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巷中总见一身影:老街寻标配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09 人已围观


老街另一标配:庙宇或家祠。
 
深圳总共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叫出名字来的寺庙不过那么几个。但小巷中、榕树下、河湖边、废弃荒地乃至公园的凉亭旁,都有本地人建造的无名“小庙”。砖头和树枝勾连出巴掌大一个空间,也算“庙”。无和尚居住,神灵却可到此暂歇。神灵又不要求一定住三房两厅什么的。经过时斜眼扫视,见里面供奉着菩萨、关公、弥勒佛、孔子等塑像。有的什么也没有,空空的一层灰,仍依稀可见神灵出没。
 
此处有一“观澜古寺”。亦不大,无外墙,可直接进门。正值疫情期间,门口坐着一个老年保安,面目和善。让我们先测体温,再填写近日行程表。踏进高高的门槛,里面一主殿两侧殿。主殿内乃一佛像,侧殿内分别是关公与财神,看来也是各司其职。我在关公处没作停留,在财神处许了个愿,比较世俗的那种。还有一个塑像,辨认不出,应该是掌管学习的吧?见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虔诚地跪在那里,拜了又拜。我暗祝他期末考试门门打高分。
 
观澜老街中见到两个祠堂。一个是万安堂村的“王氏宗祠”,两边贴的对联是“两晋家声远,三槐世泽长”。我亦姓王,对自己的姓氏从无自豪感。此乃天赐,与我个人努力无关。有人建一个某城市的王氏宗亲群,我被拉进去没几天便退出了。大家阅历和生活处境反差极大,价值观更是毫无交集,有一个相同的姓氏又能怎么样。站在此地的王氏宗祠前,忽有触动。这样几间老屋,由族人捐款建成,定期祭拜、议事,就是用来规范族人行动坐卧、一言一行的。天长日久,相同的价值观渐渐形成。宗祠之功,绝非一时一地,可代代传承。人走到哪里,祠堂就在哪里。
 
另一个是三栋屋村里的“肇敏家祠”,门旁贴着的对联是“肇居千载,敏宅万年”。观澜老街本来不大,里面竟又是一个个小村,分分合合,各自连接又有所保留,说是包容也好,说是坚持也罢,只要谁也别吞掉谁,就挺好。“肇敏”非姓氏,或为祖宗对后代的期许。《诗经》中有“肇敏戎公”之句,肇敏者,尽心竭力也。古代谥法中,有“肇敏行成”之说,意为“正直”。两个解释都说得通。
 
祠堂乃慎终追远之地,亦有宗教内涵。西方人做了错事坏事,上帝会惩罚。东方人做错事,无颜到地下面对祖宗。祖宗亦是一敬畏源。这些庙宇和宗祠,在深圳光鲜的外壳下面,却支撑着一副鲜为人知的骨架。我从不认为这是农耕残余,反而坚信这是敬畏心。拜神拜祖先并不全是功利诉求,更有自我约束在里面。
 
另一标配,让我欣慰,此即中型商业综合体。强调中型。观澜老街最把头的位置,有一个颇具山寨味道的名字:兴万达商场。进去转转,吃喝玩乐,基本什么都有。品质上,上可着天,下可落地。圣诞树与糖葫芦齐飞,大蒜共咖啡一色。摸着的不是蓝天,是最低级的大气层;落下的地,不是广袤原野,乃一泥泞小道。其意义在于,提供多种服务,又不至于比周边店铺跳跃太多,抢了所有人的生意。它连接着原始生活与更高的期许,却不霸王硬上弓,追求一步到位。我亲眼见过巨无霸型商场的诞生:高大全,整齐划一,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老旧房子全部推掉。小生意人要么为我所用,要么自行离开。一种无形的哀鸿遍野。
 
观澜老街上,我融入人群,还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标配”,也在灵活地跳动。它们并未令老街失去风格,磨损了本色。这庸常便是其本色。新旧混搭,古今掺杂,忙忙碌碌的生活气息,每天都从这里散发出去,将剪影刻画在墙上。
 
冬日的阳光依然温暖,有人行色匆匆,有人悠闲漫步。
 
老街,你好。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