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黄江

作者:张新奇 来源:《奇迹之城:深圳备忘书》 责任编辑:chen 2024-10-30 人已围观

黄江,生于四会,长于广州。20世纪70年代渡深圳河“逃港”,几经辗转,学“行画”谋生。所谓行画,指大量临摹世界名画的绘画,以作装饰之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洲,后传到韩国,再传至香港等地。在香港,人们称之为“韩画”,内地则称“行画”。
 
深圳建市之初,黄江有感人工、房租低廉,且报关方便,遂在黄贝岭办了一间油画作坊,后因房租飞涨,只得另寻他址。
 
1989年,黄江到布吉周边寻访,一眼看中了山坳坳的大芬村。
 
随处可见芦苇丛,路也都是踩出来的沙土路。村里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三轮车,沙土路上,汽车一过尘土飞扬。村里的房子也破破烂烂的,全村300多人,每家一年的收入就百余元,有台黑白电视机便算是村里的富裕人家了。
 
大芬村落后且偏僻,办画厂却是最佳选址。布吉属关外,房租便宜,民风也淳朴,虽是蛙鸣狗吠,入夜不敢出门,但可以给画工一个安静的环境专心作画。1989年农历八月十四,黄江带着20多个徒弟来到大芬村,花了1600元租下了村口250平方米的民房,在大芬村落下脚来。
 
黄江是口袋里装着沃尔玛的订单到大芬村的。当时行画市场价为7.5元一张,沃尔玛只出6元,但量大,第一次就要6000张,黄江舍不得放弃,接下了。由于质量不错,黄江成了沃尔玛指定供货商。
 
订单越来越多,画工们干活越来越有劲。一些广州美院、四川美院等科班出身的毕业生也慕名到了大芬村。黄江的徒弟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自立门户。慢慢地,大芬村的行画工厂多起来,名声也渐渐大了起来。
 
1992年4月,一位法国客户给了黄江一单36万张行画的订单,要求一个半月完工。
 
时间紧迫,还真被“逼”出了行画后来惯用的流水线模式:专人画山,专人画树,专人画鼻子,专人画眼睛,每个人负责一部分,水平稳定。流水线分工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后来客户来验货,直夸这些画就像复印出来的一样。
 
2000年以后,来大芬办画厂、开画廊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大芬村出口的油画就占了欧美油画市场的70%。
 
黄江,真“大芬油画第一人”。

很赞哦! ( )

上一篇:大芬油画村人物志

下一篇:画工自述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