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任正非的 1987

作者:张新奇 来源:《奇迹之城:深圳备忘书》 责任编辑:chen 2024-09-25 人已围观

1987年9月15日,一家注册资金仅仅为2.1万元的民营公司成立,注册地点是在蛇口南油的一栋居民楼房里。公司名叫华为。创办人任正非说,曾经觉得“华为”这个名字不好,因为是闭口音,想改掉名字,但是拿到营业执照以后就改不了了,因为一分钱都没有了。
 
谈不上什么抱负与雄心,已经43岁的任正非面对的是活下去的无奈。
 
任正非回忆童年:“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直到高中毕业我没有穿过衬衣……我上大学时妈妈一次送我两件衬衣,我真想哭,因为,我有衬衣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我家当时是2~3人合用一条被盖,而且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我们家当时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如果不是这样,总会有一个、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任正非大学期间参军,1983年工程兵撤销改编,他转业至蛇口南海石油公司所属电子公司任职。
 
在一次生意中,任正非被人坑了200多万元,货款收不回来—当时内地城市月平均工资只有100多元。这是一笔巨款。任正非因此被辞退,妻子也与他离了婚。
 
离婚后,任正非将年迈的父母、亟待照顾的弟妹都接到深圳与自己同住。一大家子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没有厨房,只能在阳台炒菜做饭。通常在市场收档时,父母才去买些便宜的蔬菜。而当时任正非患上糖尿病,心脏也出了问题。
 
公司成立后,任正非一度为做什么犯愁。“我们这种人在社会上,既不懂技术,又不懂商业交易,生存很困难,很边缘化的。”任正非回忆当时的窘境。刚开始,他甚至考虑过墓碑和减肥的生意,后来经人指点帮助,才代理了香港康力公司的电话交换机,做起了贸易。
 
交换机是一条外线连接多台电话分机的转换设备,任正非在部队是通信技术骨干,算是干回了本行。极为关键的是,任正非无意中闯入的通信行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存在巨大的需求,而整个世界,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因通信产业的日新月异而天翻地覆。
 
1978年,我国固定电话年末用户只有193万户,书信、电报是人们的主要沟通方式。到华为成立这一年,全中国的电话普及率只有0.38%,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一部电话初装费要三五千块钱,相当于很多家庭一年甚至两年的收入,而且需要排队、请客。从1986年开始,国家对通信设备进口税收半免或全免,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1996年。只用十多年时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从100多万户增长到1亿户。
 
“当时只要能搞到进口货,有多少要多少,不用发愁卖不动。”一名参与当年创业的华为老员工说。
 
任正非则在自述中讲到当年的艰难:“那时候我们人少,都是用公共汽车来运货物。没人帮忙,我就得自己背,背20米左右堆在那里,再去背20米……这样一小段一小段路地挪,货物要堆在看得见的地方,否则丢了怎么办?那时候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都很好,允许我把货物搬上公共汽车。”

很赞哦! ( )

上一篇:招商银行

下一篇:省港风云录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