复作业,是让残疾人参加一定的劳动生产来达到肢体康复训练的方法。第二个就是我们服务残疾人的理念,就业技培是我们服务残疾人的主要内容。所以,学习木刻画,不但能够学习到技术,还能够创作自己的作品,是残疾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提升残疾人的自信也有很大帮助。
 
传承活化

从遭遇人生重大变故,到依靠木刻画帮助自己,再到为诸多像自己一样有身体缺陷的人搭建梦想舞台,木刻画于陈永兴而言,不仅是求生的技能,更是生命里一道温暖的光芒。刻刀下、木板上的笔走龙蛇,一幅幅木刻画便栩栩如生,它寄托了创作者的无限情思。如今,在深圳市宝安区残联,陈永兴工作室的木刻画已成为残疾人士奋进励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块招牌,这项古老的手工艺也得以在深圳继续绽放新光彩。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