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传统美术:内画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4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内画艺术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它以精湛的中国画技法,用一种特制毛笔,从微型瓶口伸进,在透明或半透明(如玻璃、水晶、玛瑙)的空心物体内,反思维、倒勾作画,被世人称为“鬼斧神工的艺术”。
叶派内画创始人叶仲三大师(1875—1945),堂号“杏林堂叶”。他与内画高手周乐园、马少宣、丁二仲被称为“京派内画四大名家”。
第二代传承人叶仲三长子叶菶祯、次子叶菶禧、三子叶菶祺与叶菶祺之女叶淑英(1939—)继承并发展了叶派内画艺术。叶淑英是当今叶派内画唯一嫡传人。此后叶派内画又先后吸收王习三、刘守本、丁桂玲等外姓弟子。
第三代传承人王习三(1938—),原名王瑞成,河北阜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冀派内画创始人,一级美术师。在河北衡水创立了冀派内画,为发展叶派内画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四代传承人王蒙良(1968—),师从王习三,廊坊市一级内画艺术大师。1991 年,以特殊人才的身份来到深圳,先后在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从事内画绝技表演。2000 年,移师罗湖商业城,在师承王习三内画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古朴细腻、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在深圳范围内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之后,一批年轻人拜在他的门下,至此,冀派内画在深圳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生根发芽。他先后在宝安文化馆、深圳博物馆,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文化场馆成功举办了个人内画作品展。主要作品有《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十大元帅》《三国演艺》《春天的故事》《八十七神仙卷》《皇宫八骏》《金龙赐福》等。
项目特征
内画艺术有 200 余年的历史,是自古至今民间手工艺人在生活中的创造发明,其创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它有别于外画:首先作画顺序相反,在内壁反着书画;其次壶口小,限制书画的操作。所以不但要有扎实的外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一件好的内画作品,其技法特征、民间传承特征明显,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文价值。
(一)技法特征
冀派内画在绘画工具、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上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创新为冀派内画的发展带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效仿者日增。王蒙良在传统的内画基础上发展创新了一项“内画油画透壁”技法,使中国内画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其特点是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以国画色和油画色综合表现手法模拟多个画种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题材的创作上非常突出,在内画艺术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古朴细腻、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二)民间传承特征
深圳非遗内画艺术主要以师承为主,叶派内画创始人为叶仲三大师,此后叶派内画又先后吸收王习三、刘守本、丁桂玲等外姓弟子,王习三在河北衡水创立了冀派内画,王蒙良师承王习三,把冀派内画在深圳地区发展和弘扬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内画艺术。
(二)民间传承特征
深圳非遗内画艺术主要以师承为主,叶派内画创始人为叶仲三大师,此后叶派内画又先后吸收王习三、刘守本、丁桂玲等外姓弟子,王习三在河北衡水创立了冀派内画,王蒙良师承王习三,把冀派内画在深圳地区发展和弘扬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内画艺术。
(三)经济文化价值
内画艺术具有百余年的传承历史,对研究中国绘画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而内画创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法,不但要有扎实的外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因此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同时内画还体现了民族、民俗及地域特色和美感。内画,不仅以精美取胜,还因创作者与作品主题、使用者的内在关联而更具意义,更具收藏和保存价值,展现了手工技法的创意和艺术构思。如今的内画产品,不仅有鼻烟壶,还开发出水晶球、佛珠、项链、烟具、茶具、酒具、文具、香水瓶、屏风、摆件等多种器型,内画艺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还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贡献。
精编访谈
主持人:内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它来自宫廷。当手掌大小的容器内,盛满了锦绣山河和芸芸众生的时候,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充满魅力的内画到底是如何创作的呢?老师,内画跟别的画有何区别?
王蒙良:画内画和画外画,素材是一样的。外画能画到的,我们内画全都能画到。但是内画能画到的,不见得外画就能画到。因为它的材质、载体不同。这是玛瑙材料,它是天然形成的,是外画所不能及的。我们把天然的艺术和人文的艺术,创作在了一起。
主持人:明白。能否给我们描述一下,如何在这里面描绘山河、人物的?
王蒙良:内画的画笔是弯的,前面是带钩的,这样笔才能伸到这么小的孔里作画。工具上很特别,作画时,画面是反的。要用反思维,倒勾作画。
主持人:在色彩和线条的处理上,有哪些特点?
王蒙良:作画需要掌握笔的力道,所以也需要练习基本功,要“练线”。练线就是不停地把线,从转折、从圆面、从斜角、从各个角度,可以说把中国工笔画的十八描,都要画上。
主持人:没有基本功,真的很难接触内画。要有很扎实的绘画基础,才能够进入内画的世界。
王蒙良:是的,然后再进一步提炼。我是冀派传承人,老师是王习三,王习三的老师是叶晓峰、叶菶祺,再前面就是叶菶祺的父亲叶仲三。
主持人:您最早接触到内画是什么时候?
主持人:您去过哪些国家?
王蒙良:19 岁正式接触到内画。我一个考美院的师姐,拿了一个她画的鼻烟壶作品来我家,上面画的是十八罗汉。那个鼻烟壶只有手掌大小,画了那么多人物,我觉得不可思议,又非常好奇。那时我就非常喜欢内画了,想着一定要去学。于是师姐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考核,因为去学内画,没有一定基础是不收的。通过考核后,进了河北省廊坊市工艺美术品公司,去了之后开始接触内画。北京的刘守本是我的内画启蒙老师,最后才知道,原来刘守本是名家,是唯一的京派内画传人。京派内画的特点是色彩厚重、京味十足。跟王习三老师学习以后,我发现,冀派的特点是更加细腻,达到了逼真、细腻的效果。
主持人:19 岁之前您学过绘画?
王蒙良:是,我真正学画画、接触艺术是在 8 岁,跟我哥哥。哥哥在老家画油布,通过他的启蒙,我开始对这个感兴趣,就从画小人书、火柴盒开始,学习绘画。
主持人:您的家乡河北,搞内画艺术的多不多?
王蒙良:在我们河北衡水,有很多人画内画。王习三老师在当地把内画艺术形成了文化产业,这个产业可以出口创汇,大家都争相去学,所以有很多人接触到了这门艺术。
主持人:内画艺术在您的家乡河北根基很深,您为什么来了深圳?
王蒙良:因为当初我被派驻到了北京琉璃厂,偶然认识了一些从深圳去北京找人才的人,他们发现了我们,邀请我们到深圳民俗文化村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来深圳的?
王蒙良:1991 年我来了深圳锦绣中华。1992 年,进入民俗文化村,给深圳市民和来深圳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展示内画这门手艺。
主持人:后来您从民俗村又去了哪儿?
王蒙良:我去了罗湖商业城,做内画文化推广的工作,让更多游客能够看到我们璀璨的文化。
主持人:是否可以理解成,您在民俗村的时候,让更多的人看到内画是什么。到了罗湖商业城,您开始向世界展示内画,进行一些交流活动?
王蒙良: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海外人士都来中国,也看到了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喜欢,也经常邀请我们去海外表演。
主持人:您去过哪些国家?
王蒙良: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这些国家的人们看到以后感觉内画非常不可思议,总跟我说amazing,当时我不懂英文,不知道 amazing 是什么意思。最后翻译跟我说,是很了不起、很好的意思。内画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能够代表深圳,传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地的人民看到,我们也非常开心。
主持人:您现在有徒弟吗?
王蒙良:在教徒弟。随着电子产品的出现,现代科技的发展,内画艺术确实在深圳遇到了瓶颈——学这个的年轻人不多了,这对我们打击也很大。不过近两年,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媒体的宣传和报道,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非遗文化艺术,了解内画艺术,这是我们非遗人特别开心的一件事。现在,政府,尤其是罗湖区(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还有深圳市的非遗办、保护中心,都在做相关工作,让我们进社区、进校园,所以我非常感恩深圳,能够包容内画这门文化艺术。也希望这门艺术能够扎根在深圳,在深圳开花结果,并且有所传承。
主持人:从鼻烟壶到内画,用方寸空间书写大千世界。
跨越 200 多年,从宫廷到民间,从河北到深圳,再由深圳走向世界,在王蒙良的手里,内画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彰显了非遗人的匠心。数十年如一日,王蒙良始终热爱着内画艺术,不仅在内画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表达方式,还将冀派内画带到深圳弘扬,并发展为独特的深圳内画艺术,传播至海内外。
传承活化
跨越 200 多年,从宫廷到民间,从河北到深圳,再由深圳走向世界,在王蒙良的手里,内画艺术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彰显了非遗人的匠心。数十年如一日,王蒙良始终热爱着内画艺术,不仅在内画创作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表达方式,还将冀派内画带到深圳弘扬,并发展为独特的深圳内画艺术,传播至海内外。
很赞哦! ( )
上一篇:传统美术:剪纸(袁氏)
下一篇:传统美术:木刻画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