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 > 近现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扫码关注

西乡出了民国首位女博士

作者:廖虹雷 来源:《深圳风物志·风土人情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6-20 人已围观

西乡,位于南头古城之西的水乡,据此得名。西乡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交叉,鱼米丰硕,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历史悠久,历代名人不断涌现,其中有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郑毓秀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的美誉:我国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国民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和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奉派法国的女性外交特使,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巴黎和会”,担联络和翻译重任。她是深圳历史上一位有个性、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华女杰。
 

郑毓秀是我国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
国民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和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
她是深圳历史上一位有个性、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华女杰。

郑毓秀,法文名苏梅,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广州府新安县西乡屋下村(今宝安区西乡街道乐群社区)的一个封建官吏家庭。祖父郑姚,穷苦出身,早年随人习得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渐有积蓄后做起了粮食和木材生意,在香港慢慢发迹。郑姚见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料定会发展商埠口岸,便果断地将大量资本投入地产,终成粤港一带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商。因赈黄河水灾,郑姚受到慈禧太后的封赐。父亲郑文治,是清末户部的一名官吏。郑毓秀至今尚有两间祖屋和占地3600多平方米的“绮云书室”在乐群社区,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毓秀上有两个兄长和一个姐姐,她在女孩中排行第二,人称郑二小姐。郑毓秀家境富裕,幼年学习儒学,研读四书五经,后入教会崇实女校接受中国语言、历史、地理、算术等科目的正规教育。她最喜欢听母亲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常常偷看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大哥带回来的革命党的资料,使她从小就有反叛精神,五六岁时,家人要她缠脚,她死活不让。光绪三十年(1904),年方13岁的毓秀,得知她很小就与两广总督的儿子订了婚约,非常不满,亲自写信解除婚约,惹出一场风波,事后跟随姐姐离家东渡日本留学。其间,接受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熏陶。1906年,15岁的郑毓秀经廖仲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她利用父亲在清廷任职、收寄邮件免检的方便,多次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和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
 
1912年1月15日,刺杀袁世凯的同志已奔赴战斗岗位。此时,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因为从最新情报得知,南北和议真正的阻力来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凯。郑毓秀连夜行动,及时通知了8位战友,但时间有限,仍有4名战友未被告知。第二天,那4位战友走上大街,准备按计划向袁世凯投弹。此时郑毓秀也在现场,她机警地用手枪向天开了两枪,接着又开数枪击毙了一匹马,最终让战友成功撤离。

辛亥革命爆发后的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南北对峙,京津同盟会决定除掉清朝大员良弼和军阀袁世凯。“刺袁小组”一行12人,分成4组,郑毓秀是主要负责人之一。该年1月15日的刺杀行动,炸死袁世凯的卫队长及卫兵数十名,袁世凯捡回了一条老命。第二次行动是在刺袁行动后的第10天,清朝顽固派良弼被炸至重伤,两天后死去。郑毓秀受伤,奉命撤回南方,躲避风头。
 
1914年底,郑毓秀在祖籍宝安屋下村祭祖后,乘船经新加坡去法国留学,入读法兰西松堡大学。后转入巴黎大学法学专业深造,以优异成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加入法国法律学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郑毓秀在巴黎的留学生活过得十分优裕,她入住巴黎市区的克瑞桑街6号,那里如同“留学生之家”。王宠惠、张人杰、李石曾、胡汉民等昔日革命同志和傅斯年、陈寅恪等学界精英,常常是她的座上客。
 
郑毓秀为人热情,优雅大方,能言善辩,是留法学生中的佼佼者。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在法律学会成立时,面对数千人登台演说,宣扬中国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听众耳目一新。郑毓秀因此名闻巴黎。1918年,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吴玉章主持的外交调查委员会的委派,在法国进行国民外交工作。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郑毓秀因精通英、法语言,被委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在法期间结识魏道明,后与之结婚。1924年,她以博士论文《中国的立宪运动》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获此优异成就和殊荣的女子。后被国民政府司法部聘为驻欧调查员。
 
1925年郑毓秀回国,被聘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1926年她与同学魏道明博士在上海法租界开办“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郑毓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律师,连续为政商界多位名人打赢官司,例如大学教授杨杏佛在上海被捕,郑毓秀深入调查,据理辩护,同时利用社会活动,使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获得释放。借此,郑毓秀走红上海滩。1927年起,郑毓秀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省政府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法政大学校长。该校是孙中山先生为培植革命建设的法政人才所建。郑毓秀接任校长后,着手完善校务与扩展计划,一方面保持自由研究的优良学风,另一方面以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司法业务。1928年该校改名私立上海法政学院,学生有800多人,培育出不少人才。同年年底,郑毓秀出任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被推选为民法起草委员会五委员之一。她投身妇女解放运动,维护女权利益,将倡导男女平等等多款内容纳入《民法》草案,使这部《民法》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一部法典。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毓秀曾任教育部次长。其夫魏道明,也因为郑毓秀与汪精卫、宋美龄、王宠惠等国民党要员的密切关系,屡获升迁,先后任南京市市长、驻美大使等要职。郑毓秀在随魏道明出使美国期间,曾任美国援华会名誉主席,积极援助中国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国,再入立法院工作。1948年,郑毓秀夫妇赴美国,后在纽约和南加利福尼亚定居。1959年12月16日,郑毓秀病逝于洛杉矶,终年68岁。著有《童年和革命的回忆》《我的革命年代》等。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