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科学 > 科技机构成果 科技机构成果

扫码关注

合成生物孵化器应运而生

作者:王小广主编 杨柳著 来源:源头与活水 :新型科研机构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3-03-28 人已围观

实验室里解决了“从 0 到 1”的问题,但一项科研成果要从实验室走向真正的产业化,还要经过漫长的孵化,包括跨越小试、中试、批量生产的周期,尤其是较新的合成生物产业,更需要专业的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和各种帮助。

2020 年 3 月 31 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先进院就共建“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签署协议。

创新中心将探索打造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在空间上有机融合的一体 化平台,创新性打破“从 0 到 1 再到 10”的产业孵化时间壁垒,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健全深圳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生态链,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速跑”提供助力。

刘陈立心目中的创新中心是为成果产业化转化缩短时空长度的一种绝佳设计:“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是完善创新链条,补足转化 短板的重要举措,尝试打通从原始创新到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因为 合成生物学是融合 IT 技术和 BT 技术的工程化生物应用学科,从技术到 产品转化有比较长的路要走,需要各种资源的聚合。创新中心以产业应用 研究部和企业孵化管理公司为建设核心——应用研究部依托合成生物大设 施和合成创新院输出科研成果,专注‘从 0 到 1’的原始创新;依托深圳 IT 产业链的完备优势,孵化器管理公司对接创新源头的同时,面向社会吸 引优质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初创企业入驻,聚焦‘从 1 到 10’的企业孵 化,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梯队,这就解决了转化慢、周期长的难题,很好 地解决科学研究‘沿途下蛋’的问题。”

▲合成创新院+ 合成生物大设施+ 创新中心关系示意图
 
值得关注的是,将来创新中心楼上几层是研究院,楼下就是企业,这 些企业可以迅速获取科研信息和平台支撑,同时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也能快 速应用在产业当中。更为关键的是,距创新中心仅 2 公里就是合成生物大设施,与以往动辄跨省跨区域使用科研设备来说,这 2 公里距离创造的不 仅仅是科研氛围,更是时间、人力成本的节约。楼上科研人员在进行 0 到 1 的基础研究;而 1 到 10 的科技成果,企业在楼下就能快速孵化。科研人 员与企业产业人员“零距离”接触。科研设备可共用,即使你不会用,也会有人手把手教你,这也是优势互补的一个过程。创新中心就是一个前沿 科技“沿途下蛋”的典型。

按照刘陈立最初的构想,创新中心未来会聚焦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孵化,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 业,加速推进 IT 与 BT 融合发展,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弯道超车。未来三年,创新中心将吸引不少于 30 家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高新企业入驻。

刘陈立对回国后选择来深圳做科研很满意,他对国家的科技政策和深 圳的科研环境青睐有加:“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3 年 7 月视察中国科学院 时就指出:‘人造生命不仅对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医 药、能源、材料、农业、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深圳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合成生物领域超前布局,尤其是 2019 年深圳 进入‘双区驱动’特殊时期,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明 显提速。”为响应国家号召,“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深圳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同时布局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将合成生物学纳入重大规划中。

合成生物产业蕴含巨大技术潜力和社会效能,有望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和升级发展。如今,实验室经济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发展模式, 合成生物正是适合实验室经济模式的一个新兴产业方向。合成创新院不仅 要在学术上有更强的引领优势,还要积极抢占国际合成生物产业新一轮竞 争的先机,充分发挥科研机构源头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后劲力量,为深圳经 济繁荣、国家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