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RFID标签取代条形码的前瞻性决策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7-11 人已围观

21世纪伊始,深圳市各市、区图书馆仍采用条形码作为系统标识,借还书时需要馆员打开图书扉页找到条形码然后扫描,这样效率低下的单本操作不仅流程繁琐,也无法升级自动化流程。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式一次识读多本文献的特点,是实现高效自动化借还的首选技术。当时的RFID技术虽然已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集装箱、公路收费等领域,但国内特别是文化行业的成功应用案例仍然极少,不仅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实践研究,也需要付出文献重贴标签的工作量。
 
依据《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深圳图书馆技术团队针对“图书馆之城”构想开展了广泛、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遵循“1+1>2”的协同效应原理,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将迎来1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期,这将对图书馆服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按照当时的研究模型,“图书馆之城”建成后,深圳市将继续建设开放、平等、免费的优质公共服务,公共图书馆文献藏量、市民可借文献数、可借文献种类、阅读方式都将迎来持续增长。鉴于这样的前瞻性研究,借“图书馆之城”建设合库的时机,将文献加贴RFID标签作为各区级图书馆加入统一服务必备的要求,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现今的视角来看,RFID技术不仅在文献自动化管理方面节省了大量成本,而且在服务方面成效更加明显。以2022年深圳图书馆中心馆服务量为例,全年700余万册次的借还量中,自助借还高达677万册次,占比超过96%,平均每天超过1万册次的借还量,对于采用条形码技术的人工借还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2021年3月,“图书馆之城”普通读者证可借文献总数首次提升到20册以上,进一步满足了市、区图书馆少儿读者火爆的阅读需求。当排着队的家长手捧厚厚的20册文献,在自助借还机上一次借10册,十余秒即分两次完成借书操作的时候,以RFID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优势凸显无疑,验证了RFID技术前瞻性决策的正确性。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