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杨洪祥: 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在罗湖传扬(二)

作者:杨洪祥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25 人已围观

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特区建设角落,用600 余张照片定格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1982年抵达深圳到转业后1985年去市委党校读书,这三年里,我常常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穿梭在基建工程兵奋斗的地方拍照写稿,主要就是在罗湖

1982年刚来时,国贸那里还是块平地。记忆中,几乎在一夜之间,平地上就挖出了大厦的地基。特别是1983 年之后,我经常往国贸跑,基本拍摄了大厦从无到有的建设全过程。那时候国贸周边全是泥土路,风一吹尘土都让人睁不开眼睛,常能看到工人推着板车在小土路上穿梭着运送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繁忙异常。很快,“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全国传开,那段时间,我每次回去整理照片都会发现,国贸大厦又有了新的高度。

那时,我已经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我相机定格的瞬间,也具有极重要的历史意义。每次想到这里,我便有了使命感,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激情,不停地按下快门,想尽可能多地拍摄照片,多留下些历史的印迹。3年下来,我共拍摄了600余张新闻纪实图片。如今40年过去了,镜头下的许多场景仿佛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那时,从即将建成的红岭大厦朝蔡屋围方向望过去还是一片荒地。红岭路附近的笋岗和八卦岭当时还有许多小山包和鱼塘,后来也是我们基建工程兵用推土机将之推成了平地,为后期拔地而起的楼宇建设打下了基础。

如今的地王大厦高耸入云。而在当时,地王大厦原址附近是存放部分供港生鲜的转运外贸出口货站,一些从内地运来供应香港的家禽家畜在这里转运,铁路两边各种粪便常常堆积如山,清理粪便的任务就落到了基建工程兵的身上,部队官兵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义务清理。基于此,我们也成了深圳最早的“义工”。

1983年是我和战友们人生的转折点,所有驻深圳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就地转业改编。当年9月,改编仪式在深圳戏院举行,战士们脱下军装,彼此拥抱,难忘在部队的青春岁月和战友情,纷纷泪洒深圳戏院。我在现场拍了很多照片,把这些历史场景永远留在了胶片上。


▲1983年4月,正在建设中的国贸大厦(杨洪祥 摄影 )


▲1983年9月19日,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其中部分代表参加了在深圳戏院举行的改编大会(杨洪祥 摄影 )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