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向春梅:全国第一例角膜无偿捐献者

作者:姚晓明、冯力、王桂芬、李巧红、郭萍、赖配缘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2-06 人已围观

1999年5月25日,不幸罹患直肠癌的29岁大学教师向春梅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递交了一份申请书,她希望身后捐献出自己一切有用的器官,包括两片眼角膜。6月13日晚,与病魔抗争多时的向春梅平静地离开了世界。遵照她生前的遗愿,几小时后,向春梅的眼角膜被我成功移植给了刘阿婆和另一位来深务工的年轻少女眼中,令两人重见光明。向春梅成为深圳眼角膜捐献第一人。
 
作为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第一例,多家媒体对向春梅的义举进行了报道,如南方网、新华网、《人民之声》杂志等。在中国器官捐献移植发展的历程中,向春梅是浓重的一笔。
 
我当时任深圳市眼科医院角膜病区主任,是向春梅角膜移植的执行医生,至今还保存着向春梅角膜捐献卡。这是深圳实施的第一例无偿捐献角膜手术,我真诚地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捐献角膜的活动中来,在人生的终点再做一次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的眼睛见到光明。
 

▲病床上的向春梅虽然病入膏肓,却对生活充满渴望
 
1999年4月底,向春梅因身体不适和便血到南山区人民医院就诊,发现已患晚期直肠癌。医院为其实施癌组织切除术。当得知医治无望后,她作出了一个决定:无偿捐献角膜。5月25日,她请丈夫代笔写下了申请书:“即使华佗再世,我也无法长久地延续生命,我是多么渴望体会刚刚开始的人生啊!既然如此,作为一名得到国家培养的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我愿意在我死后献出我的一切有用器官,我相信我的两个角膜是完好无损的,也许能给需要它的人带来一线光明。”她请求南山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不要再用贵药、好药。在她看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光明留给别人是最幸福的事情”“对于那些盲人,那么多鲜花,那么多的建筑,一切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如果有人得到我的角膜,他们会非常高兴,会高兴得飞起来”。
 

▲大学女教师向春梅是深圳首位角膜捐献者,这是手术后她留下的角膜标本
 
6月13日的晚上,向春梅全身出现皮下出血、手脚浮肿冰凉等状况。她看着自己的母亲说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要回家……”然后慢慢地、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深圳市眼科医院医学博士姚晓明(右)在机场从武汉中医院眼科主任张虹手中接过由武汉市民周晓捐献的眼角膜
 
向春梅离世后,我摘取了她捐出的两片眼角膜。一直等着眼角膜救治的刘阿婆和来深务工的贵州姑娘成为受益者,向春梅的两片眼角膜分别植入了她们的眼中,让她们重见光明。
 
作为国内无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向春梅的义举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此后短短半个月,市民们前往市红十字会,市眼科医院表示认捐角膜的人数已达100人,有30多人填写了申请。1999年10月21日,市能源集团的员工代表向市眼科医院递交了该集团95名志愿者的器官捐赠书。1999年11月17日和12月17日,建筑工人段国生和青年干部杨萍,要求医生将自己完好的眼角膜摘下捐给了别人。深圳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随后发出了《留下光明在人间——关于捐献角膜的倡议》。
 
2000年,我国首个眼库在深圳建立,无数个向春梅通过眼库将眼角膜无偿捐出。至今,深圳市眼库已获600多例角膜捐献,成为国内唯一接受全国各地角膜捐献的眼库,也是目前我国获取捐献角膜数量最多和供体角膜全部来源于无偿捐献的眼库。
 
2003年10月,全国第一个有关器官移植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出台,让公民在捐助器官、医院实施手术的时候有法可依,让这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口述者:姚晓明,时任深圳市眼科医院角膜病区主任
整理者:冯力、王桂芬、李巧红、郭萍、赖配缘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