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然地理 > 自然综合 > 水文水利 水文水利
“东深供水工程”实录——深圳蓄水
作者:胡忠阳 李健辉 来源:水向高处流 责任编辑:manman 2023-08-04 人已围观
这,便是粤港闻名的深圳水库—集雨面积达60.5平方公里,总库容4577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库容为3479万立方米。这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库。说它特殊,是因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它就承担起了向香港供应淡水的历史使命。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苦旱久矣的香港人,将渴求的目光首先转向祖国是很自然的—宝安县(深圳此时是宝安县的一个镇),与香港一河之隔,由此取水,再没有比它更便捷的了。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苦旱久矣的香港人,将渴求的目光首先转向祖国是很自然的—宝安县(深圳此时是宝安县的一个镇),与香港一河之隔,由此取水,再没有比它更便捷的了。
1959年2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在省会广州会见港澳知名人士百余人,共商省港澳经济贸易往来大计。其间,香港同胞谈到了取水难的问题。陶铸书记深深理解和同情香港同胞的处境,他代表广东省与之议定,由当时的宝安县建设水库,向香港提供淡水。
陶铸,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前半生久战沙场,后半生情系南粤,非常关心广东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在全省起关键性作用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1959年9月5日,采纳陶铸的建议,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正式做出决定:在深圳兴建水库,以解决严重影响香港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荒问题。
1959年11月15日,深圳水库工程指挥部在水库主坝工地上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参加工程建设的民工以及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学校师生、驻军部队1万多人参加典礼,300多位港澳知名人士出席了盛典。深圳水库工程施工的各项工作,随之全面展开。
▲1959年11月15日,当时宝安县举行的深圳水库开工典礼大会现场。
1960年4月15日至10月3日,宝安县人民委员会的代表与港英当局的代表,就深圳水库向香港供水的方案先后进行了六次会谈。1960年11月15日,宝安县人民政府代表曹若茗与港英当局代表巴悌在协议上签字。协议约定,深圳水库每年向香港供应淡水2270万立方米。省、县两级政府对深圳水库工程的建设高度重视,时任中共宝安县委第一书记的李富林亲自担任深圳水库工程建设总指挥长,县委书记曹若茗担任工地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总指挥长,马志民、赵俊谦、陈锦培担任副指挥长,省水利厅李锡源、陈国轩、黄机先后担任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
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香港用水问题,对香港同胞关怀备至。深圳水库工程开工后,李富林带着县委主要领导来到施工工地,与全体建设者一起奋战在现场。在此期间,周恩来总理从北京亲自打电话给李富林,反复交待他“要保证工程质量”并连续嘱咐了三句,可见周总理对水库施工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
在深圳水库建设的关键时刻,工程建设指挥部碰到了一个当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工程要铺设一条通往香港的输水管道,3公里多的输水管需要800吨钢材。指挥部派副指挥长赵俊谦赶赴北京,向国务院汇报了这一紧急情况。情况报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立即批准从鞍钢调运800吨钢材到深圳水库工地,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深圳水库开建之前,库区内坐落着黎围村、草塘围村、香园仔村、大埔围村、菠萝山村、大径村等6个自然村,共计321户人家、1388人。黎围村是其中最大的自然村,立村已有400年,其他的自然村也各有200年至300年的历史,村民基本上都是客家人。根据政府安排,他们将从库区搬离,集中迁居到用地范围2平方公里的深圳水库新村内(位置在今天的深圳市罗湖区爱国路西北,背靠翠竹公园)。
从1959年秋开始,深圳水库库区的村民举家搬迁。搬离故土的村民们起初栖身在临时搭建的草棚中,往往几家人挤在一间棚屋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多和睦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体现了客家人坚韧、乐观的精神品质。
为解决香港同胞的用水需求,“新村人”毫无怨言地将自己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贡献给了政府建水库。流年似水,库区和新村,永远见证着一代深圳罗湖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在“新村人”之外,还有一大批为了同样目标而结成的“共同体”“实干群”,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背井离乡,为了工程建设而胼手胝足在崇山峻岭之间。这就是水库工程指挥部从宝安全县13个公社中抽调25000名民工组成的施工队伍—其人数最多时达到了3万人!
深圳水库动工伊始,工程指挥部组织1000多人上山砍竹木,搭建了54栋临时工棚,安排参加施工的民工住宿。这些民工在接到县委的指令后,毫不犹豫地以社队为单位从四面八方赶来,最远的是松岗、公明的社员。他们自带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要步行整整一个晚上、十多个小时才能来到水库工地。到达指定地点后,大家立即安营扎寨,投入水库大坝的建设。公社社员中有许多是已婚妇女,她们把年幼的孩子交给老人,便跟着队伍上了工地。有的妇女因孩子还未断奶就背着上了工地,挑土时把孩子暂时放在工棚里,在劳动间歇时间里才匆匆忙忙回来给孩子喂几口奶。
社员们住在简易工棚里,集体开伙做饭。由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又赶上缺粮少肉,他们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那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都相信,水库修好了,未来的生活肯定会好起来!就是靠这种坚强信念,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为了加快深圳水库施工进度,工地成立了“突击队”,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后评出了先进模范人物3831人。在所有的突击队中,西海大队支书陈泽芬带领的“三八”野战突击队,是最突出的。这支突击队在施工中的主要任务,是用手推车运土。队里有位18岁的姑娘叫张敬爱,以运土最多而闻名宝安全县,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飞车姑娘”—起初,车子装满土后从山坡往下走,人们都小心翼翼,害怕发生事故,因此速度较慢、工效也低;后来,张敬爱熟练掌握了控制手推车的技术,在装满泥土的车子下坡时,双脚离地,用其身体的重量保持车子平衡,这样,车子就能飞驰而下,利用惯性冲出很长一段距离……用这种办法,她每天可以运土54.7立方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飞车姑娘”之名由此而来。张敬爱后来接任了“三八”野战突击队队长,带领该队28名年轻姑娘积极应用飞车运土法,成了英雄的标兵队,为整个水库建设者树立了榜样,工地上也掀起了学标兵、赶标兵活动热潮。
水库筑坝时,有位荷兰华侨前来参观施工现场。他看到工地上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进行施工,曾预言没有两年时间是建不起大坝的。这话传到陶铸耳朵里,他指示李富林说:“你们用180天把它干出来怎么样?”李富林回答:“我们努力用100天把它干完!”1960年3月4日,长近1000米、高达30米的深圳水库主坝建成了。扣除春节放假和雨天停工的影响,全体建设者用99天时间建成了大坝主体工程,比陶铸规定的时间提前了81天!陶铸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高兴,欣然提笔书写了“深圳水库”四个大字。
1960年3月5日上午11时,深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现场举行了热闹非凡的庆功大会,共有2万多人参加。曹若茗在庆功大会上致辞,时任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代表省委、省人委致贺词;陶铸也出席了庆功大会,并在会后接见了前来参会的港澳知名人士。庆功大会上,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率广东粤剧团,为与会嘉宾和建设者演出了精彩剧目。曾参加过开工典礼的300多位港澳各界人士,再一次被邀请参加盛典,亲眼见证了宝安人民这一盛事。港澳和海外新闻媒体对深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进行了大力宣传,香港同胞欢欣鼓舞。深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成为粤港两地当年的一大盛事。
▲1960年3月5日,宝安县举行深圳水库完工庆功大会。
深圳水库的建设不但能够为香港供水,还兼具灌溉、防洪、发电功能,同时宝安县利用库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兴建了深圳地区第一个游览景区。时至今日,深圳水库库区仍是一片优美、恬静的地方,碧波荡漾,鸥鹭飞翔……它横卧在雄奇秀美的梧桐山脚下,成为深圳这座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水库的建设,始终牵系着领导们的心。水库建成前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前来视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参观后,专门为水库瞭望亭题名“劳乐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等,都到此处视察、参观过。
1961年1月25日,深圳水库向香港试供水;2月1日,深圳水库正式向香港供水—当年即对香港供水2464.7万立方米。
▲“深圳水库”四字由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于1960年3月4日题写。(李永进用无人机拍摄)
2019年6月27日开馆的深圳党史馆内的“社会主义新宝安”部分,展示了1959年宝安县十大水利工程全部上马的系列图片,其中专门展示的“一定把深圳水库建好”的工地场景照片,生动再现了当年劳动大军靠锄头铁锹、靠肩挑手推,用99天时间完成主坝120多万立方米填筑土方量的火热劳动场面。
深圳水库的建成,解了香港燃眉之急,并为此后开建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用水问题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创造了必要条件。
很赞哦! ( )
上一篇:“东深供水工程”实录——香港之渴
下一篇:“东深供水工程”实录——总理拍板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