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扫码关注

宝安潘氏人物祠堂祖墓

作者:程建 来源:深圳风物志 第二辑 家族记忆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1-13 人已围观

[人物]
潘礼敬(1343—1428年),号乐静,以静为乐,其志高远,人称“乐静公”。他自幼颖悟过人,好学上进,胸藏万卷,且为人坦荡,旷达明智,待人接物和气蔼然,交游甚广,以乐善好施名闻乡里。潘礼敬通晓音律,歌唱得也好,每当酒酣兴发,常击节高歌,倚声度曲,有绕梁之音,听者欢然。然而他性情恬淡,不求闻达于当时,唯爱山水林泉之趣,建造了一座雅致静室,名“乐静轩”。闲暇登轩独坐,吟诗度曲,饮酒抚琴,极尽雅致幽闲之乐。陈琏《乐静轩记》赞叹道:“公为人寡然恬静,以道自怡,不求名达。所居既擅山水园林之胜,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蔬可茹,有桑可蚕,有牲鱼酒醴可供祭祀、待宾客,地僻景幽,轮蹄罕至,白日悠永,清兴满前。沙鸥水鸟之咏翔,渔歌野唱之响应,云帆风舶之往来,举不出于顾盼之外,或据榻而坐,或曳杖而行,野色横集,尘氛顿消,心与景会,其乐洋洋,因名所居轩曰乐静。”“暮龄家事悉付诸子,世之尘虑不萦于怀。唤酒独饮,陶然而醉,醉而醒,笑傲海风山月间,纾其幽怀之趣。”这正是潘礼敬怡情雅兴之写照,而且逾老弥坚,享寿86岁。明永乐十年(1412年),潘礼敬毅然召集族人开局修谱,亲自执笔担任编修,特请内侄陈琏作序。

潘义察(1382—1460年),号淡轩,天性广淳,笃守天经,薄于世味,日以教子读书、笃农耕稼为务。当时沙井等地海滨豪右多为海商,无不噬弱肉以肥其身。义察独不齿其行,专以勤耕力作,取农桑之值,安然自足,衣食而外即用以供子弟读诗书明礼义。凡国赋课税,必率先缴纳,民间义举,必尽心尽力,深受人们钦佩。东莞县令萧毗陵举为乡宾,每年按例邀其参与乡饮,以其仪形为人表率。士庶乡绅更慕其高义,其所到之处,无不受人尊敬。礼部侍郎陈琏曾在《淡轩公七十加一华诞序》一文中,对这位表兄的为人大加赞誉,曰:“君生天性广淳,笃守天经,薄于世味,日以教子读书、笃农耕稼为务。岁入租谷有余,安其子毅奉养。暇则幅巾藜杖,逍遥徜徉园圃泉石涧,或陟崇冈,仰视六合,俯视八荒。云霞之卷舒,海潮之荡漾,举在眉睫,超然埃盘之外。乡邑人士,莫不慕其高致焉。”邑人奉议大夫、辽府长史黄结撰写的《明故处士淡轩公墓志铭》,赞道:“凡今之人,惟利是嗜,惟力是角。猗欤处士,宁安义命,宁甘淡薄。邑之奇英,乡之仪形。惟后之成,善以有征。”

潘毅(1412—?),字以仁,潘义察之子,为宝安潘氏六世祖。自幼好学,后成为万家蓢潘氏首位入县学的生员。潘毅在耕读之暇,则于林间溪上垂钓品茗,若有乡人故友来访,则呼小童汲溪烹茗相与谈论乡情,竟不知夕阳西坠。潘毅以“竹溪”为号,乡人异常称颂。明景泰三年(1452年)秋,礼部侍郎陈琏在《竹溪记》中评说:“竹溪之号,不但闻之归德(即归德盐场,时辖沙井一带),宜闻之四方矣。”时人赞咏竹溪的诗文不少,多数是借物以咏潘毅的高风亮节。

潘辕(1442—?),号东庄,世居万家蓢,娶王氏,生潘山。他一生不求官场富贵,唯爱山水陶情,深得地方官员的器重。他好农耕,乐于田园生活,不入城市,尤其喜爱种植荔枝,在宅后辟有荔枝园,建荔枝亭,亭中置石床、石桌、石凳。荔枝成熟时,邀亲朋故友、文人墨客,共赏荔啖荔,饮酒品茗,题诗作画。

潘轸,号盘涧,潘辕之弟,自少聪明有才气,读书有成,为官香山(今中山市),后迁居香山沙尾村。潘轸深受父兄影响,身在官场却极厌恶声利,喜听溪涧之声。他常说:只要人生活得潇洒,何须黄金成堆。其高雅气节,至老不渝。他淡泊名利,笑傲山村,喜欢闲云野鹤、清净溪涧,故自号“盘涧”。潘轸晚年与夫人戴氏返归故里,终老故乡,后与夫人合葬于菱塘。其子潘歧仍住香山,每年春秋二祭都要回乡祭扫祖墓,有一次遇风浪翻船,就不再回来了。

潘山(1472—?),因筑室于山岗松林之中,不出山,不入都市,故号松巢。他以山水自娱,与友人唱和不辍。

潘川,又名无抡,生于明代景泰年间,福永怀德村人。他秉性刚方,爱好文学,写有文集,受人敬仰,因为家贫未排印成书。仅记于怀德村潘氏系谱中的存稿诗章就有《忆佳期》《山居》《深夜凉露滴金茎》《无题》等。

潘楫,号钟冈,文质彬彬,以治《春秋》为本,邑廪生,治学态度曾得到当时的令尹孙学古的赏识。有《钟冈诗集》《文房余稿》《监议》等行世。潘楫参加《东莞县志》的修撰,曾组织乡人修族谱,集资建祠,但事未完成,竟终天年。他教子有方,其子潘甲第得父教,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以《春秋》乡试中举,以其子累赠乡进士文林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新安县在县城设立乡贤祠,经当时知县王廷钺批准,潘楫入祀乡贤祠、文庙,成为新安县当之无愧的理学乡贤。

潘甲第,字伯登,号肖冈,潘楫之子,以“躬耕供母”之美称闻名乡里。少得父教,专治《春秋》,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以《春秋》中乡试(举人),一举成名。初次任职是保昌县教谕,转署海丰县教谕,后升湖广衡州耒阳县知县。任职耒阳县期间,前县令遗留十余万斤粮的空额,竟由潘甲第承担责任。因此,潘甲第被降职改任福建都转运盐使司。潘甲第并未因此情绪低落,而是心胸豁达,诚恳工作。不久,潘甲第升任广西浔州府贵县知县。直至79岁,潘甲第才谢政归田,从政时间之长,年龄之大是不多见的。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是潘甲第中举六十周年,经奏准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筵宴,轰动一时。万历元年(1573年),他和汪桂等出资在三都大钟山下创建黄孝子祠,祀东晋孝子黄舒。他还在三都云林墟侧建四侯祠,祀知县曾孔志、陈榖、彭允年、李铉。著有《遐方迩言》《宝安堂集》行世,惜今失传。

潘睦堂,生于明末。福永怀德村人。他幼年喜读诗书,爱咏诗赋,有文才。生前著有《梧桐》《似西山怀古》《水月》《美人弄蝶》等诗词。

潘峨亭,又名玉山,号峨亭。福永怀德村人。生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曾被邓钟岳录进县学,后累试不第,筑室于海边吟诗作词,喜爱文学、音乐,常操琴,生前留有不少诗文,包括《新秋》《中秋月》《冬日答别》《即事寄意》《告罢》《恭赋》《砚尘》等九篇诗稿。

潘颖田,字平东,福永怀德村人。生于清雍正年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县试第一名,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庚子恩科宗师李调元取八本邑文学第二名,嘉庆十五年(1810年)考优等补廪。生前留下的诗稿有《嘉庆五年疍家郎和周弟修族谱予赠古风一首》《前题》《陪诸同学登羊城镇海楼怀古》《赋得海不扬波》等。

潘魁名,字上聘,别号存亦,生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他自叙家境时说:“有屋五间,可以避风雨,田园三四亩,以资衣食。”幼年读过私塾,天资聪颖,记忆力过人,过目不忘。早年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不久,就打消了仕途之念,襟怀磊落,寄情山水。后来执教于宝安各地,族人潘颖田、潘鉴蓉等都是他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潘魁名性情恬淡,生活凡有拂志不舒之时,便发诸吟咏,借题消遣,赋诗一成,即愤懑气散,顿忘怀得失。他的书房中悬挂着一副自撰的对联:“掩口不谈乡曲事,潜心惟会案前书。”有《存亦诗稿》传世。潘魁名爱读书,亦爱藏书,除典籍之外,尚有不少“山水舆图”“风水扶乩”等杂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倾其所藏,在宝安县创设了赞廷书馆。曲江儒学教谕曾煜、陕西西乡县知县陈振等都到宝安访问过赞廷书馆。

[祠堂]
怀德潘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怀德社区,是怀德潘氏家族的总祠。据说始建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修。三进三开间二天井二廊房,砖木结构,硬山式,灰塑船形正脊,琉璃瓦当门,属南方广府建筑风格。大门的明间以花岗石雕饰贴面,门匾“潘氏宗祠”为原物。整座建筑采用灰塑、石刻、木刻和壁画等建筑装饰手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前厅右耳房外墙上有一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的禁条石碑,禁止族人:开场聚赌、贮灰放粪、积木堆柴、养鸭绹牛、张缯打禾、脱门放车、锁踞长住、教习拳棍、擅放农器、经布打磨、长放烂轿。族人“倘敢拒谏抗违,将他物件经从掷出,本人及家长一并责罚,不许入祠”。堂号为“怀德堂”,意为要子孙怀念祖宗之德,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万丰潘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万丰社区,古称蓢溪大宗祠,是万家蓢潘氏家族的总祠。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重建于1874年,占地面积287平方米。三开间三进深二天井,中厅正中设木质雕画神龛。为宝安区第四批不可移动文物点。堂号为“钟山堂”。潘氏迁居万家蓢,开基立村于大钟山下,堂因山而得名。

[祖墓]
潘英甲卒后与徐氏合葬在上寮岗沙地濒大坭坟,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迁葬于福永乡村前石坛冈(今福永街道怀德村前),与其长孙宏子夫妇墓并肩而立:英甲夫妇墓位北,宏子夫妇墓位南。

潘礼智被奉为万丰村始祖,卒后夫妇合葬于夹榜山巽向之原,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迁葬于福永乡村前石坛冈,与祖父母墓并立。
 

很赞哦! ( )

上一篇:宝安潘氏溯源

下一篇:宝安文氏溯源

评论

0

搜一搜