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巷中总见一身影:老街寻标配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9 人已围观

观澜老街去找不同,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相同”。此处拥有者,他处亦有。我称之为“标配”(标准配置)。标配让老街似曾相识,削弱了独特性,又可在似曾相识中细究腠理,恍然入定。
 
深圳有一些称为老街的地方,以保留历史风貌为初衷,将一些曾经人气很旺,后来老化、落寞,一时半会儿又不方便拆掉的墟镇重新梳理包装,试图使之聚拢人气,焕发活力。除“老街”二字,有些则以“小镇”“古镇”等自号,性质都差不多。深圳建城历史不长,这样带着农耕色彩的街路尚能挺得住高楼大厦碾压。再过些年,它们是否存在,还真不好说。
 
观澜老街位于龙华区。资料显示,该地是深圳历史上四大名墟之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古墟由观澜大街、卖布街、新东街、西门街、南门街、龙岗顶街、立新巷等十几条街道、巷道组成,在清代,此处乃中外商品交易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题外话,中国大地上,稍微繁华的地方,一度喜欢自称“小香港”,如今,估计自称“小深圳”更具现代感了。
 
观澜老街之不同,或是碉楼较多(与北方大地上出现过的“炮楼”“碉堡”相似)。旧时匪患严重,建此碉楼,直通通的一个圆柱体或长方体,高而结实,外面无楼梯,易守难攻。只要里面水和粮食充足,外面的人就只能干看着。此类碉楼在岭南并不鲜见,观澜尤其多,至今保留十几座,沧桑斑驳。似可佐证曾经繁华而富有,是土匪觊觎的肥肉。
 
目力所及,街道上更多的则是所有“老街”或“古镇”之标配。比如成衣品牌。老街上的“卖布街”是条步行街,旧时引领布匹及成衣市场的时尚潮流,吸引了宝安、惠州、东江流域及北方地区的众多客商到此,堪谓客似云来。居住在周边来赶墟的人们,也时常要到这条街上逛逛,买一块流行的布料,做一件漂亮的衣服。卖布街曾有“大街不大,日进斗金”的说法。今天的卖布街上,却以大路货居多,若老北京鞋店、新百伦领跑,若专卖女士内衣的都市丽人,其他如特步、361°等。有一年单位组织长跑活动,发了一套全身的361°,出门便与快递员撞衫。其时快递员还没统一服装。吾知职业无贵贱之分,只是觉得太普及。还有一次,叫了电单车,司机跟我个头差不多,同样是蓝色的361°。我坐在后座,看上去,和他像双胞胎。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叫电单车了。
 
至于以纯、森马,亦然。这些品牌我不懂,老婆懂,有时会走进去看看。她见这些品牌,常常小小地感慨一下,森马,哦,昨天在某个老街上看到;哦,以纯,半年前去过的另一个“古镇”上也有。
 
与此搭配的辅助店铺,则为周六福、金六福。买完衣服配首饰,倒也合理。店中不见多少人。人家非但没倒闭,反而像爆炸一样,四处散花,起码证明有生意做。
 
这些熟悉的,带着故事的“标配”忽地亮在我面前,吾不沮丧,低头把玩,如数自己的手指头。本来也没指望老街一惊一乍。或曰,我不希望它浑身写满“独特”,反因半是熟悉半是陌生而心安。“标配”给了老街一个骨架,令其结结实实地站立在这里,而骨架上的肉和骨缝里流淌的血液自然还是属于自己的。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