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南园村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18301271230 2022-03-29 人已围观
南园村属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南园社区。原名“吴屋村”,村民大多姓吴。南宋孝宗年间,居住在广东增城的吴洪渊进入翰林院,讲学到南头半岛被这里的优美环境所吸引,便在这里安家。
南园村全部由围墙围起来,围墙中间设置有8个闸门。南园村一面临海,因此围墙到西面的前海中断。南园村现保存较完整的闸门有两个,一个与北头村交接,一个和南山村交接。
南园村以前有两个当铺——日安押和日昌押,两者前身都是炮楼。祠堂也有两个:一个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一个是解元祠,它也是南园吴氏其中一房的宗祠。吴氏宗祠的大门是朝西的,比一般的宗祠要大些,面宽13.8米,进深5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带牌坊的建筑结构,约创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现为老年人活动中心。
窗户配有对联是南园老屋的一大特色。在吴氏宗祠东面,现标B51号的老屋有一副特别的对联,上联是“万里云山情与恨”,下联是“一楼风月我和君”。房子主人是谁已经无从考查。
南园村东街、西街还保留有近10棵古榕树。西街北尽头原老闸门即南园村和北头村交界处,有一棵编号02040125 的榕树,树龄逾600年,树高近8层楼,树冠直径四五十米,为深圳最老的树。主干直径将近两米。
1921年,南园村旧私塾同源书室开办新学,由此走上现代化办学之路。1929年,荷兰华侨吴梓清回乡发动一批南园华侨捐资,在南园村西街同源书室的南侧修建了一座三层西式洋房,作为学校的校舍。同年,校舍落成典礼上,宝安县内众学校道贺,学校正式改名为南园小学校。时任民国教育部部长为校题写校名。后来,英国华侨吴福富出资,在南园小学校东侧扩建了一栋两层洋楼,捐赠学校。南园小学校建成后,缺乏学生活动场地,当时旅居荷兰的南园华侨吴登良,将毕生积蓄捐赠给南园小学校购置大片土地做操场,即南园“登良花园”的土地,现在的登良路一段。登良花园是为纪念先贤吴登良而命名,后人立碑以纪念。
南园村全部由围墙围起来,围墙中间设置有8个闸门。南园村一面临海,因此围墙到西面的前海中断。南园村现保存较完整的闸门有两个,一个与北头村交接,一个和南山村交接。
南园村以前有两个当铺——日安押和日昌押,两者前身都是炮楼。祠堂也有两个:一个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一个是解元祠,它也是南园吴氏其中一房的宗祠。吴氏宗祠的大门是朝西的,比一般的宗祠要大些,面宽13.8米,进深5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带牌坊的建筑结构,约创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现为老年人活动中心。
窗户配有对联是南园老屋的一大特色。在吴氏宗祠东面,现标B51号的老屋有一副特别的对联,上联是“万里云山情与恨”,下联是“一楼风月我和君”。房子主人是谁已经无从考查。
南园村东街、西街还保留有近10棵古榕树。西街北尽头原老闸门即南园村和北头村交界处,有一棵编号02040125 的榕树,树龄逾600年,树高近8层楼,树冠直径四五十米,为深圳最老的树。主干直径将近两米。
1921年,南园村旧私塾同源书室开办新学,由此走上现代化办学之路。1929年,荷兰华侨吴梓清回乡发动一批南园华侨捐资,在南园村西街同源书室的南侧修建了一座三层西式洋房,作为学校的校舍。同年,校舍落成典礼上,宝安县内众学校道贺,学校正式改名为南园小学校。时任民国教育部部长为校题写校名。后来,英国华侨吴福富出资,在南园小学校东侧扩建了一栋两层洋楼,捐赠学校。南园小学校建成后,缺乏学生活动场地,当时旅居荷兰的南园华侨吴登良,将毕生积蓄捐赠给南园小学校购置大片土地做操场,即南园“登良花园”的土地,现在的登良路一段。登良花园是为纪念先贤吴登良而命名,后人立碑以纪念。
参考资料:程建.《深圳风物志·村落往事》[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9.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