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九龙寨城”,半部香港史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09-18 人已围观

《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墨迹尚未干透,两个月后英军就悍然越界,强占深圳河北岸的深圳、沙头角等重要墟镇和九龙寨城。这种食言而肥、得寸进尺的霸道行径,就连做惯了软壳蟹的清政府也实在忍不下去了:按照英国人这样的强盗逻辑,是不是不久之后就要以东莞为界了?然后是广州……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立即指示中国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要求其从深圳和九龙寨城撤军。5月21日,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照会港督卜力说:“中国对此事表现了极大的容忍。英国进军九龙城,驱逐中国军政官员,强令中国官兵撤出深圳,悬挂英国旗,如此种种行为出乎意表。”
 
英国对交还深圳墟等深圳河北岸地区提出了三个无赖要求:一是要求清政府公开宣布将时任两广总督谭钟麟撤职;二是赔偿英国镇压新界人民反抗的全部费用15万元;三是在中国同意赔偿前,英国应继续占领深圳。
 
6月下旬,李鸿章与英方代表艾伦赛在北京就深圳墟撤军问题进行谈判,对英方提出的三个所谓“条件”表示非常愤慨,坚决拒绝,谈判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深圳人民也一直在坚持抗争,手持原始武器的乡勇虽然不能和英军正面对抗,但没日没夜的袭扰、游击、伏击,也让英军泥足深陷,苦不堪言。
 
深圳河北岸的下沙村就是其中典型。下沙村村民均为黄姓,南宋时期由黄氏一世祖黄默堂辗转至此开基立村。其墓在今深圳市莲花山西北坡,建于南宋淳祐八年,今存九世祖“黄思铭公世祠”始建于明代。黄氏是货真价实的“老深圳”,保家卫乡之心赤诚。
 
下沙村乡勇的首领叫黄耀庭,原名黄恭喜,绰号“盲公喜”。他少小习武,性格豪爽,仗义疏财,是广州、惠州一带有影响的洪门首领之一。后于1900年加入兴中会,同年担任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灿烂一笔的三洲田起义军的先锋官。
 
1899年春天英军强占深圳墟时,适逢黄耀庭自南洋返乡。他立即召集附近乡镇洪门兄弟及当地乡民商议,伺机打击英军。通过一段时间的侦察,他们发现英军时不时会三五成群地开着汽艇来深圳河河口的红树林一带打水鸟,决定利用地形之利打一个伏击。
 
黄耀庭跟弟兄们用竹子做了一批抛石机运到红树林里隐蔽。抛石机借助竹片的弹力,可将石头抛掷数十米远。一天黄昏时分,黄耀庭得知英军十来艘小汽艇正向红树林驶来,立即带人到红树林埋伏。英军接近红树林边时,黄耀庭下令所有抛石机一起拉动,漫天飞石砸向英军。英军猝不及防,伤亡数人,剩下的狼狈逃窜,从此再也不敢踏足红树林周边区域。
 
新安县下辖的雁田(今属东莞凤岗)邓氏与新界锦田邓氏血脉情深,此前就踊跃组织乡勇赴新界助阵抗英。这一次深圳墟有难,他们再次挺身而出,1000多名村民签名宣誓保卫家乡,10天之内就组成了一支3000多人的民兵队伍。武进士邓辅良组织义军,购置武器,并在雁田村南面望恢岭上构筑工事、修造炮台,阻止英军北侵,并组织敢死队成功夜袭英军在深圳布吉坳的军营。
 
雁田乡民的忠肝义胆震动朝野,被清政府授予“义乡”称号。
 
占领深圳墟后的第十天,港督卜力明显感受到了深圳河北岸民间武装反抗的压力。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义律一样,会算账的他开始评估占领深圳墟的安全管理成本。他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从深圳河到东莞一带是中国最动乱的地方,它是‘三合会’总部所在地,统治这样一个地区(甚至只及深圳山头),需要加派军队,大量增加警察,……要增加很大花费。我认为,现在以河为界最好。”
 
外交僵局和民间反抗的双重压力,以及对向深圳河北岸无限度扩张可能引发列强连锁反应的担忧,让好战分子们渐渐冷静了下来。卜力和英国殖民地事务部大臣把球踢给了首相索尔兹伯里,敦促后者在深圳问题上迅速做是走是留的决定。
 
11月2日,卜力下达了撤军命令,“女王陛下政府已决定自深圳撤回到先前划定的界限以内,望着即照办。应明告两广总督,望其保护占领期间为维持法律与秩序、确保生命财产安全而对英军表示友好的界外居民。在此等方面若不与本殖民地政府合作,则可能招致再度占领”。为了掩饰占领深圳战略的失败,英国人临走时还装模作样地挑唆和恫吓了一番。
 
11月13日,英军南渡深圳河撤回新界。
 
在深圳本土乡民的英勇抗争下,英军占领深圳墟等深圳河北岸地区的图谋破灭,最终铩羽而归。但被隔离在边界线之外的九龙寨城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