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我们倡导的是怎样的阅读
作者:聂震宁 来源: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与时代变革 责任编辑:kysia 2023-04-20 人已围观
由于阅读目的的不同,阅读的方式往往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今天要倡导的是怎样的阅读?
我们要倡导的阅读,不是我们南昌市孺子亭徐孺子的阅读,也不是白鹿洞书院的阅读,不是“十年寒窗无人问”的阅读,也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阅读。尽管这样的阅读给我们许多很好的启示和推动,然而,这样的阅读,绝大多数都是职业性阅读,是读书人的阅读,是功利性的阅读,包括现在大学生读书,中小学生读书,博士生、硕士生读书,都属于这样的阅读。各种专业人士,也大都在做这样的阅读。我们听过很多阅读的故事,大都是为了获取功名而苦读,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而研读,为了改变个人命运而“悬梁刺股”,甚至是为了改变社会,“半部《论语》治天下”而精读。正因为有着许许多多的这样的阅读,才使得我们形成了民族的共识和共同记忆,使得大量优秀作品得到传承,乃至激发着继往开来的创新,使得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能够源源不断地延续至今。这些阅读很重要,需要继续提倡。但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阅读的全部内容。
我们现在更需要开展的是全民阅读。也就是说,要让全体人民热爱起读书来。
所谓全民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 年曾经提出过“全民阅读”,1982 年又提出过“走向阅读社会——八十年代的目标”,后来,1995 年决定把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和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忌日——4 月23 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可以将这段宣言看成是全民阅读主要精神的表述。这个宣言主张的是所有人都要读书,让所有人都能读到书,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我国在1997年提出以全民阅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工程,正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的一种响应。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2006 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里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十八大特别明确地做出部署:“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在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开展。现在有许多城市在开展读书活动。江西省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我对江西省提出过“每人每天读一小时”的活动尤其感兴趣。早几年日本有过“每天清晨阅读半小时”活动,我们江西省是每人每天一小时,比他们多。这是个非常有创意的活动。这个活动提醒人们,工作再繁忙、生活再繁忙,别忘了读书。一天能用一个小时来读书,个人的生活会更加健康,社会也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可是,我们还得承认,我们全民阅读状况还很不理想。前面的演讲已经跟大家说了,以色列平均一个人一年读64 本书,我国才4.3 本。触目惊心吧?坦率说,其实相当多数的人还达不到4 本。去年在哈尔滨全国全民阅读年会上,作家梁晓声就说过,打死他也不相信咱们每个人一年能读到4 本书。为什么全民阅读状况如此不理想?有人说都是手机阅读、平板电脑浏览、肤浅的阅读闹的,其实也不尽然。欧美国家、以色列、日本也有这些玩意儿,但人家的全民阅读状况比起我们还是要好得多。全民阅读状况不好,还有深层次原因。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有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还有社会风气的问题,这些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最危险的。有一个日本青年作家,被人称作“日本的韩寒”,在北京大学留学。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人不爱读书,尽管经济有了大发展,只要不爱读书,就可以小瞧。这话听了是不是很刺激?刺激!然而,我们确实也应当警醒了。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就是要使得全社会、全体人民都热爱读书,不是为了升学、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事业、工作、业绩,而只是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生活方式,人人自觉地读起书来。
显而易见,全民阅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面对这样的任务,能够不要求开展全民阅读吗?以我浅见,什么时候全民阅读搞得好一些,国民素质就会提高一些,先进文化才能建设得好一些,国家距离文化强国的目标也才真正会接近一些。反之,全民阅读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主要理由。
(本文系作者于2014 年4 月在江西省全民阅读“泰豪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我们要倡导的阅读,不是我们南昌市孺子亭徐孺子的阅读,也不是白鹿洞书院的阅读,不是“十年寒窗无人问”的阅读,也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阅读。尽管这样的阅读给我们许多很好的启示和推动,然而,这样的阅读,绝大多数都是职业性阅读,是读书人的阅读,是功利性的阅读,包括现在大学生读书,中小学生读书,博士生、硕士生读书,都属于这样的阅读。各种专业人士,也大都在做这样的阅读。我们听过很多阅读的故事,大都是为了获取功名而苦读,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而研读,为了改变个人命运而“悬梁刺股”,甚至是为了改变社会,“半部《论语》治天下”而精读。正因为有着许许多多的这样的阅读,才使得我们形成了民族的共识和共同记忆,使得大量优秀作品得到传承,乃至激发着继往开来的创新,使得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能够源源不断地延续至今。这些阅读很重要,需要继续提倡。但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阅读的全部内容。
我们现在更需要开展的是全民阅读。也就是说,要让全体人民热爱起读书来。
所谓全民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 年曾经提出过“全民阅读”,1982 年又提出过“走向阅读社会——八十年代的目标”,后来,1995 年决定把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和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忌日——4 月23 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可以将这段宣言看成是全民阅读主要精神的表述。这个宣言主张的是所有人都要读书,让所有人都能读到书,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我国在1997年提出以全民阅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工程,正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的一种响应。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2006 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里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十八大特别明确地做出部署:“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在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开展。现在有许多城市在开展读书活动。江西省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我对江西省提出过“每人每天读一小时”的活动尤其感兴趣。早几年日本有过“每天清晨阅读半小时”活动,我们江西省是每人每天一小时,比他们多。这是个非常有创意的活动。这个活动提醒人们,工作再繁忙、生活再繁忙,别忘了读书。一天能用一个小时来读书,个人的生活会更加健康,社会也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可是,我们还得承认,我们全民阅读状况还很不理想。前面的演讲已经跟大家说了,以色列平均一个人一年读64 本书,我国才4.3 本。触目惊心吧?坦率说,其实相当多数的人还达不到4 本。去年在哈尔滨全国全民阅读年会上,作家梁晓声就说过,打死他也不相信咱们每个人一年能读到4 本书。为什么全民阅读状况如此不理想?有人说都是手机阅读、平板电脑浏览、肤浅的阅读闹的,其实也不尽然。欧美国家、以色列、日本也有这些玩意儿,但人家的全民阅读状况比起我们还是要好得多。全民阅读状况不好,还有深层次原因。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有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还有社会风气的问题,这些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最危险的。有一个日本青年作家,被人称作“日本的韩寒”,在北京大学留学。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人不爱读书,尽管经济有了大发展,只要不爱读书,就可以小瞧。这话听了是不是很刺激?刺激!然而,我们确实也应当警醒了。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就是要使得全社会、全体人民都热爱读书,不是为了升学、升官、发财,也不是为了事业、工作、业绩,而只是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生活方式,人人自觉地读起书来。
显而易见,全民阅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面对这样的任务,能够不要求开展全民阅读吗?以我浅见,什么时候全民阅读搞得好一些,国民素质就会提高一些,先进文化才能建设得好一些,国家距离文化强国的目标也才真正会接近一些。反之,全民阅读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主要理由。
(本文系作者于2014 年4 月在江西省全民阅读“泰豪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