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沙头角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30 人已围观

沙头角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在英国人强占香港岛之前,沙头角是广州府新安县六都辖下的一个乡,位于梧桐山下,大鹏湾畔,这里有一个天然渔港,附近共有56个村庄。

自清康熙迁海复界后,大量源自广东东北部嘉应州,江西以南、福建以西的客家人士迁移至沙头角一带定居。据传新安县有一官吏清晨来此视察,目睹日月同辉的壮丽景观,脱口吟出“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诗句,沙头角地名遂由此而来。
 

“中英街”是居住在英界一侧的华人最早叫起来的,意思是“中国人居住在被英国管辖的街道”。1905年,港英政府工务局在中英街竖立永久性麻石界碑,界碑对街名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沙头角原无墟市,乡民们需要翻山越岭赶往深圳墟交易,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大约在清道光十年(1830),当地乡绅倡议在沙头角建立墟市,为此各乡村成立了十个墟市联盟,称为“十约”,它是伴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步增加和村庄的形成而建立的乡村联盟组织。香港北区区议会出版的《北区风物志》记载:“沙头角‘十约’成立于‘东和墟’开墟之时。”而研究者认为东和墟兴建的时间在1820—1830年之间。墟市建立和“十约”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建墟初期有店铺72间,每逢墟期便门庭若市,甚至盐田、横岗和惠阳一带的乡民也纷至沓来。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次年1月26日,英国军队从香港岛登陆并宣布占领该岛。1842年8月29日,在“皋华丽号”旗舰上,英国与清政府代表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英国以《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中英街则是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产物。《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称:“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九十九年为限期。”虽然名为“租借”,但后来租金问题并未落实。港英代表、辅政司骆克甚至在报告中建议“应将深圳包括在租借地内”。

1899年3月16日,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英两国勘界代表广东补用道王存善和香港辅政司骆克来到沙头角勘界,这次勘界称为陆地勘界,于3月18日结束。中英最初勘界时,东和墟被划到了英国一侧。由于乡民们都不愿失去这个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墟市,于是夜里往外挪动勘界的小旗,保住了东和墟。后来东和墟被一场台风摧毁,而立着界碑的河道两侧,则开始出现店铺,逐渐形成今天的中英街。

“中英街”是居住在英界一侧的华人最早叫起来的,意思是“中国人居住在被英国管辖的街道”。1905年,港英政府工务局在中英街竖立永久性麻石界碑,界碑对街名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但当时华界不承认此名,他们把小街华界一侧叫“中兴街”,有“期待中国兴旺”的含义。那时,邮差送信,华界居民的信件被送到“中兴街”,英界居民的信被送到“中英街”。中英街形成后,长期保持“一街两名”的状况,是与“一街分治”相适应的—港英政府管辖“中英街”,而中国政府管辖“中兴街”。1951年,粤港双方几乎同时把深港沿线设为“边防禁区”,中英街作为边防禁区的管理从此开始。

1982年9月,沙头角镇作为县级镇从罗湖区划出。1983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设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4个区办事处。1984年5月,沙头角区办事处改设为沙头角管理区,仍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办事处于2002年6月18日撤销沙头角镇,镇政府分设沙头角、海山两个街道办事处。沙头角街道辖区总面积6.91平方公里;下辖沙头角、田心、桥东、中英街、东和5个社区。
 

很赞哦! ( )

上一篇:三洲田

下一篇:坪山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