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任克雷:有梦的人最美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华侨城在花园中建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
从马志民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人,是一个有梦的人 —任克雷。1994年 11月,浓眉大眼、四十出头的任克雷就任华侨城党委书记,8个月后,又兼任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主任。像一艘更换了掌舵人的巨舶,华侨城又开始劈波斩浪,搏击新的风雨。
与起于草根的马志民不同,任克雷属于革命者二代。他的父亲任仲夷1935年便参加“一二·九”运动,是抗日救亡的急先锋之一,担任过黑龙江省委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1980年,66岁高龄的任仲夷被邓小平委以重任,调往改革开放的前哨,就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黄忠从未服老,任仲夷也一样。他一到任,便掀起了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经济大潮,出台了诸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措施。到 1985年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已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超过 500万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南海边陲的深圳而言,任仲夷果断起用梁湘为市委书记,使特区呈现出了一片烛照南天的火红局面。令他没想到的是,多年后,儿子任克雷也成了深圳“花匠”一般的建设者和风云人物之一。
任克雷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辽宁省和国家部委工作,开始像小荷一样崭露头角。1986年,他发表《深化企业改革的探讨》一文,思路开阔,见解深邃,逻辑缜密,深受国务院领导的赏识,被批示为国务院参阅文件转发。随后,任克雷挑起了大梁,被委以方面之责,出任中国包装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包装总公司美国公司总裁。
1990年,他来到父亲倾注过心血的深圳,担任市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邓小平两年后视察深圳,任克雷参与了接待的全过程,也陪同他游览了民俗村和锦绣中华。或许,因为这段缘分,任克雷于 1993年 9月怀着梦想,调任华侨城。
这天,秋雨绵绵。任克雷第一次踏进马志民的办公室,马志民等三人西装革履、神采奕奕地接见了他。这三人有个共同点,头发稀疏,几近秃顶。多年后,任克雷还记得当时的心里所想:到企业来工作一定非常辛苦,因为坐在我前面的三位领导都几乎没有头发了。
任克雷正式拿到接力棒后,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做守成者,麾下有锦绣中华、民俗村和世界之窗三个如日中天的主题公园,还有一个上市公司康佳集团,完全可以优哉游哉,衣食无忧混上一二十年;二是做革新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闯出一条全新之路,但前途难料,可能更辉煌,也可能摔得头破血流,甚或身败名裂。
任克雷血脉中的倔强基因,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华侨城最初是效仿邻近的蛇口开发区而起,与蛇口一样,一直是实行行政加企业体制的经济开发区。华侨城辖有 110多家企业,业务包罗万象,肝胆俱全,涵盖了纺织、印染、玩具、自行车和照相机等 30多个行业。不仅如此,还办有医院、学校。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作为管理者,既负责商业开发、招商引资,也肩负着区域内行政管理之责。
任克雷敏锐察觉出了其弊端,说,开发区的领导是一种行政领导,而华侨城应该面向全国市场,真正跟别的企业在一样的市场条件下去竞争,而不仅仅是这 4.8平方千米。我们是华侨城集团,应该取消行政这块牌子,回归企业行为。他想:“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可能走不下去了。”
于是,任克雷决定改弦更张,对华侨城进行战略结构的调整,把开发区由行政性机构变成真正的企业。但阻力像逆行中的狂风重重涌来,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华侨城内部,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
任克雷眼前浮现的是华侨城的未来,而非现世的安稳,因而依然顶着压力,最终完成了转换。1997年,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也更名为华侨城集团,像凤凰涅槃一般,一个现代理念和机制的企业集团带着短暂痛楚后的轻盈,从过去的开发区脱胎而出。
任克雷的目光又紧紧盯住了所属的 110多家企业。经过长久的摸底后,他惊讶地发现,90%的企业占用了华侨城 50%的资源,而产出利润不到利润总额的 10%,亏损企业多达 20多家;华侨城的收入,主要依赖康佳、旅游和地产等。
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平庸。任克雷果断确立了新的经营思路:抓大放小,向核心业务集中。他决定实行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规模化,70多家企业被列入“关、停、并、转”的名单,以盘活数千万资产。
1996年夏天,对康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房地产公司等大企业的老总们而言,凉风习习,清爽宜人。任克雷将他们带到广东中山开会,告诉他们:甩开膀子干吧,集团从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等全方位支持你们,只有一条,你们必须做大做强!顿时,一群人脸上腾起了生动的笑容,似乎眼前铺开了一条鲜花簇拥的坦途。
而对华侨城另一批企业老总而言,这个夏天炎热似火,将人烤成干柴,似乎就要燃烧起来。任克雷将他们带到海南,告知说:做好关、停、并、转的准备,集中所有资源支持电子、旅游、房地产,虽然有点不舍,但现在必须做减法。一群人瞬间凉了半截,比烤成干柴还难受。
从马志民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人,是一个有梦的人 —任克雷。1994年 11月,浓眉大眼、四十出头的任克雷就任华侨城党委书记,8个月后,又兼任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主任。像一艘更换了掌舵人的巨舶,华侨城又开始劈波斩浪,搏击新的风雨。
与起于草根的马志民不同,任克雷属于革命者二代。他的父亲任仲夷1935年便参加“一二·九”运动,是抗日救亡的急先锋之一,担任过黑龙江省委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1980年,66岁高龄的任仲夷被邓小平委以重任,调往改革开放的前哨,就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黄忠从未服老,任仲夷也一样。他一到任,便掀起了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经济大潮,出台了诸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措施。到 1985年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已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超过 500万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南海边陲的深圳而言,任仲夷果断起用梁湘为市委书记,使特区呈现出了一片烛照南天的火红局面。令他没想到的是,多年后,儿子任克雷也成了深圳“花匠”一般的建设者和风云人物之一。
任克雷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辽宁省和国家部委工作,开始像小荷一样崭露头角。1986年,他发表《深化企业改革的探讨》一文,思路开阔,见解深邃,逻辑缜密,深受国务院领导的赏识,被批示为国务院参阅文件转发。随后,任克雷挑起了大梁,被委以方面之责,出任中国包装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包装总公司美国公司总裁。
1990年,他来到父亲倾注过心血的深圳,担任市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邓小平两年后视察深圳,任克雷参与了接待的全过程,也陪同他游览了民俗村和锦绣中华。或许,因为这段缘分,任克雷于 1993年 9月怀着梦想,调任华侨城。
这天,秋雨绵绵。任克雷第一次踏进马志民的办公室,马志民等三人西装革履、神采奕奕地接见了他。这三人有个共同点,头发稀疏,几近秃顶。多年后,任克雷还记得当时的心里所想:到企业来工作一定非常辛苦,因为坐在我前面的三位领导都几乎没有头发了。
任克雷正式拿到接力棒后,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做守成者,麾下有锦绣中华、民俗村和世界之窗三个如日中天的主题公园,还有一个上市公司康佳集团,完全可以优哉游哉,衣食无忧混上一二十年;二是做革新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闯出一条全新之路,但前途难料,可能更辉煌,也可能摔得头破血流,甚或身败名裂。
任克雷血脉中的倔强基因,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华侨城最初是效仿邻近的蛇口开发区而起,与蛇口一样,一直是实行行政加企业体制的经济开发区。华侨城辖有 110多家企业,业务包罗万象,肝胆俱全,涵盖了纺织、印染、玩具、自行车和照相机等 30多个行业。不仅如此,还办有医院、学校。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作为管理者,既负责商业开发、招商引资,也肩负着区域内行政管理之责。
任克雷敏锐察觉出了其弊端,说,开发区的领导是一种行政领导,而华侨城应该面向全国市场,真正跟别的企业在一样的市场条件下去竞争,而不仅仅是这 4.8平方千米。我们是华侨城集团,应该取消行政这块牌子,回归企业行为。他想:“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可能走不下去了。”
于是,任克雷决定改弦更张,对华侨城进行战略结构的调整,把开发区由行政性机构变成真正的企业。但阻力像逆行中的狂风重重涌来,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华侨城内部,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
任克雷眼前浮现的是华侨城的未来,而非现世的安稳,因而依然顶着压力,最终完成了转换。1997年,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也更名为华侨城集团,像凤凰涅槃一般,一个现代理念和机制的企业集团带着短暂痛楚后的轻盈,从过去的开发区脱胎而出。
任克雷的目光又紧紧盯住了所属的 110多家企业。经过长久的摸底后,他惊讶地发现,90%的企业占用了华侨城 50%的资源,而产出利润不到利润总额的 10%,亏损企业多达 20多家;华侨城的收入,主要依赖康佳、旅游和地产等。
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平庸。任克雷果断确立了新的经营思路:抓大放小,向核心业务集中。他决定实行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规模化,70多家企业被列入“关、停、并、转”的名单,以盘活数千万资产。
1996年夏天,对康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房地产公司等大企业的老总们而言,凉风习习,清爽宜人。任克雷将他们带到广东中山开会,告诉他们:甩开膀子干吧,集团从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等全方位支持你们,只有一条,你们必须做大做强!顿时,一群人脸上腾起了生动的笑容,似乎眼前铺开了一条鲜花簇拥的坦途。
而对华侨城另一批企业老总而言,这个夏天炎热似火,将人烤成干柴,似乎就要燃烧起来。任克雷将他们带到海南,告知说:做好关、停、并、转的准备,集中所有资源支持电子、旅游、房地产,虽然有点不舍,但现在必须做减法。一群人瞬间凉了半截,比烤成干柴还难受。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