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深圳文艺发展40年概述 :“文艺深军”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形象
作者: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来源:深圳文艺40年 责任编辑:chen 2023-02-01 人已围观
文艺是时代的产物,反映时代的改革变迁和发展变化。深圳的文艺家们植根于深圳改革开放的热土,感受深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主动承担讴歌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文化功能。
(一)展现改革开放的风云巨变,讴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大地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窗口和试验场,是率先突破计划经济藩篱和传统观念束缚,开展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急先锋。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所有阵痛、困惑、突围和奋起,几乎都可以在深圳找到个案和样本。反映深圳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表现深圳人的观念更新和开拓创新,实质就是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风云巨变,就是讴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圳的文艺家们以敏锐的目光透视深圳的改革开放,以创新的精神表现深圳人的改革探索,艺术地呈现出特区改革开放的生动画卷。如长篇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全方位地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发展,将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历史的审视和思考,豪迈地向世人宣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社会生产力能够充分发展,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毫不逊色甚至超而过之的经济增长速度。再如,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和《信仰》,以歌声回顾和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唱出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艺术地展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赞颂了党中央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不断走向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报告文学《袁庚传》,站在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现场,生动地表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如何以大无畏的改革创新精神,冲破思想牢笼,响亮地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全新观念,披荆斩棘,奋不顾身,在蛇口实施了一系列影响全国的改革举措,为中国改革开放史谱写了光芒四射、不可或缺的一章。还有,长篇电视剧《命运》,形象地展现出深圳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决心与深圳这块热土同生死共命运,克服重重阻力,呕心沥血地开拓创新,重现了深圳早年改革开放激情燃烧的岁月。而长篇小说《涛声依旧》《岭南风云》等作品,则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特区建设者的沧桑历变和奉献精神,向世人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变革与人的现代化同步迈进的壮丽景象。
(二)扩大深圳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城市形象的建立和城市地位的提升,不仅体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和物质财富的生产,最根本最深层的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世人对它的关注起初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成就,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在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深圳如果不能建构起一个全新的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就会缺乏应有的城市竞争力,就会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的格局中滞后和落伍。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及时地认识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决定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两城一都”,打造彰显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努力建设“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组织创办读书月、文博会、市民文化大讲堂、社会科学普及周等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影响全国的文化品牌。但是,一座城市仅靠“活动文化”来建构文化形象显然是不够的。文化活动可以产生轰动效应,彰显文化亮度,但文化的深度和韵味,必须靠富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来展现。为此,深圳市委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意见》,组织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全力打造“文艺深军”。功夫不负有心人。深圳的文艺家们不负厚望,应势而发,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充分发挥了展现文化深度和文化韵味、扩大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功能。
纵观40年来深圳文艺的发展历程,文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功能,有两个突出的标志:
1.文艺作品获奖数量在广东乃至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文艺精品集聚成深圳文艺的规模效应。
获奖是衡量文艺作品艺术水准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出文艺精品的文化规模效应。据《深圳文艺年鉴》的统计资料,仅在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间,深圳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文艺专业奖1935项,国际文艺专业奖425项,平均每年获奖200多项,最多的一年有400多项。其中获得国际公认的权威奖项有: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国际电影节金奖、国际合唱节金奖、国际杂技节金奖、国际音乐艺术大赛金奖、国际摄影大赛金奖、国际舞蹈比赛优秀奖、国际青少年芭蕾舞大赛一等奖等;获得的国内奖项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鲁迅文学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飞天奖、全国戏剧文华奖等。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深圳有的年度获得的文艺专业奖项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通过这些奖项可以看出,深圳文艺的艺术水准和精品效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不仅产生了一批可以载入中国文艺发展史册的精品力作,而且影响和形成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个性,彰显了深圳国际化城市的文化形象。
2.全国重大文艺工程和文艺活动多次在深圳举办,深圳在全国重大文化活动中尽显风采。
深圳文艺发展的成就和“文艺深军”的逐渐形成,使深圳成为中国文艺界目光集聚的地方。一系列重大文艺工程和文艺活动先后在深圳举办。深圳在全国重大文化活动中也显示出特有的风采。
首先,“文学深军”的特色和成就已被国内文学界所公认。中国作协多次在深圳举办全国性的文学活动。
由于深圳《特区文学》杂志在全国率先扛起“新都市文学”这面旗帜,2005年中国作协在深圳举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暨新都市文学研讨会”,深圳的“新都市文学”现象引起全国的关注和重视。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圳长期以来讴歌改革开放的文学内涵得到国内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赏。2006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在深圳启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论坛”在深圳举行。2018年,《深圳报告》创作在深圳启动。
深圳青年作家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开创了中国校园文学和少年创作的先风,深圳的打工文学更是深圳独有的特色。因此,“首届全国校园文学论坛”于2005年在深圳举行,校园青春文学写作在全国领先。“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已先后在深圳举办过多次。
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对深圳文学在全国产生的文化影响做了精辟的概括:“深圳已经形成有思想、有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文学队伍和评论队伍。他们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与时俱进,辛勤耕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其次,“音乐深军”唱响全国,影响之广,反响之大,国内罕见。全国性大型音乐活动在深圳举办,或在国内其他大型活动中深圳音乐独领风骚,已成为音乐界司空见惯的“深圳现象”。
(一)展现改革开放的风云巨变,讴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是中国大地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窗口和试验场,是率先突破计划经济藩篱和传统观念束缚,开展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急先锋。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所有阵痛、困惑、突围和奋起,几乎都可以在深圳找到个案和样本。反映深圳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表现深圳人的观念更新和开拓创新,实质就是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风云巨变,就是讴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圳的文艺家们以敏锐的目光透视深圳的改革开放,以创新的精神表现深圳人的改革探索,艺术地呈现出特区改革开放的生动画卷。如长篇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全方位地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与发展,将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历史的审视和思考,豪迈地向世人宣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社会生产力能够充分发展,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毫不逊色甚至超而过之的经济增长速度。再如,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和《信仰》,以歌声回顾和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唱出了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强音,艺术地展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赞颂了党中央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不断走向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报告文学《袁庚传》,站在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现场,生动地表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者袁庚,如何以大无畏的改革创新精神,冲破思想牢笼,响亮地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全新观念,披荆斩棘,奋不顾身,在蛇口实施了一系列影响全国的改革举措,为中国改革开放史谱写了光芒四射、不可或缺的一章。还有,长篇电视剧《命运》,形象地展现出深圳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决心与深圳这块热土同生死共命运,克服重重阻力,呕心沥血地开拓创新,重现了深圳早年改革开放激情燃烧的岁月。而长篇小说《涛声依旧》《岭南风云》等作品,则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特区建设者的沧桑历变和奉献精神,向世人展现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变革与人的现代化同步迈进的壮丽景象。
(二)扩大深圳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城市形象的建立和城市地位的提升,不仅体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和物质财富的生产,最根本最深层的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世人对它的关注起初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成就,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在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深圳如果不能建构起一个全新的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就会缺乏应有的城市竞争力,就会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的格局中滞后和落伍。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及时地认识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决定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两城一都”,打造彰显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努力建设“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组织创办读书月、文博会、市民文化大讲堂、社会科学普及周等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影响全国的文化品牌。但是,一座城市仅靠“活动文化”来建构文化形象显然是不够的。文化活动可以产生轰动效应,彰显文化亮度,但文化的深度和韵味,必须靠富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来展现。为此,深圳市委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文学艺术事业的意见》,组织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全力打造“文艺深军”。功夫不负有心人。深圳的文艺家们不负厚望,应势而发,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充分发挥了展现文化深度和文化韵味、扩大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功能。
纵观40年来深圳文艺的发展历程,文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功能,有两个突出的标志:
1.文艺作品获奖数量在广东乃至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文艺精品集聚成深圳文艺的规模效应。
获奖是衡量文艺作品艺术水准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出文艺精品的文化规模效应。据《深圳文艺年鉴》的统计资料,仅在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间,深圳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文艺专业奖1935项,国际文艺专业奖425项,平均每年获奖200多项,最多的一年有400多项。其中获得国际公认的权威奖项有: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国际电影节金奖、国际合唱节金奖、国际杂技节金奖、国际音乐艺术大赛金奖、国际摄影大赛金奖、国际舞蹈比赛优秀奖、国际青少年芭蕾舞大赛一等奖等;获得的国内奖项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鲁迅文学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飞天奖、全国戏剧文华奖等。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深圳有的年度获得的文艺专业奖项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通过这些奖项可以看出,深圳文艺的艺术水准和精品效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不仅产生了一批可以载入中国文艺发展史册的精品力作,而且影响和形成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个性,彰显了深圳国际化城市的文化形象。
2.全国重大文艺工程和文艺活动多次在深圳举办,深圳在全国重大文化活动中尽显风采。
深圳文艺发展的成就和“文艺深军”的逐渐形成,使深圳成为中国文艺界目光集聚的地方。一系列重大文艺工程和文艺活动先后在深圳举办。深圳在全国重大文化活动中也显示出特有的风采。
首先,“文学深军”的特色和成就已被国内文学界所公认。中国作协多次在深圳举办全国性的文学活动。
由于深圳《特区文学》杂志在全国率先扛起“新都市文学”这面旗帜,2005年中国作协在深圳举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暨新都市文学研讨会”,深圳的“新都市文学”现象引起全国的关注和重视。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圳长期以来讴歌改革开放的文学内涵得到国内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赏。2006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在深圳启动;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论坛”在深圳举行。2018年,《深圳报告》创作在深圳启动。
深圳青年作家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开创了中国校园文学和少年创作的先风,深圳的打工文学更是深圳独有的特色。因此,“首届全国校园文学论坛”于2005年在深圳举行,校园青春文学写作在全国领先。“全国打工文学论坛”已先后在深圳举办过多次。
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对深圳文学在全国产生的文化影响做了精辟的概括:“深圳已经形成有思想、有活力、富有创造力的文学队伍和评论队伍。他们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与时俱进,辛勤耕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其次,“音乐深军”唱响全国,影响之广,反响之大,国内罕见。全国性大型音乐活动在深圳举办,或在国内其他大型活动中深圳音乐独领风骚,已成为音乐界司空见惯的“深圳现象”。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