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见龙在岗 鹤掠湖上
作者:本书编委会 来源: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龙岗) 责任编辑:Gangan 2025-01-02 人已围观
▲龙岗街道位置示意图
百年客乡:一座“活”的客家文化博物志
龙岗街道文化底蕴深厚,处处闪耀着客家文化的独特光芒,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40处,鹤湖新居、梅冈世居、圳埔岭等客家围屋星罗棋布,对研究深圳客家民居的起源与演变有重要意义;龙岗皆歌、舞麒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光彩,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极高的艺术价值;鹤湖IP文化与时俱进,为大众带来文化盛宴。在这里,传统建筑与现代文化相织,传统非遗与现代风尚交融;在这里,百年客乡赓续风华、尽显荣光。
客家“居”——“客家建筑的活化石”鹤湖新居。沿龙岗大道东行,一座宏伟的客家围屋映入眼帘,它便是鹤湖新居,它不仅是深圳现存客家围屋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围村建筑群之一。鹤湖新居由月池、禾坪、围屋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共300多个房间,有“九天十八井、十阁走马廊”之称。它集闽、粤、赣客家围屋的精华于一身,且吸收了广府民居的元素,是南粤城堡式围屋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客家建筑的活化石”“客家建筑艺术的结晶”“客家人开发深圳东部的历史见证”。
▲美丽的鹤湖新居(袁凤霞摄)
▲鹤湖新居大门正面(陈武远摄)
从兴修到建成,鹤湖新居见证了客家人勤俭兴家的历史。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兴宁县叶塘镇44岁的罗瑞凤拿定主意,要到朝廷招垦的新安县(今深圳)“闯一闯”,行至龙岗一地,十分中意,便立足于此,秉承勤俭诚信、艰苦创业的精神,最终发家致富,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建造起宏大的客家围屋“鹤湖新居”。鹤湖罗氏也逐渐成为本地望族,人称“龙岗罗”。
在优良家风与传统美德的熏陶下,罗氏子孙后代怀着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开始考取功名,走向仕途。其中,罗瑞凤第三代后人罗兆熊,饱览圣贤书,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授奉直大夫,官至广州府儒学正堂,主管全省教育和考试。他为官期间勤勉清廉,倾尽俸禄赈济灾民,道光皇帝赐其“大夫第”匾额。罗氏一族从初到龙岗至今,共历260余年,经十二代人,凭借勤俭坚韧的品质,怀抱热忱爱国的忠心,遵循崇文重教的传统,发展文武双全的才能,在龙岗蓬勃发展,成为龙岗客家乃至南粤客家的典型代表。
昔日,巍巍鹤湖新居以其独特的客家风情和精湛的建筑技艺,成为这片土地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地标之一;如今,随着鹤湖智库、鹤湖书院、鹤湖讲坛三位一体的新时代“鹤湖”IP的崛起,这里的传统文化被注入了崭新的生机与活力。其中,鹤湖智库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会聚文化领域一流专家学者,为龙岗文化发展建言献策,全力提升城市文化辨识度、传播力和竞争力。自IP打造以来,辖区高品质文化活动持续开展,人才共智效应不断迸发,多样美学影响逐步浸润龙岗人的心田,城区人文品位和全民美学素养日益提升。
客家“愿”——唱皆歌、舞麒麟寓祥瑞。一歌一舞,相互辉映,作为客家非遗文化的“双珠”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美好的人文愿景。龙岗皆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鲜活的歌词,诉说客家人的生活故事和情感世界;而舞麒麟则以其矫健的身姿和精彩的表演,寓意着满满祥瑞与世代和谐。
“唱得鹏城铺锦绣,(金牡丹哪!)唱得和谐连万家。(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啰咧!)”在首届“深圳客家文化节”上,一首龙岗皆歌响彻古朴的客家围屋,赢得满堂喝彩。“皆”者,都也,意为人皆可歌。龙岗皆歌始兴于清末民初,先是由表演队伍“八音仔”演唱,而后才逐渐流传到民间,在约百年的时间里几经兴衰,但始终是龙岗本土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龙岗皆歌四句一段,主歌词可以千变万化、信手拈来,两句衬词始终不变、反复唱诵,大部分歌词是龙岗客家人在生产劳动、男女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凡是上了年纪的龙岗本地人,都会哼唱几句龙岗皆歌。
龙岗皆歌的曲调里,烙印着客家人迁徙的足迹;龙岗皆歌的歌词里,描绘了龙岗人生活的画卷;龙岗皆歌的结构中,蕴藏着龙岗人的人生哲学和文艺情趣。客家儿女坚持继承与创新,推动皆歌主歌词应时而变、即兴创作,在龙岗代代传承、不断创新的皆歌,继承了山歌的韵味,更展现了新龙岗的独特风情。2007年,龙岗皆歌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而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皆歌表演(钟致棠摄)
俗话说,百姓愁,麒麟走;天下和,麒麟舞。我国南北方都有舞麒麟,北方麒麟粗犷,南方麒麟精致。在龙岗人心中,舞麒麟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不仅是祥瑞的象征,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寄托着海内外游子深刻的乡愁。每逢春节及搬新房、奠基、开张、嫁娶等喜庆日子,居民都会邀请麒麟队庆贺表演,迎祥纳福,至今盛行不衰。
▲非遗舞麒麟表演(李志强摄)
龙岗麒麟身长五六米,最宽处达一米多,白色布条上绣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祈福语。创始于民国初期的五联朱古石麒麟队便是龙岗区最具代表性的麒麟队之一。舞麒麟第三代传承人刘石养,创新理念,将朱家武术融入舞麒麟动作,经过不断发展,在辖区收徒传授,并带领麒麟队参加各大活动和赛事,屡获殊荣。每场舞麒麟演出,都有七八岁孩童伴随,五联麒麟队也在用这种朴实的方式,让绚烂非遗薪火相传,展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目前,朱古石麒麟馆也已在社区建成落地,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体验这项民间艺术的魅力。
客家“食”——大盆菜荟萃百味念团圆。每逢佳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荟萃百菜百味的大盆菜就会被端上桌。这种一桌一盆的杂烩菜式起源于南宋末年,历经800余年历史而不衰,在客家人心里,四方食事都不如这盆人间烟火。大盆菜所盛食材,没有特别的规定,但多以山珍为主,十多种食材层层堆叠,一层一菜,一菜一味,一味一意。其中,由于谐音和象征,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寓意“家肥屋润”的黄焖猪肉、“发财好事”的酿蚝豉和“金鸡报喜”的水晶鸡。
黄焖猪肉是龙岗客家大盆菜的灵魂,对于客家人来说,大盆菜中的那道黄焖猪肉的口味,早已印刻在脑中。猪肉肥瘦均匀,肥肉软糯不腻,瘦肉滑嫩不柴,佐以咸菜,香味由口入心,黄焖猪肉的汤汁淋入大盆菜内,十多种配料带着各自迥异的风味相互渗透、碰撞,使每样菜都融入了肉香,形成了独特的味道。
如果说黄焖猪肉是龙岗客家大盆菜中的“豪放派”,那么酿蚝豉则要内敛许多。“酿”在客家话中有“包入馅料”的意思,寓意包容。酿蚝豉是由鲜味十足的蚝干被剁碎的猪肉所包裹,加以马蹄碎辅佐,再用一层猪网油将所有食材包裹定型,经过小火慢煎而成的。油脂薄膜遇热后形成酥脆的外壳,油香外溢,内里肉馅软嫩热乎,深咬一口,蚝干的鲜美充盈齿间。
▲荟萃百菜百味的大盆菜
深圳有句俗话,“无鸡不成宴”,深圳有名的龙岗三黄鸡,是大盆菜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龙岗三黄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三黄一须”,“三黄”是指嘴黄、毛黄、脚黄,“一须”是指有胡须。与一般的品种鸡相比,其体形硕大,肉质丰厚、嫩滑。客家人为了保留其原汁原味,常用黄焖的方式烹制,黄焖后的鸡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在龙岗客家人心中,大盆菜是食材的集合,也是人的聚合,这种简单、热烈、喜庆的民间食俗,是客家人团聚时最隆重的仪式,是家庭、宗族之间凝聚亲情、连接过往、延续传统的具体形式,更是维系家族、村落发展繁荣的心灵纽带,刻着龙岗客家人基因里对团圆的执念。
很赞哦! ( )
上一篇:文艺范:以多元交融沉淀文化梅林
下一篇:传承:“拓荒牛”精神熠熠生辉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