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河套牵手,展翅高飞
作者:杨黎光 来源:奔腾的深圳河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14 人已围观
创办“皇巴士”,促进香港新界西北地区与深圳的往来便利,只是文伙泰的初试啼声。真正让他名列推进深港合作“名人堂”的,是他最早提出了深圳河河套开发和河套开发“一河两岸”规划。
文伙泰早年在英国留学、工作,1977年回港后,有感于香港新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港岛、九龙都会区,雄心勃勃地编制了一个新界地区发展研究报告,并通过正式渠道呈交港英政府。但彼时的新界地区在港英政府眼中只是边境禁区,对其前途并不上心。
改革开放后深圳河北岸的蓬勃发展势头,让文伙泰看到了新的希望。1991年,就在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谈判恢复前夕,时任深圳市政协常委会委员的文伙泰提出,“希望协同发展深港两地一家亲,资助开展深港边境沿深圳河一带的合作规划研究”。他的初心很单纯:以深圳河北岸的努力,唤起南岸的响应。
时任深圳市政协联谊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克科回忆,在一次香港委员小组会上,文伙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很好的机会,在深圳河那边。”不久之后,张克科与文伙泰有了一次长谈,不但理解了文伙泰“祖祖辈辈都和深圳人一起,同耕一片地,同饮一河水”的深港两地情,也知晓了文伙泰关于“一河两岸”构想的第一步:在深圳皇岗口岸渔农村和对岸的香港新界新田村各建一栋科技商务大厦,成立“跨境科技园”,共同进退。
这,就是后来“河套合作区”“一河两岸”沿河经济带等一系列构想的雏形。
有了这个雏形,张克科和文伙泰一起多次与深圳市内外专家座谈,在深圳河沿岸实地考察,飞往北京向有关部门汇报。让张克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文伙泰先生给领导汇报,他每一个要点用粤语说一个开头,我们就用准备好的汇报大纲以普通话作说明”。张克科描述的这一幕极具画面感,文伙泰不会说普通话,但他期盼深圳河两岸同富裕、共发展的拳拳之心,应该没有人会“听”不懂。
深圳方面热烈响应。深圳市政协不但委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全力投入专题研究,还邀请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马洪主任、国家体改委高尚全副主任等一批资深专家型领导共同出谋献策,就跨境交通、港深科技大厦和口岸联检模式三个专题立项研究。
1992年,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个部委专家参与论证,深圳市政协第一次提出了利用深圳市福田保税区地缘优势,创办“深港科技园”的设想。
1994年,文伙泰个人出资1000万港元成立“深圳特区促进深港经济发展基金会”,开展深圳河沿河经济合作专项研究。基金会分批开展了“一河两岸”沿河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建立合作基金开发建设等专项课题。此外,还有打通梧桐山贯通大鹏湾、深圳湾,建立深圳河旅游观光带等计划,以及一地两检、发放深港跨境工作签证、开通跨境穿梭巴士等研究报告,并计划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一一完成。
1996年,《深圳河经济合作区规划设想》《深圳河福田—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研究报告》等相继完成了论证。以落马洲河套地区为中心的深港跨境科技圈的蓝图,令人心潮澎湃。“这件事,等到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可以做!大家都这样认为。”张克科说。
1997年4月18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一期工程完工。根据1997年7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第221号令,深圳河治理后,以新河中心线为深港两地的边界线。因治理深圳河裁弯取直后的“过境”土地,原位于深圳市行政区域,面积共约0.91平方公里的四块地,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区域范围;原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共约0.12平方公里的五块地,则进入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
也就是说,深圳河治理后,深港两地都在对方拥有数块业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飞地”。
文伙泰早年在英国留学、工作,1977年回港后,有感于香港新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港岛、九龙都会区,雄心勃勃地编制了一个新界地区发展研究报告,并通过正式渠道呈交港英政府。但彼时的新界地区在港英政府眼中只是边境禁区,对其前途并不上心。
改革开放后深圳河北岸的蓬勃发展势头,让文伙泰看到了新的希望。1991年,就在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谈判恢复前夕,时任深圳市政协常委会委员的文伙泰提出,“希望协同发展深港两地一家亲,资助开展深港边境沿深圳河一带的合作规划研究”。他的初心很单纯:以深圳河北岸的努力,唤起南岸的响应。
时任深圳市政协联谊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克科回忆,在一次香港委员小组会上,文伙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很好的机会,在深圳河那边。”不久之后,张克科与文伙泰有了一次长谈,不但理解了文伙泰“祖祖辈辈都和深圳人一起,同耕一片地,同饮一河水”的深港两地情,也知晓了文伙泰关于“一河两岸”构想的第一步:在深圳皇岗口岸渔农村和对岸的香港新界新田村各建一栋科技商务大厦,成立“跨境科技园”,共同进退。
这,就是后来“河套合作区”“一河两岸”沿河经济带等一系列构想的雏形。
有了这个雏形,张克科和文伙泰一起多次与深圳市内外专家座谈,在深圳河沿岸实地考察,飞往北京向有关部门汇报。让张克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文伙泰先生给领导汇报,他每一个要点用粤语说一个开头,我们就用准备好的汇报大纲以普通话作说明”。张克科描述的这一幕极具画面感,文伙泰不会说普通话,但他期盼深圳河两岸同富裕、共发展的拳拳之心,应该没有人会“听”不懂。
深圳方面热烈响应。深圳市政协不但委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全力投入专题研究,还邀请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马洪主任、国家体改委高尚全副主任等一批资深专家型领导共同出谋献策,就跨境交通、港深科技大厦和口岸联检模式三个专题立项研究。
1992年,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个部委专家参与论证,深圳市政协第一次提出了利用深圳市福田保税区地缘优势,创办“深港科技园”的设想。
1994年,文伙泰个人出资1000万港元成立“深圳特区促进深港经济发展基金会”,开展深圳河沿河经济合作专项研究。基金会分批开展了“一河两岸”沿河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建立合作基金开发建设等专项课题。此外,还有打通梧桐山贯通大鹏湾、深圳湾,建立深圳河旅游观光带等计划,以及一地两检、发放深港跨境工作签证、开通跨境穿梭巴士等研究报告,并计划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一一完成。
1996年,《深圳河经济合作区规划设想》《深圳河福田—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研究报告》等相继完成了论证。以落马洲河套地区为中心的深港跨境科技圈的蓝图,令人心潮澎湃。“这件事,等到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可以做!大家都这样认为。”张克科说。
1997年4月18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一期工程完工。根据1997年7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第221号令,深圳河治理后,以新河中心线为深港两地的边界线。因治理深圳河裁弯取直后的“过境”土地,原位于深圳市行政区域,面积共约0.91平方公里的四块地,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区域范围;原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共约0.12平方公里的五块地,则进入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
也就是说,深圳河治理后,深港两地都在对方拥有数块业权与管理权分离的“飞地”。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