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文艺范:以多元交融沉淀文化梅林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福田) 责任编辑:chen 2024-12-31 61 人已围观
若你渴望在深圳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体验历史与现代的多元文化交融之美,梅林无疑是你不可错过之地。梅林街道是福田区革命遗址最多(全区6个,梅林4个)、革命老村最多(全区5个,梅林2个)的街道,既有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深圳党史馆等红色文脉赓续,又有深圳市清真寺、基督教深圳堂、三圣宫、龙母宫等宗教文化共生;既有深圳歌剧舞剧院、郎朗音乐世界等现代艺术文化熏陶,又有梅林凉帽、围裙带编织技艺等非遗文化传承,更诞生出了非遗文化与现代艺术文化交融的舞剧代表作《咏春》。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构成了梅林的人文底色。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红色文化。梅林街道上梅林村的梅庄黄公祠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年代,梅林地下交通线作为文化名人经香港转移到白石龙根据地的必经之地,见证了文化名人穿越封锁线、夜宿黄公祠、翻越梅林坳、顺抵根据地等惊心动魄的历史。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在梅林老一辈居民中口口相传,赓续绵延。步入上梅林村东南侧的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四面的浮雕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营救被困在香港的进步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历史场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气息。再往前走,革命烈士纪念馆翔实记录了自1900年三洲田起义以来深圳地区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每逢清明、八一等重要节日,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献上鲜花,表达对英雄们的深切怀念。位于上梅林林丰路2号的深圳党史馆主要由“红旗屹立深圳湾”“社会主义新宝安”“改革开放排头兵”“新时代的先行示范区”四部分组成,系统介绍了深圳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奋斗史、探索史和建设史,也是市民游客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 深圳革命烈士陵园
和谐共存,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梅林街道汇聚了多种宗教文化元素,深圳市清真寺、基督教深圳堂、三圣宫和龙母宫的存在,反映了深圳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深圳市清真寺主体建筑多采用白色或浅色调,配以精美的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书法装饰点缀,内部大厅设有精美的吊灯和地毯,墙壁上雕刻着《古兰经》经文。这里不仅是穆斯林信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是深圳对外交流交往、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展示民族宗教工作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基督教深圳堂外观宛如诺亚方舟,建筑面积达8265平方米,主体建筑高28米,十字架高达70米,弧形墙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内部空间宽敞明亮,主堂和副堂一次性可容纳2000多人,装饰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教堂不仅提供宗教服务,还积极融入社区公益慈善事业,体现了宗教团体的社会责任。
原名“三姓宫”的三圣宫,相传由下梅林村打鱼人为报答邹、黎、石3位神仙指引而建,后来,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及各个节气,村民们都会前往进香、祭拜。20世纪90年代,因修建道路需要,三圣宫旧址被征用,村民们又在梅林水库的山边按照三圣宫原来的模样和风格进行了重建,重建的三圣宫于1999年竣工落成。三圣宫不仅见证了历史变迁,还承载着村民的信仰与美好愿望,成为下梅林村郑氏家族的守护之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典范。
龙母在珠江流域被视为慈爱、善良和力量的化身,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村的龙母宫相传是当地的渔民为报答龙母的庇佑而建。龙母宫建于明代,后于清乾隆年间重修,因此建筑风格外观为清代风格,而内部的石作结构和布局仍保持着明代风格,承重的柱子和部分额枋都用花岗石制成,淡灰的颜色展示着年代的痕迹。1999年,龙母宫被福田区人民政府设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见证了深圳的历史变迁,也是人们了解深圳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 基督教深圳堂
创新活力,展现魅力的现代艺术文化。说到深圳现象级文化热点,就不得不提《咏春》,这便是由位于梅林街道的深圳歌剧舞剧院匠心打造的文化精品。深圳歌剧舞剧院依托梅林片区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进取的精神品质,短短几年时间,已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演艺机构,舞剧《咏春》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累计获邀海内外巡演超200场次。2024年国庆前后,《咏春》再次圆满完成伦敦与巴黎的巡演之旅,受到了海外观众的深切喜爱与高度认可。作为郎朗在深圳落户的首个艺术机构,2023年8月18日,深圳郎朗音乐世界乔迁至A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为梅林街道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不仅为辖区青少年提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钢琴家前来授课,为青少年搭建更多接触艺术、实现梦想的舞台。作为湾区文化名人,郎朗本人还多次为梅林的文化、山水、生活代言。积极参与梅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亲自录制视频参与图谱发布,组织钢琴团队深入梅林公园古荔林开展“听见四季的声音”梅林公园四季音乐会,吸引近千位市民聆听。以音乐为媒推介梅林美食,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梅林街道的知名度。
▲ 《咏春》剧照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红色文化。梅林街道上梅林村的梅庄黄公祠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年代,梅林地下交通线作为文化名人经香港转移到白石龙根据地的必经之地,见证了文化名人穿越封锁线、夜宿黄公祠、翻越梅林坳、顺抵根据地等惊心动魄的历史。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在梅林老一辈居民中口口相传,赓续绵延。步入上梅林村东南侧的深圳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四面的浮雕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营救被困在香港的进步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历史场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气息。再往前走,革命烈士纪念馆翔实记录了自1900年三洲田起义以来深圳地区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每逢清明、八一等重要节日,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献上鲜花,表达对英雄们的深切怀念。位于上梅林林丰路2号的深圳党史馆主要由“红旗屹立深圳湾”“社会主义新宝安”“改革开放排头兵”“新时代的先行示范区”四部分组成,系统介绍了深圳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奋进新时代的奋斗史、探索史和建设史,也是市民游客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和谐共存,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梅林街道汇聚了多种宗教文化元素,深圳市清真寺、基督教深圳堂、三圣宫和龙母宫的存在,反映了深圳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深圳市清真寺主体建筑多采用白色或浅色调,配以精美的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书法装饰点缀,内部大厅设有精美的吊灯和地毯,墙壁上雕刻着《古兰经》经文。这里不仅是穆斯林信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还是深圳对外交流交往、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展示民族宗教工作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
基督教深圳堂外观宛如诺亚方舟,建筑面积达8265平方米,主体建筑高28米,十字架高达70米,弧形墙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内部空间宽敞明亮,主堂和副堂一次性可容纳2000多人,装饰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教堂不仅提供宗教服务,还积极融入社区公益慈善事业,体现了宗教团体的社会责任。
原名“三姓宫”的三圣宫,相传由下梅林村打鱼人为报答邹、黎、石3位神仙指引而建,后来,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及各个节气,村民们都会前往进香、祭拜。20世纪90年代,因修建道路需要,三圣宫旧址被征用,村民们又在梅林水库的山边按照三圣宫原来的模样和风格进行了重建,重建的三圣宫于1999年竣工落成。三圣宫不仅见证了历史变迁,还承载着村民的信仰与美好愿望,成为下梅林村郑氏家族的守护之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典范。
龙母在珠江流域被视为慈爱、善良和力量的化身,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村的龙母宫相传是当地的渔民为报答龙母的庇佑而建。龙母宫建于明代,后于清乾隆年间重修,因此建筑风格外观为清代风格,而内部的石作结构和布局仍保持着明代风格,承重的柱子和部分额枋都用花岗石制成,淡灰的颜色展示着年代的痕迹。1999年,龙母宫被福田区人民政府设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见证了深圳的历史变迁,也是人们了解深圳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创新活力,展现魅力的现代艺术文化。说到深圳现象级文化热点,就不得不提《咏春》,这便是由位于梅林街道的深圳歌剧舞剧院匠心打造的文化精品。深圳歌剧舞剧院依托梅林片区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进取的精神品质,短短几年时间,已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演艺机构,舞剧《咏春》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累计获邀海内外巡演超200场次。2024年国庆前后,《咏春》再次圆满完成伦敦与巴黎的巡演之旅,受到了海外观众的深切喜爱与高度认可。作为郎朗在深圳落户的首个艺术机构,2023年8月18日,深圳郎朗音乐世界乔迁至A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为梅林街道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不仅为辖区青少年提供高水平的音乐教育,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钢琴家前来授课,为青少年搭建更多接触艺术、实现梦想的舞台。作为湾区文化名人,郎朗本人还多次为梅林的文化、山水、生活代言。积极参与梅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亲自录制视频参与图谱发布,组织钢琴团队深入梅林公园古荔林开展“听见四季的声音”梅林公园四季音乐会,吸引近千位市民聆听。以音乐为媒推介梅林美食,吸引超50万人次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梅林街道的知名度。

很赞哦! ( 6 )
下一篇:见龙在岗 鹤掠湖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