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1960—1975年,青春往事:深圳的知青岁月

作者:蒋荣耀 、南兆旭 来源:《岁月山河:百年深圳历史影像纪》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9 人已围观



 
铁岗水库1957年竣工,集水面积64平方公里,库容量6840万立方米,曾经是宝安县最大的水库。
 
铁岗林场是铁岗水库下属的一个林果场,林场下属还有个畜牧场。1973年开始接受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林场的任务也不只是管理荔枝树,还需负责林场周边土地的管理和水源的保护。
 
知青下乡的第一课就是学习耕田、插秧、割稻、种甘蔗、种花生、嫁接果树等农活。
 
铁岗林场的知青,比起其他地方的知青算是幸运的。这里的知青九成都是深圳海关子弟,还有几位来自县委大院,基本上都曾经同时在一个学校读书,相互比较熟。
 
知青每月有22元生活费、36斤粮食的配给,不过生活条件仍然很艰苦。女知青住在猪圈改造的宿舍里,一次一条毒蛇藏在一位女知青枕头下,吓得她魂飞魄散。煮饭也是过去农村的大灶台,负责做饭的女知青在灶台前放一条凳子,站在上面做饭。由于夏天天气热,卫生条件不好,有许多男知青身上长癣。
 
吴悦光是1975年第二批下乡的知青。他回忆说,知青们也善于苦中作乐。有一回水库放光了水,知青们去水库抓鱼,居然抓到一条40斤重的大头鱼。平时知青都吃自己打来的鱼,吃不完的鱼,就晒成鱼干,有人还把鱼干带回家孝敬父母。
 
女知青喜欢养小鸡,从家里带来很多小鸡苗养,有一次发现丢了一只老母鸡,四处找不到。没几天,它领着一群小鸡回来了。
 
知青刚刚到林场时都是靠煤油灯照明,后来知青们决定拉电照明,尽管场里没有资金,知青自力更生,连电线杆都是自己动手,终于把电线拉到林场。
 
通电以后,知青们用午休时间上山砍柴卖,一个月攒够了700块钱,买回来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由于知青大多是深圳海关子弟,每年海关会组织员工来慰问。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不少铁岗林场知青的生活照片,正是海关慰问知青活动所留下的珍贵镜头。
 

 
为活跃文化生活,1967年,蛇口业余文艺宣传队成立,公社下辖的蚝业生产大队、渔业生产大队、省属的养殖场和一些小厂矿企业的年轻人组成了蛇口业余文艺宣传队,广州知青成了文艺宣传队的骨干。1968年,蛇口文艺宣传队在宝安县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次年应邀加入宝安县春节慰问团,前往边防军营和海岛驻军慰问子弟兵,受到部队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1963年,光明农场为参加省级比赛组建了第一支文艺演出队,后升级为光明文艺宣传队。在最辉煌的时期,光明有四支宣传队在各地演出,并在宝安县的文艺汇演中同台演出,引起轰动。
 
文艺表演为艰苦岁月提供了精神食粮,也培养了一批知青成为文艺工作者,像后来成为粤剧界名家的李章明、到文化局工作的梁崇汉、担任市作协秘书长的梁兆松……
 
在改革开放大幕拉开的1978年,深圳启动了知青回城的工作,有超过1000人回到了广州;有的考上了大学,甚至出国留学;也有很多人留在深圳,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他们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建设力量,他们也是深圳第一代拓荒牛。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