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建置沿革 > 古代机构 古代机构

扫码关注

凤冈书院

作者:周保民 来源:《千年古郡:南头古城》 责任编辑:yuan2428 2022-01-06 人已围观

新安县清代的官办学校之一。今南头中学前身。性质为“义学”,免除学杂费,收留平民子弟为学生,作为县立学校学宫的后备学员。在南头城南和阳街,原海防厅衙署。康熙十八年(1679)改为东莞盐场衙署。嘉庆六年(1801)改建为书院,广东布政司康基田题写门额。教授内容主要是经史、制艺、策论,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随着清末教育改革的除旧与布新,书院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名为凤冈学校。民国初年,又改名为宝安县第一高等小学,学生200人。1926年扩办初中班,1928年改名为宝安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学生400人,来自宝安县、东莞县和香港新界。1938年10月,南头城被日军放火焚烧,学校校舍被毁,被迫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当时的校长陈仲轩远赴美国募捐,华侨以桑梓赤诚,鼎力捐资修建校舍,学校得以复办。1958年改名为南头中学至今。

▲凤冈书院遗址

凤冈(今多种著述误称为“凤岗”)书院是嘉庆 至鸦片战争前夕,新安县的最高学府。书院院址为 今南头古城内南门正街东莞会馆对面,为海防厅旧 址,康熙十八年(1679)改为东莞场御署。嘉庆六年(1801),裁汰东莞场御署。嘉庆七年(1802),知县王延锦捐出官俸,在乡绅的支持和响应下,将东莞场御署改建为凤冈书院,先后由孙树新、王延锦、朱麟 徵、许睿四任知县主持建校事宜。嘉庆八年(1803) 二月动工,嘉庆十一年(1806)春落成。

凤冈书院周围有高大的围墙,前为头门,有门役小房两间,进去是照壁,照壁后方为书院大门,大 门左右各有高大古榕一棵,进门有甬道通往院中的讲堂,左为东斋,右为西斋。讲堂建于高台之上,前有露台。讲堂后面是先贤堂,之后为魁星楼,督粮道章铨题有“听雨轩”匾额。两旁砌以花栏,楼的左、右 有书舍八间,楼后余地为花园。较之宝安书院、文冈书院,这里更为严整、堂皇。

校名“凤冈书院”由广东布政司康基石书写, 刻于石上。该石刻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为当时《街道》 杂志记者在古城一院落内发现,现置于南头中学大门前。可惜的是,当时校方相关人员嫌其旧,将石刻重新打磨翻新,实为对文物的一种破坏。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廷宣布废除延续了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凤冈书院这座专门为科举制度而设立的新安县最高学府于次年更名为凤冈学校,采用与过去科举制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学制、新课程。 民国三年(1914),新安县复名为宝安县,凤冈学校 更名为宝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很赞哦! ( )

上一篇:宝安书院

下一篇:文冈书院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