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归读客乡

作者:黄启键 来源:《一滴敢报江海信》 责任编辑:Gangan 2023-10-23 人已围观

世界上有一个特别的公园,叫归读公园。
 
滔滔梅江,滋润着“世界客都”梅州。江南大堤口,一个长达4公里、占地24公顷,沿江堤而建的归读公园,让人在一片浩瀚的绿意和碧波中,感受客家风情和耕读文化。在历史、名人、耕读、风情、休闲等五个主题文化区,一塔、五亭、五榭等建筑景观以及廊、台、楼、阁等小品精致地分布着。其间,邹鲁、丁日昌、李惠堂文化名人亭上“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气作山河壮化身,浊流难染读书人”“自幼早坚球运志,风霜不改百年心”等楹联值得品读。不经意间,可在绿树花草间,看到“送子上学堂”“师道尊严”“相夫教子”“健妇把锄犁”“舂米”等十余座客味十足的青铜群雕,古朴自然,生动多姿。而三处亲水栈道,更让人增添对客都人文自然风貌的沉浸体验。
 
公园命名“归读”,取自叶剑英元帅1977年11月写的《松园》一诗:“四面青山列翠屏,松园终不老闲身。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该诗言近旨远、托物言志,抒发奋斗者的情怀和对故乡的眷恋,也寄托着对客家文化传承的期许。息心静气地在这里“归”,余味无穷地在这里“读”,无论是在梅州、归梅州还是初识梅州,都可以在这方水土间品读到客都文化的意味。
 
江畔对岸,是叶帅母校——东山中学。邻近有客家公园和中国客家博物馆。迈过周溪上的远归桥,走过滨海步道,在圆形的莲塘月影景观里,有一组夺目的“盼”雕塑。五个代表五大洲的铜圈组成的圆拱门两旁,是“走向世界”和“回归家乡”两组共19个纯铜客家人物雕像。拱门前的一尊老奶奶铜像,似在送客,又像是期盼亲人远归。在周边由客家民居改造而成的大学校长馆、名人廉吏馆、将军馆,以及黄遵宪纪念馆、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众多分馆区的环抱间,有一座圆形客家土楼造型的建筑,便是中国客家博物馆。据介绍,该馆开于2008年,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中国”冠名的展示客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综合性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主楼大堂,迎面占据大半面墙的一个硕大的“”字映入眼帘。这是客家话第一人称“我”,是最通常的客家词语之一。客家话是广东三大方言之一,也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大量南宋时期中原官方语言古韵,成为客家族群交流传承的纽带和标志。
 
仿佛穿过时光隧道,在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受中,能看到在千百年迁徙过程中,伴随着历史烟云变幻不断淬炼、成长、发展、壮大的民系族群。这里以“大客家”的视野,以地缘、血缘和文化的联系诠释遍布华夏的客家人。展陈分源流、人文、客魂三大篇章,以史叙事、以事串人,全方位展示了客家民系的迁居足迹、发展历程、民居建筑、民俗风情、礼仪风范。大量的实体文物、翔实的图文以及生动的物景,还有现代的多媒体互动,使人能真切地了解客家民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粤、闽、赣三省交界山区,古时属岭南百越地。两晋到明清,中原战乱不断。梅州逐步成为中原人南下避乱、安居乐业的福地。历经千年,南下客居在此的中原人与当地畲族、瑶族交融,形成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客家文化核心区域。为谋生避祸,宋明以后,梅州人走出国门“下南洋”,足迹遍布全球。至今,梅州旅居海外、境外的侨胞近千万人,是华侨的重要祖籍地之一,成为他们的心灵家园,获得“世界客都”美誉。梅州史话主题展览,以先秦梅州、建置变迁、土客交融、客都形成、历史名人、红色土地几个部分,展陈了梅州人文历史。这座古称“嘉应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闪耀着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将军之乡、长寿之乡等诸多光环,有着1500年客家文化积淀的深厚底蕴。
 
思绪被打开,以往“走读”过的几座客家城市的一些场景宛如拉到了眼前。2000年的金秋时节,在老家大埔,借着假期的几天闲暇,决定沿着汀江溯流而上,前往比邻大埔的福建龙岩长汀走走。当时还无高速公路,跨省的道路因为龙岩的煤车太多而行车艰难。这一带与大埔一样,处于武夷山脉的南段,千山竞秀、层峦叠嶂。长汀自盛唐到清末,均为州、郡、府的治所,古时称为汀州。客家人入闽后,沿着汀江两岸择地而居,汀江水系流域也因此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地处汀江下游的大埔,古时候第一个县名为义招县,是朝廷为“招募北方移民”,以流人营五营建立的。这与古汀州的客家人沿江而下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在漫长的客家迁徙历史上,汀州作为第一个府治行政机关而存在,因此被海内外客家人称为客家首府。
 
用地图琢磨线路间,蓦然发现“宁化石壁”这个地方,在长汀以北、武夷山东麓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长辈们日常交谈间,多次谈起老祖宗来自“宁化石壁”,内心为之一震,便决定前往。石壁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大盆地,当时建成不久的客家公祠坐落在石壁村土楼山上,后倚武夷山脉,前瞰盆地。近山匀称圆融,远山重峦环抱。有口口相传,有谱牒记载,南迁的中原汉人曾经在“避风港”般的风水宝地驻足会聚、生息繁衍、融合发展。“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的祖地认同代代相传,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被全球客家公认为寻根谒祖的“圣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上一篇:鲜血的传续

下一篇:一滴敢报江海信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