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甲午惨败,洋务夭折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8 人已围观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对外闭关锁国、对内一盘散沙的难兄难弟,在西方列强黑森森的舰炮炮口深渊般的凝视下,不约而同地展开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自强运动。
 
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揭开了清朝洋务运动的序幕。
 
洋务运动的目标是“富国强兵”,“国”富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兵”在纸面上的强,肉眼可见,尤其是以倾朝之力打造出来的北洋水师,于1888年被《美国海军年鉴》评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睦仁颁布《王政复古》诏书,标志着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
 
毫无疑问,明治维新的目标也是奔着“富国强兵”这条路去的。但在方法论上,两项运动有着根本的区别。洋务运动的“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始终停留在器物改良、技术提升的层面上,完全不触及制度、文化的革新。明治维新则是一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教育、社会生活诸领域,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方位改革:政治上进行近代化政治重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融入工业化浪潮;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陆军参考德国,海军对照英国,年满20岁的男子必须服兵役3年、预备役2年,后改为服兵役3年、预备役9年;司法上效仿西方各国体制,相继订立了法式刑法、法德混合式民事法和美式商法;教育上大力开办新式学堂,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提升民众综合素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欧洲化”。
 
明治维新,让日本悄悄推开了近代化的大门。
 
经过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涂抹,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上空,战争彤云密布。一个是固守国本、社会经济上却回光返照的老帝国,一个是全面西化、实力喷薄欲出的新兴国家。稍具战略判断力的人都明白,在如此纠结的地缘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事实上,日本早就磨刀霍霍了。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矛头所指,不言而喻。而被西方坚船利炮吓破了苦胆的清廷,还天真地以为立志于脱亚入欧的日本依然是苦命的邻居,是可以抱团取暖的伙伴,于1871年与之签订了两国之间的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约定“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巴巴地想着与日本的友谊天长地久。
 
日本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已经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85年,日本提出了目标清晰的十年扩军计划。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所谓的《清国征讨方略》。日本急于对外扩张,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888年,日本交叉进行的两次工业革命进入高潮,意味着日本试图突破岛国资源、市场瓶颈,大规模对外扩张的内在张力已达到临界点。
 
1890年后,日本以前所未有的动作大搞军备竞赛: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用来发展海军、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再由政府官员薪金十抽其一,补充造舰经费。举国上下,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近乎疯狂地支持造舰,为一场蓄谋已久的中日战争做最后的准备。
 
而清廷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总吨位27000吨,各类战舰25艘,2000吨位以上战舰7艘。1890年时,日本海军总吨位仅17000吨,2000吨位以上战舰5艘。但仅仅两年后的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1885年制定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建立起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团和1个近卫师团。日本海军拥有战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高达72000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