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经典之美》 序四

作者:张岩主编 来源:经典之美 :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0种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05-10 人已围观

“图书馆之城”: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张  岩

刚过 43 岁生日的深圳经济特区,今年迎来不少与阅读有关的“大”日 子:“深圳读书月”24 周年,“图书馆之城”20 周年,“全球全民阅读典范 城市”10 周年。深圳“十大观念”中有两项与阅读有关,市民各项阅读指标长期领先全国。数十年观念与实践的先行先试、高贵坚持让这座年轻城市久久为功,宁静致远,成为一座充满学习力的“阅读之城”。阅读是安静的, 阅读和终身学习却能使个人、社会与国家民族充满力量,于此而言,对阅读文化的选择、追求及其取得的成就已承载了这座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作为新世纪深圳移民的一员,我有幸见证了“图书馆之城”从起点以 来的建设历程,并深度参与过半。文化建设静水流深,太需要卓尔不群的眼光、前仆后继的耕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深圳多年来崇尚阅读、支持阅读,对全民阅读与社会教育重要阵地的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谋划早、起点 高、持续久、影响深,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生活中享受到身边文化绿洲的心灵滋养。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优良制度,是文化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 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 所。”党委、政府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导者。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 20 年,各级主管部门主动作为,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 馆条例(试行)》《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众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文献资源、专业人员、经费投入等 方面保障事业健康发展。20 年来,全市公共图书馆体系从铺设网点到提升品 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发展。全市各级图书馆数量增长 3.81 倍,至 1086 家(个);馆舍面积增长 8.54 倍,至 51.53 万平方米;座位数量增长 12.32 倍,至 5.5 万个;工作人员增长 5.25 倍,至 2514 人;经费投入增长 7.10 倍,至 7.45 亿;平均每 1.84 平方公里、1.63 万人拥有 1 家(个)图书馆(室),基本构建“十分钟阅读服务圈”,市民可便利享受全市公共图书 馆免费优质的资源与服务。

“图书馆之城”是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典型代表。公平自由 的学习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的最有价值的服务。我国多级行政管理体制与图书馆服务的均等普惠要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矛盾。各层级各片区图书馆碎片化管理和信息孤岛状况尤其影响基层图书馆质量和资源共建共享。为此,深圳“图书馆之城”长期致力于破解这一难题:更加注重市民文化权利保障,更加注重便捷、均等、普惠,更加尊重专业人才与行业规律,彰显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于自信,市、区各馆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探索构建了“一个平台、二层 架构、三级垂直、四方联动”的超大城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作为“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典范,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深圳经济 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面向全国推广;基于自信,专业人才发挥文化优势与工匠精神开拓创新,在全国率先研发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体系, 打造了南书房、讲读厅、深圳学派专区、捐赠换书中心、悠·图书馆、灯塔图书馆、南山书房等大批颜值与实力并存的新型文化空间,深受读者喜爱; 基于自信,“图书馆之城”20 年建设增网点强数字优体系,使市民更多享受社会高速发展成果,文化权利和读书学习条件得到较好保障。20 年全市文献总藏量增长 8.33 倍,至 6053.35 万册 / 件;注册读者增长 10.57 倍,至 416.65 万人;文献外借量增长 9.16 倍,至 1611.32 万册次。

“全城一个图书馆”是使全体市民共享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专业追求。 深圳是在“文化立市”背景下国内第一个提出“图书馆之城”发展战略的城 市。围绕“普惠均等”“全城一个图书馆”等理念,“图书馆之城”一体化建 设进程不断提速增效。在深圳图书馆作为中心馆搭建统一技术平台、统筹引领下,在各区图书馆作为骨干带动下,全市大大小小的图书馆积极创新,广 泛引入社会力量,不断突破与超越,打造了中国超大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化建设的“深圳模式”。针对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均衡问题,2017 年深圳率 先提出推动一体化垂直总分馆制,五年来 146 家(超过 52% 的街道馆)纳入 垂直管理,各项服务效能指标大幅提升,有效激发了基层馆活力,打通了公 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民阅读与社会教育主阵地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 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 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公共图书 馆作为文献典籍的府库和信息知识的枢纽,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和功能。深 圳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之城”的中心馆与龙头馆,2014 年新设阅读推广部, 2015 年新增“文化新馆”办馆理念,引领推动“图书馆之城”各馆积极开展 全民阅读,通过经典阅读、古籍开发、红色文化、学术文化、地方文化等众 多创新举措,联合社会各界共同打造了“市民文化大讲堂”“南书房家庭经 典阅读书目”“南书房夜话”“人文讲坛”“共读半小时”“阅在深秋”“少儿 智慧银行”等标杆性阅读品牌。

设立深圳学派专区,汇聚本地学术资源,发起“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打造学人切磋砥砺的学术平台。加强馆藏 研究和文化创造,出版《深圳人著作目录》《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丛书, 拍摄东江纵队老战士口述历史纪录片、深圳记忆(古村、古墟、传统手工 艺)等系列纪录片,开展“穿城而过、走读深圳”“深圳记忆文化之旅”等 自然、历史走读活动,润物无声地增强市民对于城市文化及中华文化的了解 与认同,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做出贡献。“图书馆之城”建设 20 年,全市读者活动数量增长 16.9 倍,至 1.82 万场;读者活动参与人次增 长 179 倍,至 1931.71 万人次,编撰出版学术专业著作 54 部,包括《深圳 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理念与实践》《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深圳模 式 —深圳“图书馆之城”探索与创新》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 年的事业深耕,20 年的开拓创新,上千 个图书馆(室)如遍布街巷的参天大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新高度,国家发展 改革委的推荐推广要求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嘉惠更多同行和民众;图书馆 同仁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也希望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为此,我产生 了在今年这个重要节点编撰丛书的想法,得到前辈、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 持。在此特别感谢王京生先生多年来引领、推动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支持全 民阅读服务体系和“图书馆之城”事业高质量发展;感谢李国新教授、程焕 文教授长期关注支持深圳图书馆与“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三位的总序为 本套丛书增添了智慧的光辉。也感谢各级领导、全国同仁长期以来对深圳图 书馆事业的厚爱与支持。

由于基础业务资料翔实,日常研究积累丰富,短时间内就形成 6 部图书 的架构,涵盖体系经验、论文研究、事业报告、标准规范、新型空间及书目 推荐等各个领域,它们如一幅幅画卷共同展现了“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的 历程、细节和成果,以及对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的思考,为事业更上层楼提 供思路。尤值一提的是,今年也是 7.2 万平方米新馆 —深圳图书馆北馆建 成筹备开放的紧要时期,我们多面作战,艰辛异常。参与图书编撰的全体同 仁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诚合作、精益求精,成书来之不易。“‘图书馆 之城’高质量发展丛书”6 部图书概况如下:

《深圳经验 —“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围绕新时代高质量 发展,聚焦“图书馆之城”20 年来在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上的改革创新、探 索实践和蓬勃发展,从专业研究视角全面、系统、深入揭示和解读“图书馆 之城”的构建模式和创新举措,提炼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公共图书馆建设 可资借鉴的深圳经验。

《开放  创新  典范 —“图书馆之城”二十周年文集(2003—2023)》: 内容涵盖体系建设、全民阅读、资源保障、技术创新等领域,凝聚市、区各 馆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研究力量,是以论文形式对“图书馆之城”20 年探索 与创新实践具体内容的集中呈现,可为全国城市相关专业领域建设提供借鉴 和参考。

《“图书馆之城”标准规范与技术应用要则》:深圳图书馆发挥中心馆作 用,牵头、引领全市制定 25 个市级标准、团体标准、业务规范与应用要则, 内容涵盖总分馆、统一平台、智慧图书馆等领域,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乃至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专业引领与行业规范等重要作用,达到 “以标准促规范,以标准促质量,以标准促提升”之目的。

《统一服务这十年 —“图书馆之城”事业发展报告(2013—2022)》: 总结全市“统一服务”十年来事业进展、统计数据、各类专项研究等成果, 通过对统一技术平台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全面透视事业微观变化及其影响, 为图书情报行业、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及图书馆行业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与推 动事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借鉴。

《从经典阅读开始 —新型文化空间创新与实践》:以新时代经典阅读 空间作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的先导,展现深圳以经典阅读引领新型文化空间 建设的先行路径,配以典型案例与生动图片,呈现“图书馆之城”新型文化 空间的多姿多彩,展示它们对优化城市气质、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所起的积极作用。 《经典之美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0 种)》:立足深圳图 书馆十年深耕与积淀,在历年“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推广基础 上,对 300 种经典图书的推荐版本、提要、名家推介等进行了全面优化与完 善,集中呈现出前沿、完备、细致的书目推荐信息,为家庭经典阅读与收藏 提供权威、可靠的参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图书馆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需 要图书馆人发挥专业核心能力,保持孜孜不倦的事业情怀,携手社会各界继 续探索、实践、引领、创新,为实现“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 学习型社会,为增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贡献更大力量。

(张岩,博士,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