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蔡洪亮: 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 蔡屋围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缩影(一)

作者:蔡洪亮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14 人已围观

125 张“过境耕作证”成发展第一枚“金钥匙”,赚取外汇发动捐款解决村民用水难题

20世纪70年代,蔡屋围尽管有着方圆5000多亩地的面积,但是淡水资源稀缺,这始终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到了冬天,村民们更是连家庭用水都成问题。为了能够取得日常所需的水,不少妇女经常三更半夜起来下到水井里用水瓢舀水,可即便这样,往往半天也难以舀满一桶水。当时我担任蔡屋围大队支部书记,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和村干部想尽了办法。

1975年,我以蔡屋围人在深圳河对面的香港廖坣村有少量耕地为由,从香港取得土地的分布图,然后据此向宝安县最多时申请到125张“过境耕作证”。村民持证可以自由出入香港,到香港的土地上耕种或打工赚取外汇。

1979年,我带领蔡屋围大队利用村民过境耕作上交的外汇,加上发动定居香港、侨居海外的蔡屋围乡亲捐款,购买了自来水管等通水设备,自此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困扰蔡屋围人几百年的冬季饮水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蔡屋围旧照(受访者供图)

此外,我们还利用经济特区开放政策以及过境耕作赚取的外汇,村集体进口泥头车、推土机、挖泥机,成立车队。我主动联系原宝安县储运股、边防六支队后勤处领导指派专业人员,培训村中子弟的驾驶技术,承包特区土方工程项目,为蔡屋围发展打下基础。

可以说,这125张“过境耕作证”,是蔡屋围发展的第一枚“金钥匙”。村民自由出入香港,不仅赚取外汇提高了经济实力,而且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也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让蔡屋围在此后的发展中得以把握时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靠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村民的勤劳务实,完成了蔡屋围村的资本原始积累。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