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学科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王西凯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5 人已围观

(一)调研背景

1. 调研主题与调研目的。
这次调研是对整个光明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进行的一次全面摸底调查,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和师资情况进行调研,借此了解情况,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形成思路,为实现光明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2. 调研对象。
调研范围包括光明区所有公民办中小学校,共计 43 所(1 所为新办,尚未开设信息课)。调研内容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其中既包括人和物,也包括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调研内容,涉及的调研对象范围也不同,比如师资队伍建设覆盖到全体调研信息技术教师(含借调及支教等特殊对象),课程与教学调研则是通过取样,是以学校为单位或者只调研了部分样本学校。
 
3. 调研方法。
定性定量相结合,既有面向全体信息技术教师的统计数据,也有视导记录、座谈会记录等描述性资料,用到的方法包括:座谈调查、资料整理、现场观察、听课等,但因为刚来光明区工作 2 个月,定性的资料相对较少。

4. 调研过程。
(1)调研的事前策划(2021 年 4~7 月)。
按照深圳教科院光明分院统一工作部署,同时也为了更好更快地打开工作局面,从 2021 年 4 月起,就开始筹划对全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借此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最终形成本区有特色的建设思路,并为以后开展各项工作打好基础。因此,这次调查是一次全局性和全面性的调查,包括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计划结合日常教研员教学视导等工作,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及现象,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一边梳理问题,一边进行专题调研,最后再进行系统分析。
 
(2)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观察。
在调研中,现场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虽然现场观察的分析角度的结构性不如问卷调查,分析判断的主观性稍强,但其对现场的真实性描述,以及在信息获取上的全面性,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下校视导和座谈会的方式,和校领导、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交流,深入了解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并通过实地勘查,了解信息技术实训设备设施的建设及管理情况。同时通过听课评课,了解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情况。
 
在光明工作不到 2 个月中,共下校 6 次,听课 20 节(含部分说课),座谈 7 次,在线研讨 1 次,以上情况均通过视导记录表和会议记录登记在案。因为工作时间较短,样本较少,并以小学为主,因此此次到校观察的资料仅作为参考,后续工作中将继续补充相关材料。
 
(3)数据收集分析与针对性调研(2021 年 9 月)。
主要是通过问卷星,发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师资队伍三个问卷调查表,并从相关部门获取了中小学校的间数、性质、学生人数、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等相关信息,并针对学校性质(公民办)、教师性别、教师职称等维度进行了数据交叉分析。
 
(4)撰写调研报告。
根据前面所做的调研以及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报告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建设、教学及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结论。

(5)资料补充、整理与文本分析。
在调研中,资料与数据分析与现场观察一样重要。后续将对各种数据及视导记录表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补充,提炼更多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尽可能地扩大选样范围,尤其要加强对高中、新建校及民办学校的资料搜集及补充整理。

(二)学科发展整体情况

经过广大光明信息老师的努力,整体来看,光明区信息技术学科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学科发展思想基本明确,课程建设基础扎实,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师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但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依然存在学科发展理念落后,课改和教改推进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教育不均衡等普遍性问题,下面将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个维度进行阐述。

(三)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2011 年,教育部组织相关人员修订并出台了《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 年广东省教育厅颁布《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用版)》,深圳市开始使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统编的配套新教材;2014 年初深圳市教育部门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把信息技术素养列为八大素养之一;2017 年,《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 年修订版)》正式发布,目前还处于新旧教材更新之中。同年,教育部制订并颁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正式提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等目标和概念,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制订完毕,于 2021 年发布。从课程标准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学科在整体课改的大背景下,并结合信息科技和学科发展特点,不断与时俱进,但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信息技术学科依然存在着“课程价值被质疑,课时和师资不能保证,地方无序发展”等问题,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弱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本次调研首先进行了课程建设的调查,希望全国新课标的颁布以及国家课程地位的确立,能够有效地逐步改善学科发展问题。
 
该项调研侧重对全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其中问卷调查发出 43 份,收回 43 份,有效 43 份,每校由科组长或者骨干教师填写 1 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制度、课程实施和教材建设情况,重点突出课程制度、课程实施和教材建设等几个方面。

除问卷以外,调研工作还采取文献法、资料调查法、个别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调研前认真翻阅了近年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课程纲要,调研中详细了解了近几年光明区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并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到全区各个中小学,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

1. 基本情况。
(1)课程规划与研究。
 
 
从数据来看(图 2-95、图 2-96),还有 11 所学校没有或者不清楚信息技术课程是否列入学校课程规划与建设方案,其中包括 5 所民办学校,6 所公办学校。综合其他调查发现,区校两级没有发现有信息技术专项课程规划等相关文件,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基本上是根据上级部门安排、教材内容、学校特色、教学条件或者领导爱好来实施,大部分学校没有经过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论证,没有动态的建设、更新和评价机制。

(2)课程标准落地情况。
 

从调查来看,有 29 所学校(约 67.50%)的老师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并且对课标内容较熟悉,但只有 19 所学校(44.18%)的老师经常开展课程标准等课程文件的学习及考核。2021 年 6 月份进行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技能比赛中,特地进行了与课标有关的内容考试,结果是 90% 左右的教师无法拿到及格分。这次的数据较好,说明区级层面发挥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尤其是课程标准的宣传以及光明区近期开展的全员教材解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课程实施。
 
 
从调查来看,只有 21 所(48.83%)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不足一半,其中民办学校仅有 3 所,占比仅 23.08%(见图 2-100),情况更加严重,与座谈了解的情况也基本吻合,其他学校都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课时,三年级开始,每周一节,并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开展。
 
从年级分布来看,未能开足开齐的情况主要存在于小学三年级、初中九年级以及高中;初中九年级未开足开齐信息课的学校共有 12 所,占比 27.91%,实际情况比这个情况还要严重;高中数据量虽然少,但因为全区高中仅有 5 所,而高二、高三未能开足开齐的高中学校达 4 所,情况非常严重,并会影响到即将开始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
 
从学期课时总数的数据来看,光明区公办学校小学阶段非常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开展,15 节以下的仅占 9.30%,数据较好,根据视导和座谈了解,这与2020—2021 学年期间因疫情原因,集体活动相对较少有关,也与上半年非教学活动较少有直接关系。高中阶段的课时相对开设不足,初三高三基本不再开设。

(4)课程资源。
本报告研究的课程资源,指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的统称,是从学科角度对课程资源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包括信息学科的学生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微课等电子资源、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实训设备、宣传片、电视节目以及校外实践场所等。
 
①教材配备情况。
 
 
现在处于新教材和旧教材过渡时期,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教材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编写,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教材已经在使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教材正在编写中。
 
从调查来看,有 36 所学校(占比 83.72%)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学生用书,还有 7 所学校是多人甚至一个年级一套教材,其中包括 1 所公办学校;没有备足教材的学校共有 6 所,占民办学校间数的将近一半。

除了教材以外,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发校本教材,也没有采购其他参考教材。
 
②教材使用情况。
 
 
从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时携带和使用教材,但还有13.95% 的学校,学生使用教材情况不理想,整体数据与教师对学生使用教材的指导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非常重要,与学校是否开展教材培训也有直接的关联关系。
 
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展教材循环使用,非常符合的学校占比 18.60%,而且主要是存在于民办学校(5 间),这也与学校教材配备的情况基本吻合,与教师对教材循环使用的概念理解也有关系。
 
③其他课程资源。
 
 
从调查来看,空间分布上以校内资源为主,没有充分利用深圳 IT 产业发达的优势,引进校外人力、智力、物力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并及时进行更新。呈现方式上以文字性资源为主,功能上以素材性资源为主,开发程度较低,基本上处于零散状况,并多围绕教师和教学(教)展开,学生课程资源较少。实训室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还有 7 所公办学校实训室配备不足,这与目前光明区新校和改造校较多有关。大部分学校上机课时能够达到要求,能够占总课时 70% 以上。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意识淡漠。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经过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论证,没有动态的建设、更新和评价机制;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标准不重视,理解不深刻,落地不扎实;部分学校不能按课程文件要求开足开齐课程,以及随意占用课时等。
(2)结构不均衡。一是受制于客观条件,公民办课程开设的情况差距很大;二是小初高三个阶段不均衡,小学比较重视,初中、高中依次减弱。并因为新旧标准和新旧教材的过渡,导致学段衔接出现问题。
(3)课程评价几乎空白。缺少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课堂教学随心所欲,课程更加不受重视。
(4)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开发意识能力欠缺、资源闲置和浪费严重,综合性、开放性、发展性都较差。除了教材以外,教学资源相当缺乏,质量普遍不高,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形成体系。
(5)教材更换版本过快,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一纲一本,不能适应光明区教育不均衡现状。

3. 原因分析。
(1)课程建设意识不强,能力不够。
课程开发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教学管理部门、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都认为只要有教材就可以组织教学。另外,课程建设和开发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人力、物力、财力,要调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体制不顺,存在信息孤岛。
课程的建设和开发需要调动各种资源,但各种资源的调动需要各个部门能通力合作,尤其是要激发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自主权,在目前多头管理的情况下,资源规格不统一、相互独立、资源浪费闲置严重,这在微课的开发和使用上得到体现。

(3)没有出台课程建设规划和制度。
尤其是在没有课程评价的情况下,课程建设缺少目标、动力和约束。
 
4. 对策建议。
(1)制度建设:尽快制订区级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规划和制度。
(2)调动各方力量,丰富课程资源,提高使用率。成立相应的组织,尽量归口管理,提高使用率;开展各级各类课程建设培训,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注重开发学生资源,发挥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发挥领导和专家的作用,引进校外资源,调动各方力量。
(3)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督导检查。保证所有学校开足课程,并尽快开展调研,利用好即将进行的全市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以评为学,以评促学科建设。
(4)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应该更加灵活、多样,人性化,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

(四)课堂教学及改革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研员的工作就是通过发现、服务、引领等工作,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2019 年 6 月 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年度课堂教学调研和改革方案的指导意义非常重要。
 
该项调研侧重对全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其中问卷调查发出 120 份,收回问卷 114 份,有效问卷 114 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课后作业及辅导等环节,也包括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研究等,对教学设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也进行了基本的了解;除了教,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调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但由于时间紧张,只对教师进行了学习角度的调查,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所以数据可能还不太全面,需要后续补充。
 
调研工作采取问卷法、个别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包括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
 
1. 学生学习现状。
(1)学习态度。
 
 
通过学生对信息课的喜欢程度的调查发现,有 28.07% 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50.87% 的学生表示较喜欢,有近 1% 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对于没有考试压力,动手操作较多的信息技术课堂来说,这个比例还是偏低。通过和学校性质、学段、性别等因变量进行数据交叉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喜爱度较低,可能与近几年中考的压力增加有关。另外,教学实验实训设施的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影响,至于其他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做问卷调查和数据交叉分析,以期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2)学习动机。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信息课比较轻松”是主要原因的占到 78.07%,认为“学习需要”是主要因素的占 62.28%,说明在没有考试的压力下,信息课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和品格;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外在动机比较少。但有 21.05% 学生认为“喜欢信息技术教师”是主要原因,还有 10.52%的认为“可以打游戏”和“可以吹空调”是主要原因,这些都值得注意。
 
(2)学习方法。
 
 
从调查结果来看,“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方法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前者的比例超过后者 20%,可能与小组教学开展不够常态及流于形式相关;同时也仅有 30.70% 的学生已经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与风格,远低于教师教学风格成熟的比例 87.72%,说明教师对学法的关注和传导不足,也与信息课课时较少,课堂教学时间间隔较长等客观因素有关。

(3)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从问卷结果来看,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数据正相关,但学习水平程度均低于学习能力,同时有 60% ~70% 的学生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一般,这可能与信息技术缺少科学和成熟的教学评价有关,与教师忽视教学中的展示与评价环节有关(占 34.21%,见图 2-115),或者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缺少科学的认知,自我认同感较差。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加强对评价工具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对展示与评价环节的重视,也需要结合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开展单元测试和学期测试,同时积极参与和做好初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2. 教师教学情况。
(1)教学理念。
①教学理念自我评价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58.77% 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有比较清晰的教学理念”,这个比例比实际中了解的情况略高,一方面说明教师有比较高的自我认同趋向,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概念和内容认知还不够清晰。
 
通过与教师教龄、学校性质、所学专业、职称以及任教学段进行数据的交叉分析发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最高的自我认同程度与教龄正相关,随着教龄的增长而提升,但到了 6 ~ 10 年以后,却呈现下降趋势,这和职称的交叉分析趋势图曲线类似,这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再提升的过程;民办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知的各程度比例比公办整体较低,属于正常范围;从与所学专业的关联中可见,教育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数相当,教学理念的自我认同水平也相当(这部分如果数据属实,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其他专业较低,属于正常逻辑,但样本较少,还不太有说服力。在与学段的交叉分析中看到,小学和初中的各层次比例相当,高中略高,但无明显差异。

②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与实施。

 
新课标公布已经将近 4 年,但从数据来看,只有 64% 的老师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说明部分老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并无深入了解和认可;仍有近 71% 的老师选择了必备知识,约 51% 的老师选择了关键能力,说明老师们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视,但对核心素养的落地还没有清晰的认知,正处于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过渡过程之中。

 
从结果来看,约 64% 的教师能够认同学科育人,主动把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但还有约 36% 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培训和提升,一是要充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认识到学科育人的重要性;二是加强学科育人的研究与培训,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等各方面落实学科育人。

(2)教学准备。
 
 
从调查来看,学期开始前不先撰写学期教学计划的比例高达 30.70%,这一数据是非常惊人的,说明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有着明显的问题,通过与信息技术科组建设的数据进行比对,数据也基本吻合,说明与信息技术科组建设及科组长的职责落实也有着重要的联系。
 
有约 48.20% 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前查看课程标准,有约 71% 的老师能够借鉴其他教学设计,但只有约 58.80% 的老师在备课前翻阅教材和教学用书;从备课时长来看,比例随时间的增长增加然后再逐渐减少,呈正态分布,其中备课时间在 30 分钟~ 1 小时的比例最高,达 38.60%,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在一个较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备课。
 
上课前经常到机房检查设备设施的比例约为 86.00%,说明教师重视实训设备的使用和效果,同时与目前缺少专职的实训室管理员有关,后续可进行进一步的关联分析。

(3)教学实施与教学策略调研与分析。
①教学引入调研与分析。
 
 
从调查来看,复习引入、情境任务导入和整顿纪律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课时较少,周期较长,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差别较大、教学环境难于管理等。老师们对纪律整顿和复习的需求比较强烈。

②教学策略和方法调研与分析。
 
 
从调查来看,复习引入、情境任务导入和整顿纪律各约占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课时较少,周期较长,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差别较大、教学环境难于管理等。老师们对纪律整顿和复习的需求比较强烈。约 78.00% 的教师选择了“任务驱动”,说明这一方法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和实施,但“问题探究”“项目教学”分别占比 16.67% 和 6.14%,比例偏低,不能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推广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另外,还有19.30% 的教师还在使用“讲授法”作为常用教学方法,这一比例的人群需要进一步关注,并详细调查与分析背后的原因。

③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与策略调研分析。

 
从数据来看,75.43% 的教师重视学习任务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而且任务布置清晰明了;有 65.79% 的教师重视任务分析与展示评价环节,重视学生的评价及素养提升。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大部分课堂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这两个重要环节,这需要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和指导。

④教学资源使用情况调研与分析。
 
 
从数据来看,有 24.56% 的教师经常使用学习单或者任务单,有 45.61% 的教师经常使用微课与电子教材等数字资源,这个数据结果比平时的课堂观测结果略高。一方面说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另一方面说明任务单及微课等数字资源的使用策略与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应用的比例,将课堂进一步还给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⑤教学组织情况调研与分析。
 
 
从数据来看,有 37.72% 的教师经常组织开展小组教学,约 29.00% 的教师能够在合作学习前明确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这是一组比较好的数据,但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及推广应用。

⑥重视学生反思的情况调研与分析。
 
 
从数据来看,有约 73% 的教师都能够重视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师生及生生交流以及反思等自主学习,这是非常好的认知和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价的指标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应用,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⑦板书情况。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板书使用并不频繁,但仍有 26%左右的教师经常使用,应该与光明区重视教师“两笔一画”的基本功训练与考核有关。信息课中的板书(包含图表张贴等方式)的价值及使用策略等,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推广。
 
⑧作业情况。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业布置的价值和策略的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但仍有 8.77% 的教师经常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主要内容比较均衡,梳理知识类与拓展知识类最多,共占比 81.58%,实验操作类和巩固训练类居其次,分别占比为 44.74%,社会调查类与视频学习类较少,这与前面提到的教师重视知识与技能,忽视核心素养提升的数据与分析基本吻合。因此,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的作业布置尤其是作业形式要进行深入研究,期望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并与学生生活有效链接,扩展学习空间,提升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约 35.1% 的教师经常开展单元测试或者学期测试,这一比例比日常的调研数据高出较多。因此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指导教师需要进一步结合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做好教学质量测评,同时积极准备和参与初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等工作。
 
(5)教学管理。
 
 
各学校平均拥有信息技术教师 3 名,人数较少,所以普遍没有专设信息技术科组。从数据来看,只有 10 所(23.26%)学校有独立的信息技术科组并规范有序运行,有 15 所学校有独立的信息技术科组但活动较少,还有 18 所学校没有独立的信息技术科组,多把信息技术归入综合科组,教师人数较少,备课组基本上也没有执行。活动多以布置任务为主,基本没有开展有计划的主题教研活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不到位。
教学常规不能得到有效落实,还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统一管理之中。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一般由多个部门管理或者无人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此次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等不做要求,疏于管理,教师在没教材或没教案的情形下讲了几年的课,课堂采用“放羊式”教学等现象比较普遍。
 
(2)以教师为本,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比如在教学研究中重教法研究,轻学法研究;在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中,以完成进度为目标,忽视教学效果;很多教学情境不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后作业缺少巩固,学生技能牢固度很低;兴趣小组以成绩为目标,忽视梯队建设;机房布置多是方便教师监管学生,而不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3)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人文及信息素养培养。
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计算机培训班”,学生被培养成仅仅会操作计算机的学生,而不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4)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从整体情况看,信息技术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一是对评价考核的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对学期末是否组织信息技术考核没有明确要求,对考试内容和标准也不做具体要求;二是中学的学业水平考试还没有开始,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监测还没有开展。
 
(5)学校实训室配备不足,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3. 原因分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及管理存在着较多的突出问题,原因来自方方面面。既受到中小学教育中课程地位和光明区教育不均衡的大环境影响,也与学科生态环境有一定关系。

(1)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原因。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考试科目,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校存在课时不足、挤占课时甚至不开课的情况。

(2)光明区教育不均衡原因。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需要实训室的投入,在目前的经费投入制度中,民办学校为了压缩成本,在实训方面投入少,教材配备不足,设备设施陈旧,新校实训室建设滞后等。

(3)老师自身原因。
信息技术老师人数少,力量薄弱,普遍比较年轻,教龄短,教学经验缺乏,缺少系统的训练,提升较慢。

(4)学生基础原因。
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需要引导,这造成信息技术课程课难上、学生难管的普遍现象。

4. 教学改革建议。

(1)以核心素养为引领,落实育人目标。
开展一系列关于综合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讲座和培训。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高度性和引领性,又要结合具体课例和具体内容来实施;开展信息技术教师“阅读工程”;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学生技能比赛中继续贯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继续推广项目课程和 STEM 课程,最终能够形成系列。

(2)以课程建设为纲领,提升教学质量。
①加快制度建设。尽快制订信息技术课程规划和制度,保证学校开足开齐课程,并以义教新课标颁布为契机,加快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课程的开发和推广。
②调动各方力量,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质量和使用。整合企业、专家等校外资源及老师、学生等校内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质量和使用率,并在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在区内建立基本覆盖小学和初中的一整套“工作页”和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并增强用户黏度,提升使用率。
③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督导检查。保证所有学校开足课程,并尽快开展调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结合中高考改革和学业水平考试,以评价促进课程实施。

(3)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转变教学方式。
①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常规巡视与指导。
②教学研究重点从对“教”的研究转为对“学”的研究。继续推广翻转课堂、单双周连堂上课、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小组文化建设、实训室文化建设、任务单使用等新理念或新做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③建立有效评价考核机制。一是指导部分学校进行试点,对学生信息素养开展评价考核。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期末学校要组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考核,考核内容要紧扣教材,考核结果可以以等级的方式呈现;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区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结合中高考改革,逐步开展对更多学校和更多学段的考试。
 
(4)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培养更多名师。
①制订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尤其要对各学校的信息技术师资配备数量、兼职工作津贴等进行明确,并加强督导,保证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和劳动价值的体现。
②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一是加强职业规划培训,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合理分工,找准专业方向,重点发展,以重拾前途信心;二是加强科研能力的提升,帮助年轻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职称;三是加强专业培训,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与 IT 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
③推动新技术的应用。重点是推动云计算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应用,减轻信息技术在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负担。同时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并加强全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地位,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认同感和愉悦感。

(5)以技术应用为突破,促进特色教学。
以“创客”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技术的刺激点;运用云计算技术,提升资源库的应用水平;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以机器人、3D 打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Python 等新软件,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通过“翻转课堂”等新模式,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开发物联网等新技术课程,推动课程改革;以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教学创新。

(6)以日常视导为措施,狠抓常规落实。
加强管理,保证正常开课,开创视导 + 督导的模式;开展名师送课活动(公办送到民办);运用 MOOC 等平台,利用好“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平台”。

(五)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次调研侧重对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等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教龄、性别、学历职称、工作量以及教学成绩等基本情况。同时对教师的职业地位、工作心态、职业规划也进行了简要的了解。
 
调研工作采取资料调查法、个别访谈调查法、表格调查法等方法,分 2 个层面进行:一是填报《光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采集表》;二是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到光明区部分中小学,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并对所查数据从多个侧面进行了认真核实。
 
1. 基本情况。
(1)数量分布结构。
全区共有信息技术教师 120 人,约占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 2.21%(2021 年上半年数据)。每所学校平均有 2.29 名教师,有 9 所学校只有 1 名信息技术教师;光明区信息技术教师共有在编人员 101 人,占信息技术教师总数的 84.17%。

(2)年龄、教龄结构。

 
年龄和教龄分布结构基本合理,整体呈金字塔形,其中 40 岁以下教师占比约 85%,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储备力量充足;从教龄来看,6 年以下教师占比约52%,整体结构有利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持续发展。

(3)性别结构。
 
 
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女教师比例略高。

(4)学历结构。
 
 
随着近几年新教师的不断引进,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日趋优化,其中硕士研究生比例逐年提升,本科及以上比例达 95% 以上,但还有部分专科学历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
 
(5)专业结构。
 

教育技术类专业教师占比约 43%,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占比约 38%,这个结构比较合理,但随着信息技术向信息科技转变,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及其他非信息技术类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培训和提升。同理,计算机技术类专业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等师范类培训,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教师专业素养。

(6)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呈金字塔形状,未定级教师和初级教师占比高达 63.34%,比例过高,这与近几年大力引进新教师,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年轻化有关;高级教师占比5.83%,比例偏低,需要引导教师尽快提升职称,优化职称结构。

(7)教师工作量及兼职情况。
 
 
从工作量来看,18.42% 的教师周课时超过 12 节,而且多存在于民办学校;约 53% 的教师工作量在 9 节以下,但从事非教学工作的比例非常之高,包括兼职电教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兴趣班及社团等工作,其中高达 10.83% 的教师跨学科教学,42.50% 的信息技术教师兼职从事设备维护,34.17% 的教师从事摄影、摄像、电视台工作,约 31% 的教师从事人事管理等工作,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行政的有 23 人(占比约 19.2%),而且 55.83% 的非教学工作不折算课时;信息课每周每班一节,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情况和兼职非教学工作的情况都非常严重,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都是多头负责和超负荷运转。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对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工作量系数进行科学测算,对信息技术教师非教学任务的工作量进行认定或者通过购买外包服务,减轻专业教师工作负担,实现专业人做专业的事。
 
(8)专业学习情况调研与分析。
①对课程标准等文件的学习与研究。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需要学科教师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从调查来看,只有 14.91% 的教师认真学完全部内容,这个数据是非常低的,也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同样,对课标的解读和研究深度还非常不够,讲教材甚至随意上课的情况比较严重,2021 年教学能力大赛的相关内容比赛成绩和日常的教学视导情况也印证了这个情况。对于即将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仅有 11.40% 的老师非常期待。综合以上数据及观察发现,光明区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一现象值得警惕和及时解决。
 
②信息技术教师学习情况调研与分析。

 
通过职称与学校性质两个变量和专业杂志拥有量进行数据交叉分析,可见民办学校的很多老师没有专业杂志的比例远远高于公办学校,初级及以下青年教师没有专业杂志的比例远远高于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老师。因此需要进行专业指引,引导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教研工作,订阅专业报刊,购买专业书籍,引领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建议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民办学校购买专业报刊和书籍。

(9)教师研究能力。
①论文发表情况。
 
 
数据中出现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11篇,估计与教师对核心期刊的理解有误,侧面也说明教师对论文发表的了解不够。科研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短板之一,2020—2021 学年信息技术教师的论文发表数量较少。相信随着新教师的不断加入及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以及近几年科研类教研活动的不断重视和深入,信息技术教师论文的撰写意愿和能力能较快提升。
 
②课题开展情况。
 
 
从数据来看,整体表现为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课题活动。相对于论文发表,光明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课题研究更为热情,但数据需要进一步核实。从课题级别来看,呈现正金字塔分布,数量和质量及结构均比较合理。

③教学研究关注领域分布情况。

 
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关注和研究领域比较全面均衡,教师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相关的课题、课堂教学、学科素养、创客教育与 STEM 教育、新技术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关注,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教师更多关注教育信息化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学生及学习研究动机不足,关注度不够(占 21%),这是需要进行引领和解决的问题。还有约 10% 的教师对课题研究没有关注和思考,这部分教师的发展也值得关注。
 
(10)职业规划及现状。
 
 
从数据来看,27.5% 的教师表示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这与光明区教育整体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有关,也与教师整体年轻有关;有高达38.33% 的教师表示有干劲和热情,但缺少目标,这是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领和指导;有 2.5% 的教师存在严重职业倦怠现象,虽然人数较少,比例较低,但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关爱。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①公民办教育不均衡是最大的结构性矛盾。
公办学校平均每校拥有 3.13 名信息老师,民办学校平均每校拥有 1.76 名信息老师,有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民办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平均教龄较公办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平均教龄少 1.5 年;学历本科以上所占比例低 17 个百分点;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低 42 个百分点;课题参与和论文总数量也远远不及公办学校的情况。

②存在比较严重的“三多”现象。
即普遍比较年轻, 30 岁以下年轻人所占比例高,为 45.62%;教龄短,低职称的多,初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占到惊人的 63.34%;非在编老师较多,公办学校还存在 14% 左右的临聘教师。

③教师队伍稳定性差。
大比例的代课老师、较低的年龄,较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深圳发达的 IT 产业等客观因素都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不稳定性。女性教师比例高达 51.67%,存在休假和转岗现象。另外,大量的兼课现象也会加剧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④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认同感不强,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
在座谈中,信息技术教师反映最多的就是工作量偏大,疲于应付各项操作性的事务工作,教学成了副业,加上学科的不受重视,难以取得成绩;在教师中地位较低,认同感不强,对前途没有信心;缺少激励和评价机制,也没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比较严重的群体性职业倦怠。

(2)信息技术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过重。
除了满足日常教学,能够保证信息技术课开足等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承担设备维修、网络管理员、摄影、摄像以及人事管理等其他工作的信息技术教师占比达 95%,除了行政领导、办事人员以及老教师以外,几乎所有的信息技术老师都要承担以上任务,工作量过重,教师不堪重负。
 
(3)科研能力有所提升,但专业素养仍需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兼职现象严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学科或者技能训练,学科教师多由数学或者物理学科甚至是无法安排充足课时量的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在民办学校,该现象更加突出;二是年龄低、学历低、教学经验不足,尤其是存在重技能轻教学的倾向,存在竞赛成绩突出,论文人均不足一篇的情况;三是工作任务繁重,加上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很广,造成教师无法跟上 IT 产业的发展,知识和技能很快落后。
 
3. 问题归因。
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较多的突出问题,原因来自方方面面。既受到中小学教育中课程地位和光明区教育不均衡的大环境影响,也与学科专业特色有一定关系。
 
(1)教育体制原因。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非考试科目,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公民办教育也存在非常不均衡的情况。
(2)制度原因。目前区里还没有出台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发展规划,包括师资配备比例和兼职工作津贴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造成信息技术教师调入指标较少,工作量偏大,信息技术教师的价值得不到相应体现。
(3)专业原因。由于专业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普遍重技能操作,轻理论研究,在招调考试、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方面都相对劣势,学历和职称都偏低,但在技能竞赛方面成绩斐然。同样由于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在学习和进修方面有更多的投入,加上深圳发达的IT产业,较高比例的年轻男教师容易选择离职。

4. 对策建议。
(1)尽快出台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尤其要对各学校的信息技术师资配备数量、兼职工作津贴等进行明确,并加强督导,保证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和劳动价值的体现。
(2)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一是加强职业规划培训,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合理分工,找准专业方向,重点发展,以重拾前途信心。比如根据信息技术的业务特点及个人爱好,进行合理分工,每人重点负责一项内容,分工协作,让大家术业有专攻,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业务素质,又办出了成绩。
二是加强科研能力的提升,帮助年轻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职称。
三是加强专业培训,让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与 IT 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
(3)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云计算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应用,减轻信息技术在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负担。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并加强全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地位,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认同感和愉悦感。
(4)形成信息技术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以深圳提出的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契机,形成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