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综合 社会综合
城市女性的精神救赎
作者:刘洪霞 来源:《深圳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学的崛起》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20 人已围观
王安忆在《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中说道:“女人生下来就注定是受苦的、孤寂的、忍耐的,又是卑贱的。光荣的事业总是属于男人,辉煌的个性总是属于男人。岂不知,女人在孤寂而艰苦的忍耐中,在人性上或许早早超越了男人。"蔡东笔下的男人与女人,与王安忆的说法恰恰是不谋而合的。或者说,王安忆无意之中总结了蔡东的文学人物。蔡东所书写的城市女性,每一位都犹如当代花木兰,她们坚韧、勇敢、善良、内心强大。而她所书写的男性,却是弱不禁风、孱弱失意。也许是因为城市更适宜女性生存,因为她们摆脱了乡村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许是因为城市中男性的过度软弱和失败,由此彰显了女性的强大与无奈。
蔡东说:“我的故事大都关乎女性,我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和体恤,她们的命运里,充斥着全面的牺牲,她们的庸俗,无趣,大煞风景,实在是情非所愿。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永远天真未凿?谁不想娇嫩柔弱得吹弹欲破?”²无论如何,她们是一群城市女英雄的形象,《木兰辞》中的邵琴和李燕、《往生》中的康莲、《月圆之夜》中的余建英、《净尘山》中的劳玉、《无岸》中的柳萍,每一位女性都以自己极大的韧性抵抗着生活带给她们的艰辛与苦难,她们用自己的心智撑起一片天空,甚至身边没有男人的鼎力相助。因为,她们在人性上已经远远超越了男性。当然,蔡东并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或者叫作女权主义者,她对男性的关怀在作品中也比比皆是。"我也欣赏那些孱弱失意的中年男人,比如《无岸》中的童家羽、《净尘山》中的张亭轩、《木兰辞》里的陈江流,我喜欢他们未蒙尘时的洁净,我期盼他们别再勉强自己。跟在强大霸道的政经秩序中成长、懂得服软、一出道就一脸世故相的年轻人相比,他们身上闪烁过理想主义的星光,有一种拒绝的力量:我不干,或我不需要。"'但是,尽管如此,在她的作品中,较之于男性,她刻画的重点更偏向于女性,女性是她故事的主角。
美国社会学者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著作《单身社会》,列出了详细的数据,当今美国社会,女性构成了当代独居人口的主体,大约1700万的女性选择了独居,相比之下,男性中独居人口为1400万。在这里,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女性独居人口超过男性,这数据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和规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作为城市中经济独立的女性,单身者的生活质量要远远高于拥有家庭者的生活质量?在当今社会,如果说核心家庭是一种主流文化,那么,社会变得越来越多元,更多的单身人群出现在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台北、北京,或者深圳这样的国际性的都市里。蔡东作品中的女性,并没有选择单身生活,她们都拥有家庭或者男朋友,但是,男性的力量却是可有可无、忽略不计的。在关键的时刻,都是女人挺身而出。《木兰辞》中丈夫陈江流眼里的妻子李燕:不知从何时起,她弧度柔和、娇嫩欲滴的脸,变成了一张硬朗的方脸,一张俗气而能干的脸。她多么传统,她的舞伴是个娇小的女子。他的血涌到胸口,他想:死也要死在她的前头。死也要死在她的前头。一应后事她势必安排得妥妥帖帖,都无须操心牵挂了。
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描写,极具反讽的力量。丈夫陈江流对妻子李燕的依赖到了如此之程度,要死在她的前头,推卸掉自己的责任,这迫使李燕具备了男人的能力:一听说职校要垮,李燕就办好手续提前回来了。这场硬仗需要她这位总指挥、女诸葛,她深知,舍下一张脸四处求人,陈江流不是那块料。
在这里,妻子甚至要为丈夫四处求人找工作,令人有些于心不忍。而《月圆之夜》中的余建英背负着比李燕更大的压力,她遭受了婚姻危机,还要去亲自处理丈夫的风流韵事,除了赔上了所有的积蓄之外,还要借上外债。接下来,更大的生活危机和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为了还债,这个坚强的女人,开办了一个小加工厂,雇佣的外甥女的四个手指被机器所吞噬,这真是雪上加霜的日子。但是即便这样的生活,余建英也是一个人去面对,她要去面对诉讼、赔款、小工厂停产、母亲的离世。所有这一切,她都以女性的力量去隐忍。
在《单身社会》这本枯燥的社会学著作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还不失浪漫地引用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我就像住在大草原上一样遗世独立,我拥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与星辰,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小小世界。”以此来证明单身生活的好处。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明晰地指出,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更准确地说,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一个保护人们免受伤害的社会,转变成了允许人们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社会。可是,蔡东笔下的现代都市女性仍然处在困境当中。例如:安全感的缺失、灵肉的纠缠、物质的欲望、孤独的恐惧、职场的压力、家庭的重担、精神世界的无法满足,等等。那么,女性应该如何从这些困境中走出,似乎经济独立已经不再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独立之后,如何实现自我精神的救赎呢?蔡东的作品讨论了都市女性精神救赎的路径。
《往生》中的康莲,在现实中,她没有办法逃脱苦难的生活,已经万念俱灰,但是她找到了一个救赎自己苦难的身体和心灵的办法。"正是在粗鄙的广场上,康莲遇上了一个神秘而又梦幻的词语,那词语耐人咀嚼,越琢磨越有味道,散发出一股安顿身心的奇异力量,当她情绪低落时,那词语便带着灵性般翩然而至。"这个词语就是"往生",这本是一个佛教词语,被用在了康莲的生活与生命中,或许可以救赎身心,或许只是永无止境地熬下去。
《净尘山》中劳玉以逃离的方式躲避不堪的家庭,似乎也是一条精神救赎的路径。她心中的净尘山,到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在她逃离家庭的有限的几日中,是否最终能找到救赎的出路,还是仅仅是暂时的逃避?或者说她的逃离根本就没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这是后现代式的逃离,离家出走不是为了解放世界,反抗权威,逃离仅仅只是因为那不可承受的如羽毛般轻飘飘的生活”。
《木兰辞》中的邵琴,当生活遇到了不可言说的困局之后,她把自我修炼成端庄而优雅的社交奇才,也不过为的是“生活”二字。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她的脸上始终能挂着笑容,她以从容和优雅面对生活的艰难,以此影响了更多的李燕。这是女英雄们的联盟,可是这联盟究竟能否真正地进可攻、退可守呢?不得而知。
无论是“往生”,还是“逃离”,抑或修炼自我,是否有真正的救赎呢?或许有吧,蔡东在作品中也没有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如果找不到救赎的路径,或许茨维塔耶娃的诗能有几分安慰,抄录于此: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着窗户,而窗口有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参考资料:
王安忆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新星出版社,2012 年版,第 97 页。
蔡东 :《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 年版,第 211 页。
蔡东 :《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 年版,第 212 页。
杨庆祥 :《无法命名的个人》,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 年版,第 126 页。
蔡东说:“我的故事大都关乎女性,我对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和体恤,她们的命运里,充斥着全面的牺牲,她们的庸俗,无趣,大煞风景,实在是情非所愿。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永远天真未凿?谁不想娇嫩柔弱得吹弹欲破?”²无论如何,她们是一群城市女英雄的形象,《木兰辞》中的邵琴和李燕、《往生》中的康莲、《月圆之夜》中的余建英、《净尘山》中的劳玉、《无岸》中的柳萍,每一位女性都以自己极大的韧性抵抗着生活带给她们的艰辛与苦难,她们用自己的心智撑起一片天空,甚至身边没有男人的鼎力相助。因为,她们在人性上已经远远超越了男性。当然,蔡东并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或者叫作女权主义者,她对男性的关怀在作品中也比比皆是。"我也欣赏那些孱弱失意的中年男人,比如《无岸》中的童家羽、《净尘山》中的张亭轩、《木兰辞》里的陈江流,我喜欢他们未蒙尘时的洁净,我期盼他们别再勉强自己。跟在强大霸道的政经秩序中成长、懂得服软、一出道就一脸世故相的年轻人相比,他们身上闪烁过理想主义的星光,有一种拒绝的力量:我不干,或我不需要。"'但是,尽管如此,在她的作品中,较之于男性,她刻画的重点更偏向于女性,女性是她故事的主角。
美国社会学者艾里克·克里南伯格的著作《单身社会》,列出了详细的数据,当今美国社会,女性构成了当代独居人口的主体,大约1700万的女性选择了独居,相比之下,男性中独居人口为1400万。在这里,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女性独居人口超过男性,这数据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和规律?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作为城市中经济独立的女性,单身者的生活质量要远远高于拥有家庭者的生活质量?在当今社会,如果说核心家庭是一种主流文化,那么,社会变得越来越多元,更多的单身人群出现在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台北、北京,或者深圳这样的国际性的都市里。蔡东作品中的女性,并没有选择单身生活,她们都拥有家庭或者男朋友,但是,男性的力量却是可有可无、忽略不计的。在关键的时刻,都是女人挺身而出。《木兰辞》中丈夫陈江流眼里的妻子李燕:不知从何时起,她弧度柔和、娇嫩欲滴的脸,变成了一张硬朗的方脸,一张俗气而能干的脸。她多么传统,她的舞伴是个娇小的女子。他的血涌到胸口,他想:死也要死在她的前头。死也要死在她的前头。一应后事她势必安排得妥妥帖帖,都无须操心牵挂了。
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描写,极具反讽的力量。丈夫陈江流对妻子李燕的依赖到了如此之程度,要死在她的前头,推卸掉自己的责任,这迫使李燕具备了男人的能力:一听说职校要垮,李燕就办好手续提前回来了。这场硬仗需要她这位总指挥、女诸葛,她深知,舍下一张脸四处求人,陈江流不是那块料。
在这里,妻子甚至要为丈夫四处求人找工作,令人有些于心不忍。而《月圆之夜》中的余建英背负着比李燕更大的压力,她遭受了婚姻危机,还要去亲自处理丈夫的风流韵事,除了赔上了所有的积蓄之外,还要借上外债。接下来,更大的生活危机和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为了还债,这个坚强的女人,开办了一个小加工厂,雇佣的外甥女的四个手指被机器所吞噬,这真是雪上加霜的日子。但是即便这样的生活,余建英也是一个人去面对,她要去面对诉讼、赔款、小工厂停产、母亲的离世。所有这一切,她都以女性的力量去隐忍。
在《单身社会》这本枯燥的社会学著作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还不失浪漫地引用了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我就像住在大草原上一样遗世独立,我拥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与星辰,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小小世界。”以此来证明单身生活的好处。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明晰地指出,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更准确地说,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一个保护人们免受伤害的社会,转变成了允许人们将自己才能最大化的社会。可是,蔡东笔下的现代都市女性仍然处在困境当中。例如:安全感的缺失、灵肉的纠缠、物质的欲望、孤独的恐惧、职场的压力、家庭的重担、精神世界的无法满足,等等。那么,女性应该如何从这些困境中走出,似乎经济独立已经不再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独立之后,如何实现自我精神的救赎呢?蔡东的作品讨论了都市女性精神救赎的路径。
《往生》中的康莲,在现实中,她没有办法逃脱苦难的生活,已经万念俱灰,但是她找到了一个救赎自己苦难的身体和心灵的办法。"正是在粗鄙的广场上,康莲遇上了一个神秘而又梦幻的词语,那词语耐人咀嚼,越琢磨越有味道,散发出一股安顿身心的奇异力量,当她情绪低落时,那词语便带着灵性般翩然而至。"这个词语就是"往生",这本是一个佛教词语,被用在了康莲的生活与生命中,或许可以救赎身心,或许只是永无止境地熬下去。
《净尘山》中劳玉以逃离的方式躲避不堪的家庭,似乎也是一条精神救赎的路径。她心中的净尘山,到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在她逃离家庭的有限的几日中,是否最终能找到救赎的出路,还是仅仅是暂时的逃避?或者说她的逃离根本就没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这是后现代式的逃离,离家出走不是为了解放世界,反抗权威,逃离仅仅只是因为那不可承受的如羽毛般轻飘飘的生活”。
《木兰辞》中的邵琴,当生活遇到了不可言说的困局之后,她把自我修炼成端庄而优雅的社交奇才,也不过为的是“生活”二字。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她的脸上始终能挂着笑容,她以从容和优雅面对生活的艰难,以此影响了更多的李燕。这是女英雄们的联盟,可是这联盟究竟能否真正地进可攻、退可守呢?不得而知。
无论是“往生”,还是“逃离”,抑或修炼自我,是否有真正的救赎呢?或许有吧,蔡东在作品中也没有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如果找不到救赎的路径,或许茨维塔耶娃的诗能有几分安慰,抄录于此: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古老时钟敲出的微弱响声像时间轻轻滴落。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笛声,吹笛者倚着窗户,而窗口有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参考资料:
王安忆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新星出版社,2012 年版,第 97 页。
蔡东 :《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 年版,第 211 页。
蔡东 :《我想要的一天》,花城出版社,2015 年版,第 212 页。
杨庆祥 :《无法命名的个人》,北岳文艺出版社,2017 年版,第 126 页。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