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坑梓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30 人已围观

坑梓位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其北与惠阳接壤,辖沙田、老坑、秀新、金沙、龙田5个行政村,清代属惠州府管辖。据说,坑梓镇旧无墟市,其居民多赴淡水、坪山、龙岗赶集。其中城内、沙梨园一带村民系由老坑黄姓家族分出,人们遂将附近一带统称为“坑仔”。“坑”是客家方言词,是指“两边被山夹住的长山沟”。坑仔就是“小坑”,表示面积较小的山间谷地。“子”在广东常被读作“仔”,音义皆可能发生混淆。当地人改“子”为“梓”,既可避免音义混淆,又带了“乡梓”之新义。

坑梓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辖区保留有深圳最大的客家特色民俗古建筑群落共36处,散落在坑梓各处的客家围屋共有48座,其中35座由梅州迁来的黄氏所建。这些几百年间修建的围屋,是黄氏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见证。

龙田世居位于坑梓街道田段心社区,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占地5000平方米,是深圳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屋民居之一,1987年被列为宝安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被核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田世居三面环水,水面宽约16米,呈半圆形,另一面是高大的围墙,水面上一座小桥,通往对岸的一个亭子。这个半圆形的河岸与外墙成“龟背”状图案,较为少见,是典型的岭南客家式的庄园。围屋坐北向南,位于花园中间,围屋外两侧傍河处各建有一排房子,围屋前有宽敞的晒谷场及与围河相通的池塘。整座围屋四周壁立、高不可攀,大门上有一门额,上刻:“龙田世居,道光十七年丁酉岁仲夏穀旦隽卿建立。”墙上贴有对联“龙门得意揭春榜,凤诏新颁建立田”。围屋四角及北面正中设有四层楼高的炮楼,炮楼间连以跑马廊。祠堂在围屋的中心,祭祀活动也是黄氏家族最神圣的活动之一。直到今天,黄氏后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会回来拜祭祖宗。据介绍,每年都有不少旅居海外的黄氏后人回来寻亲问祖、追随先祖的奋斗足迹,祭祀黄氏先祖。

1986年10月,撤销坪山区及所辖乡,设立坪山镇。11月,坑梓从坪山镇分出,设立坑梓镇。2004年,坑梓镇撤镇设街,各行政村改设居委会。坑梓街道辖坑梓、老坑、龙田、秀新、金沙、沙田6个居委会。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以龙岗区坪山街道、坑梓街道(坪山新区区域范围)设立坪山区。10月,坪山新区坪山、坑梓两个街道分设为坪山街道、马峦街道、碧岭街道、石井街道、坑梓街道、龙田街道6条街道。

很赞哦! ( )

上一篇:坪山

下一篇:龙华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