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深圳图书馆——服务立馆 科技强馆 文化新馆

作者:张岩 来源:深圳经验——“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二十年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7-04 人已围观

从以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一字之差,体现了传统图书馆与现当代图书馆之间服务宗旨的本质差别。从“服务立馆、技术强馆”到新增“文化新馆”,“服务立馆、科技强馆、文化新馆”三大理念逐步确立,深圳图书馆办馆理念、服务方式和发展举措在与时俱进。城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使命和核心价值不断凸显。全市公共图书馆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科技驱动业务发展、文化引领服务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之城”,努力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一、服务立馆
 
重藏轻用,重馆舍建设轻服务效益,曾是我国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圳图书馆红荔路馆舍开放时,藏借阅三合一的管理体制,引领着全国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改革潮流,日均进馆5000多人次,服务效益显著,成为深圳“读书热”的一大奇观,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图书馆之一”。2006年,深圳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时,明确“服务立馆”宗旨,从建筑、资源、服务等方面致力打造“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公共图书馆,全开放、大开间、无间隔的模数式建筑设计,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阅读环境,都给予了市民读者极大的阅读便利和精神享受。
 
2003年,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启动。《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及覆盖面,形成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社区化、多层次、资讯丰富、快捷高效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11—2015)规划》明确了以构建普惠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总体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均衡为重点,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绩效为核心,构建布局均衡、资源丰富、管理创新、技术先进、服务便捷、持续发展的无边界图书馆网络。《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6—2020)》的总体目标重申了“以服务广大市民为宗旨”。《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21—2025)》再次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先行示范典型和高质量服务标杆,服务水平跻身国际城市图书馆一流行列”的总体目标。
 
以读者为中心,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界始终聚焦用户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手段,加大服务创新,致力于实现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二十年来,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稳步推进,读者服务不断改革创新,为市民读者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利的文献信息服务:2004年,推行“通借通还”服务;2008年,成功研制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2009年,推进“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开通“深圳文献港”;2015年实施外借文献“增量·增时”双增计划和“少儿智慧银行”项目;2016年开通“支付宝城市服务|图书馆”服务功能;2017年开通“快递到家”服务,打通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虚拟读者证上线;2019年“鹏城励读证”上线,凭证可“免押金”借阅全市统一服务中文文献5册/件;2020年,构建“图书馆之城”读者信用体系,推出阅读积分应用,“阅读积分抵扣逾期滞还费”服务上线;2021年启动“倍增计划”,鹏城励读证(免押金)可外借中文文献数量由5册提高至10册,普通读者证(押金100元)可外借中文文献数量由10册提高至20册,同时优化续借时间计算方式,当年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外借总量同比增长79.63%,效益显著;2022年“鹏城励读证”增加外文外借功能。“十三五”期间,深圳图书馆北馆开工建设,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市科技图书馆)启动二期建设,坪山区图书馆、光明区图书馆新馆和一批高品质特色分馆建成开放,街道、社区图书馆(室)馆舍条件和阅读环境持续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