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扫码关注

公明有位女性保护神陈仙姑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20 人已围观

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有座被誉为当地女性保护神的陈仙姑祠。流传于该街道水贝村的“陈仙姑”典型民间口头文学,2007年被列入深圳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公明街道原称公明镇,位于深圳市的西北角,与东莞接壤。300多年前清康熙《新安县志》有水贝村(今为上村)的记载,是属福永司管辖的村庄。陈仙姑真名叫陈端和,清咸丰十年(1860)正月初二出生在陈昴家族中。公明陈氏家族的115世孙陈轼从江西迁徙到广东南雄,然后辗转来到公明定居,陈昴是其后裔。陈昴的爷爷陈敏镇守四川,封镇国南唐侯,陈昴的父亲陈忠官至惠州府龙川县令。陈端和因为在大年初二出生,按当地风俗,正月称作端月,暖融祥和,故取名为“端和”。陈端和小时候,父母双亡,靠哥嫂抚养长大,过着非常穷困的生活。8岁那年,她被迫许配给沙井新桥村一户人家当童养媳。
 

陈端和为帮乡亲寻找治病良方,不辞劳苦走访东莞、增城、新安、香港等地,求教老郎中,搜集了许多民间验方;又踏遍羊台山、大岭山等大山采摘草药,让不少乡民常见的头晕肚痛、感冒发烧等疾病都得到了医治,村民们无比感激。

陈端和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当时,大沘河(今茅洲河)一带缺医少药,乡亲们患有疾病而无法救治。幼小的陈端和立志要济世救人。长大后,为寻找治病良方,她不辞劳苦走访东莞、增城、新安、香港等地,求教老郎中,搜集了许多民间验方,其中男科、妇科、儿科共300方,还有外科32方、眼科53方;她踏遍羊台山、大岭山等大山采摘草药,让不少乡民常见的头晕肚痛、感冒发烧等疾病都得到了医治,村民们无比感激。
 
水贝村有一条大沘河,是东莞与新安交界的县界河。大沘河传说有一河神叫做二河神,每年春夏季节兴风作浪,令河水泛滥,民不聊生。清同治十年(1871)九月的一天,水贝村一带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顷刻大雨瓢注,连续数日,河水急剧上涨,淹没农庄,到处是白茫茫一片。这一年,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村中原有50多户人家,被迫背井离乡去乞讨的就有30多户。
 
陈端和看到村民长期遭受河水泛滥和灾后瘟疫流行带来的苦难,心中萌生惩治大沘河二河神的念头。然而,要惩治二河神就得有法术,哪里有治河神的法术呢?唯有得到仙人指点。果然,有一天晚上仙人托梦给她:“明年正月二十三日乃成仙之日。”让她这一天在家等待仙鹤送其上天羽化。转眼间,翌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到来了。那天晌午,陈端和上穿桃红色夹甲(形同肚兜),下穿白色裙子。没多久,两只白鹤随着一阵风,裹着一片白云,从天上款款飞来,降落在她家天井地上。陈端和毫不犹豫地坐在白鹤身上,一缕青烟升腾,她乘着白鹤飞上天空。这一切全给嫂嫂看见了。嫂子着急地高声叫唤:“端和,你真的升天成仙!”话音刚落地,轰的一声响雷,一道弧光划过(传说是端和嫂子分娩未满月的秽气所致),陈端和随即从空中摔在地上死去。然而尸体却完好无缺,数日不腐,还香气四溢。对此,陈仙姑庙至今有副楹联为证:“德道十年人不信,放香百日众无疑。”
 
民间传说陈端和升天后,向天庭诉说了大沘河二河神作恶多端的行径以及百姓惨受灾难的状况。于是,玉皇大帝以触犯天条罪将二河神重处,同时敕封陈端和为大沘河的河神,让她为民造福。从此,陈端和被列入仙班,称为陈仙姑。当地老百姓誉她为“新安妈祖”。
 
清同治年间乡民修建的陈仙姑庙在20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破坏,
2004年,村民集资200万元,在水贝村原址重建陈仙姑庙,并加建牌楼和小广场。

大沘河一带在陈仙姑庇护下,风调雨顺,百姓过上祥和康泰的日子。人们为了感恩,最初在陈端和住的地方设立神位,供人参拜。到了同治年间,乡亲们筹款集资在水贝村修建了陈仙姑庙。老人们说,当时的陈仙姑庙大小三间屋,中间大屋为正堂,21桁瓦(约4米宽),供奉陈仙姑神真身(骸骨)的塑像;左右两侧为厢房11桁瓦(约2米宽),屋高约4米,“人”字形庙宇建筑。可惜该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2004年村民集资200万元在原址重建陈仙姑庙,并加建牌楼和小广场。
 
自陈仙姑祠建成百多年来,每逢陈端和诞辰日(正月初二)和羽化成仙日(正月二十三)人们都举行大祭,焚香、舞狮、放鞭炮、抢彩炮等民间民俗活动非常热闹。过年时节和每月初一、十五日,当地群众和远至新安、东莞、增城等地百姓也前来拜祭。通过年年月月的祭祀活动,人们世代不忘陈端和救死扶伤、舍身为人的品格和精神。
 
 
注释:
①详参《宝安县志》。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