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扫码关注

陈宁:把颠覆性技术打磨成畅销产品

作者:王京生, 樊建平主编 ; 杨柳著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人工智能卷》 责任编辑:forever 2022-12-12 人已围观


云天“深目”横空出世

“过去的视频监控,是 1.0 时代的技术,主要依靠人工监控,比如案件 发生后,需要大量人力去调取视频录像回溯,查找几个星期,而且还可能 发生误差,如今进入 2.0 时代,就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很快从海量信 息中查找蛛丝马迹。过去几十个人要花几个星期查找的工作量,我们研制 的‘深目’一秒钟就可以完成,准确率是过去的 10 倍以上。”陈宁解释道,“传 统安防行业痼疾很多,海量视频数据大多荒废,视频信息检索困难,拥有 AI 高效检索技术的‘深目’横空出世,必然给传统安防行业带来本质变化。”

据介绍,云天励飞团队采取的是“端到云”的技术路线,采用分布式计算法,每个摄像头前端安装 AI 芯片,实时进行本地化的预处理,云端 只需要高速处理压缩后的特征化技术值,这就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 陈宁说 :“天眼系统的核心是一个人工智能处理器的芯片。我们创业 的核心就是面向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去从头设计一个处理器的 芯片。”

“一个芯片团队需要 10 ~ 15 个子团队,每一天的磨合交流需要 10 ~ 15 个步骤。”陈宁介绍,从算法、系统架构、硬件架构、硬件验证、 软件架构设计、软件的开发、集成的测试到芯片的后端设计等,做 AI 芯 片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步骤。

另外,还要设计芯片硬件语言,再把这些硬 件语言放到一个硅片上,看最终输出结果怎么样,电路线怎么走,尤其是 针对几十亿几百亿的电路怎么布局……设计完了之后还要跟芯片的代工厂 商沟通,要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内容,需要补充什么内容。产品出来之后, 还要抽样测试芯片的良品率和功能点,再返回到研发团队,最后还要做外 场测试。陈宁说 :“整个流程走下来,如果算法团队只是搞纯算法的,对硬件、 芯片没概念,这个芯片也是搞不好的。而且,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领域, 目前全球的深度学习同时有芯片概念的屈指可数。要有跨界的思维和十几 个团队长期的磨合,才有可能造出来一个高效率的 AI 芯片。

▲云天励飞芯片模型图

同时,如果 你只懂芯片的指令集、架构,完全不理解算法,不理解应用场景,设计出 来的芯片肯定是一个块头很大、功耗很高、成本昂贵的芯片。如果没有商 用化芯片的经验,上去就来做芯片,基本上几十上百人的团队要先交5年学费。”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