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地名起源 地名起源

扫码关注

龙华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地名密码卷 责任编辑:yezi 2022-12-30 人已围观

龙华位于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羊台山东麓,观澜河的上游,因墟内有龙华庙而得名。

龙华庙在龙华旧街上,始建年代可能在清代初期,清代晚期和民国时期多次维修。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棵松树,树上有一只仙鹤每天都叫三声,给龙华乡民带来好运,于是人们就在紧靠大松树的北侧建了一座庙,起名叫华光庙。后来改称龙华庙,应该是祭祀弥勒菩萨,佛经中有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该庙坐南朝北,庙墙上绘有许多仙鹤的图样,占地面积152.6平方米。龙华庙前的对联,上联为“龙光千里慈航地”,下联为“华邑万年乐善天”,联内嵌入了“龙华”二字。庙的两边为直通的街巷,所以叫穿窿街。从老街通过穿窿街可以直达龙岗顶。穿窿街卖洋货,鱼街卖鱼。

龙华墟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清末民初,龙华墟形成一条百米长的街道,是商业较为集中的地方,街道两旁有杂货摊、店铺20多家,主要经营米酒、糖油、药材、文具、豆腐、银饰、布料之类,另有一些潮汕等地小贩摆卖洋货。墟期为三、六、九。

龙华主要姓氏是鹊山的郑氏,上早的彭氏,下早的黄氏,陶吓的林氏,赤岭头的何氏,元芬的戴氏、张氏、郑氏、黄氏、卢氏、颜氏等。龙华保存着客家人独特的风俗,他们在大年三十要杀鹅,祭奠祖宗之后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要吃素,不沾荤腻。端午节要宰狗以祭奉列祖列宗。春节是客家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都做“圆龙粄”。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家家户户都要到先祖的坟上去“嫁山”(扫墓),在清明节每人都吃鸡屎藤粄、艾粄(一种中草药做的食品),以求能避瘟疫、除疾病,保全家人安康。龙华妇女有戴凉帽的习惯;春节用石菖蒲煮水洗澡;清明节上山采咸茶(山草药);到了喜庆日子就有舞麒麟节目。

每逢龙华重大的节庆活动,舞麒麟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一个麒麟班人数为25人。正式舞麒麟前,要对新制作的麒麟(道具)举行开光仪式:首先选在凌晨12点开眼,然后到东南方选一棵树采青,再拜祖宗、拜师傅神位。舞麒麟分头尾两套:首先,摆好麒麟位,响锣三声,舞麒麟开始,舞头套。尾套接头套,动作不同,换二人舞,采青,嬲花园(到花园玩弄),收尾拜三鞠躬,这一项结束。接着狮尾仔开始打功夫,一路抡下去,打完白手功夫,就开始对装策。舞麒麟所有器械:拳遮、内针、棍、双刀、快耙、对内针、翻遮二面、沙刀遮、针遮、打快耙、二棍、长棍。每舞一棚(场)麒麟约需一个小时。

1984年以前,龙华墟镇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1985年年初,龙华镇邀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宝安县建设委员会共同规划了4.6平方公里的龙华新城建区,出台了龙华镇基建第一期规划方案,规划建设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办公楼、学校、公园、影剧院、酒楼等项目。1985年3月龙华城镇新工程破土动工,1986年3月宝安县第一家镇级影剧院在龙华落成。1989年投资1360万元修建了四车道的人民路,作为龙华镇交通主干道,并以人民北路为主体,使之成为龙华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3年,龙华城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已开发35平方公里,一改马路经济的弊端,形成了网状城市格局,获得了广东省城市规划先进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等荣誉,并获得广东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岭南杯竞赛金牌。

随着深圳政治中心由罗湖移向福田,龙华作为福田中心区的腹地,经济战略地位迅速提升。龙华凭借区位优势、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城市建设及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工作,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深圳中部的交通枢纽、房地产龙头、工业重镇及现代化物流中心,被誉为“深圳后花园”,且先后被省、市政府定位为广东省中心镇、深圳市次中心区、深圳卫星城、深圳市物流中心,并获得了中国乡镇之星、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称号。

很赞哦! ( )

上一篇:坑梓

下一篇:清湖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