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1875—1970年,深圳墟:昔日繁华如烟云

作者:蒋荣耀 、南兆旭 来源:《岁月山河:百年深圳历史影像纪》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6 人已围观


 
1979年,边防县宝安升级为地级市,中央和广东省将其命名为“深圳市”。“深圳”一名来源于深圳墟。
 
深圳,意为较深的田间水沟。历史上它不是一个地理名称,不是自然村落,只是这片土地上数十个墟市中的一个。
 
今天,深圳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但是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市场名称。今天再回想一番,这似乎也很有象征意味。
 
深圳河谷地是一块平坦而富饶的谷地,深圳河从中流过,四条支流在谷地附近与主河密集交汇,其中清水河从布吉流出与深圳河交汇,可以通行大型船只。历史上,有三条主要的道路经过这个谷地:元朗到惠州、南头城到沙头角以东、布吉到九龙。它们都在深圳墟交汇,这源于深圳墟独特的地理优势。
 
明朝时,深圳河谷地就有许多墟市,深圳墟只是其中一个。按照当地族谱所载,深圳墟建于大明王朝。当时深圳河谷地最有势力的是福田的黄氏家族,他们十分重视福田村落集聚的龙津墟。
 
清初顺治十八年(1661年),朝廷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以致沿海满目荒凉。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后,被迫迁离的沿海居民才重新复归故土。
 
最早出现深圳墟的文献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靳文谟纂修的《新安县志》,那时复界不久,墟市和后来的繁盛已不可同日而语。
 
至清朝乾隆到嘉庆年间(1736—1820年),新安地区已出现36个墟(集镇),深圳墟是其中颇为繁华的一个,拥有东、南、西、北四门。
 

 
19世纪开始,新安地区很多墟市逐渐没落,深圳墟反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拥有数量众多的商铺。
 
深圳墟被许多住着不同宗族的村庄包围:张氏家族拥有湖贝、水贝、向西和黄贝岭四个村,蔡氏家族拥有蔡屋围,黄氏家族拥有福田村,袁氏家族拥有罗湖村,何氏家族拥有笋岗村。这些富裕而古老的家族之间常年都在争斗不休。
 
19世纪70年代,袁氏家族和蔡氏家族结成联盟,共同出资在深圳河码头边新建了一个墟市,也取名“深圳墟”。1875年,两个“深圳墟”之间发生了一次持续60余天的械斗,张氏家族失去了14位族人。
 
这次墟市争斗过去20余年后的1898年,英国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安县南部的一部分地区。英国殖民者试图将深圳墟纳入租借地内,由于大清官员反对和百姓反抗,最后英方放弃对深圳墟的抢夺。即便如此,英国还是在1899年5月派出2000名士兵,分三路占领深圳墟及附近村庄,盘踞达半年之久。
 
英国人的觊觎行为说明了深圳墟的富饶和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但是在19世纪后半期大清帝国日渐没落和西方帝国肆意入侵的大背景下,深圳墟的经济发展还是有极大的局限性。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