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科学 > 科技机构成果 科技机构成果

扫码关注

靠创新产出一流成果

作者:王小广主编 杨柳著 来源:源头与活水 :新型科研机构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3-03-30 人已围观

量子科技是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实力和意志的具体体现,它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此外,量子科技也离不开人才,特别 是国际学术大师和顶尖量子工程师。因此,深圳量子研究院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为国家和大湾区凝聚和培养世界级学术大师、学科引路人和国之大器量级的量子工程师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量子研究院充分发挥广东省、深圳市的政策优势,以及南科大的体制优势,通过建 立国际化研究平台,积极引进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专业研究人才,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研究院组建了国内顶尖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国内 量子信息、量子材料、微电子、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的著名学者担任,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30 名,为研究院高 水平人才的引进和评估把关。

这是一支由国际一流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个个身怀绝 技——卢海舟,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专注发展电子输运理论,利用量 子场论方法研究拓扑半金属等拓扑物质在磁场中的电子输运性质,包括局 域化、负磁阻、量子振荡等,并有广泛实验合作。已经在《自然》《自然 物理学》《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 80 多篇论文。

冯军,曾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自然科 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 年世界研发 R&D100 大奖、劳伦 斯国家实验室 2003 和 2011 杰出研究绩效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电子 学、超快测量、先进材料、同步辐射、自由电子激光等。

范靖云,获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前美国国家标准局物理学家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访问教授,在量子信息和基础物理进行了开 创性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一流科学杂志。现任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陈廷勇,长期从事自旋电子学、量子材料和量子输运方面的研究,在 多个领域做出重大原创贡献。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工作时,曾独立和协同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如测定了一种铁基超导体的能隙结构;实现了单层磁 性膜自旋磁矩反转;实现了颗粒膜自旋矩;首次把安德列耶夫反射谱理论 和实验实现完备化。

张立源,2007 年获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4 年起在南方科技 大学主要从事低温和强磁场的量子输运实验研究。近期主要关注新型拓扑量子材料与人工低维微结构器件的电学、光电特性的研究。张立源教授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该成果入选 “2019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孔良,主要从事量子拓扑物态、共形场论、范畴学和表示论的研究。 曾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的长聘副教授。已在物理和数学两个不同领域的国际顶尖期刊——《物理评论快报》《高能物理学》《通讯》《数学物 理进展》,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 29 篇,曾为多个期刊担任审稿人。

贺煜,2015 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在澳大利亚新 南威尔士大学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半导体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代表性 成果包括单光子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量子计算方面实现世界最高光子数 波色抽样、量子网络方面实现单光子向单电子自旋的量子传态等。

翁文康,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进 行有关量子信息和物理、化学学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 年 1 月,任职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他的学术工作主要集中于量子算法的设计 和量子模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这些国际顶尖人才聚集到深圳量子研究院的平台上,瞄准量子科学与 工程这一充满期待与挑战的前沿科学领域,聚焦量子物态、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量子工程应用等研究方向,引领广东省在若干重大基础领域 (如量子物理、单晶量子材料规模制备 ) 产出一批国际一流的原创成果,特 别是在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大尺寸单晶量子材料规模制备研究方向开始领 跑国际,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一批揭示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 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第一个重磅成果是在三维量子霍尔效应领域,一方面,研究团队在 ZrTe5 体系中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的电荷密度波机制(《自然》2019 年 5 月 23 日),该效应的实验验证花了 30 年得以实现;该成果负责人张 立源副教授是 2016 年度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里“基于输运的固态量 子计算与量子芯片”项目核心成员之一。该成果入选“2019 年度中国十大 科技进展”。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基于 2017 年的原创工作,并参与麻省理 工学院帕布鲁教授团队“时间反演对称条件下非线性霍尔效应的观测”研 究工作(《自然》2019 年 1 月 17 日);理论联合实验研究团队在 Cd3As2 体系中观测到基于外尔轨道的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自然》2019 年 1 月 17 日)。该成果负责人卢海舟教授也是 2016 年度广东省“基于输运的固态量子计算与量子芯片”项目核心成员之一,2019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第二个重磅成就是研发出大规模高速生长大尺寸单晶二维量子材料。 俞大鹏院长领军的创新团队利用外延生长方法,不仅快速生长出米量级尺寸(世界之最)的石墨烯大单晶(《科学通讯》2017 年 8 月),还进一步 把石墨烯单畴生长速率的世界纪录提高了 2000 多倍(《自然化学》2019 年 8 月);目前,大尺寸单晶石墨烯与大尺寸少层石墨烯工程化研发项目 分别落地于深圳市福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光明区,为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备出了 100 平方厘米的单晶六方硼氮,为该量 子材料的国际最大尺寸纪录。

第三个重大发明是俞大鹏院长带领团队创新提出了自旋波 - 超导量子比特耦合器件系统,完成理论和实验设计验证。已获批国内发明专利,并 申请“多超导量子比特中任意两个比特耦合的方法及其系统”国际 PCT 专利。

两年多时间,深圳量子研究院瞄准量子科技前沿领域,坚持创新跨 越,一流成果迭出。2019 年,研究院成为广东省量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 室,量子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