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升级与重构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7-11 人已围观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就离不开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更加离不开国家的前瞻性规划和在科研、人才方面的扶持。20年的持续发展,让深圳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探索、研究、应用、推广的经验,也形成了局部升级和适时重构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一、深圳图书馆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深圳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国家计委的规划和扶持下,通过科研项目聚集人才,研发图书馆自动化系统(ILAS),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系统推广,发展到最高2000余家用户。ILAS是国内最早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其成功的自行研发和商业化推广,成就了国内图书馆系统最早的专业技术积淀。其读者证类型与流通类型共同决定借阅规则的参数设定、预约(读者预订外借的文献)与预借(读者预订在馆文献)的概念定义等,成为后来众多国产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依据和重要参考,引领全国图书馆走向自动化管理。ILAS采用分系统设定分级分类、细颗粒度管理功能和数据的做法,以现今的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视角来看仍有着超前的远见,更被深圳图书馆沿用至今。ILAS采用的众多业务模式,如基于行编辑的MARC编辑器至今仍然被不少用户使用。
 
21世纪以来,在数字化科技的广泛应用,国家计委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以及深圳图书馆系统研发去商业化的背景下,ILAS全面升级为dILAS。dILAS不仅通过集成RFID、流媒体、语音合成、全文检索等一系列主流的前沿技术,实现了数字图书馆系统功能领域的全覆盖,在系统架构上更是通过聘请信息化专家共同设计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兼具安全性、稳定性、高效率、扩展性,极具前瞻性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即使对标现今的Web2.0、微服务等前沿技术框架也具备相当专业技术优势。其自助借还服务系统架构因稳定性、安全性突出更被深圳图书馆沿用至今。
 
二、局部升级、适时重构传承技术优势
 
正是由于深圳图书馆自研系统悠久的历史背景带来的深厚技术积淀,以及“图书馆之城”规模化、一体化发展的长远预期双重原因,在信息化系统总体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中,局部升级和适时重构则成为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年,以深圳图书馆为中心馆和龙头馆的“图书馆之城”合库工作正式启动,dILAS也更名为ULAS。ULAS依托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科技,以及深圳市、区图书馆充沛的创新动力这两个大背景而生,按照1—3年局部升级、3—6年适时重构的建设思路,规划了通过平台化、数据化、移动化三个阶段的全面建设,最终实现“图书馆之城”全面智慧化的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发展目标。平台化重点顺应生态创新需求,解决开放性问题;数据化顺应全城数据可统计、可对比、可分析需求,解决高标准规划问题;移动化顺应读者碎片化阅读、高效获取信息需求,为未来高质量建设互联、互通、互认、互知的智慧图书馆奠定基础。
 
三、合理引进先进科技,赋能业务创新
 
多年来,深圳图书馆紧跟信息化科技发展步伐,总结出了先行探索、局部试行、扩大应用、标准宣贯、全面实施五步走的科技应用模式,研究探索了包括区块链、深度学习、视觉识别、位置服务、自然语言处理在内的各项先进科技,引进了包括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在内的多项前沿科技,并在“图书馆之城”成功推广应用,赋能“图书馆之城”各馆业务创新。
 
限于深圳图书馆中心馆的规划设计时间较早,不少前沿科技缺失应用的前提条件,或者不具备充分完备的应用条件。于2023年9月开馆的深圳图书馆北馆,是基于近40年技术积淀重新设计和规划的ULAS(第五个大版本)全面应用的信息化基础环境。而北馆作为“图书馆之城”网络数据中心,也将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图书馆行业的数字底座,实现“全城”业务一体化、融合创新生态。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